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城市化与工业化总是相伴而生,互相推动,共同发展。而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小规模的农业特征往往会使"三农"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中国如此,日本也是如此。由于日本的城市化过程早于中国,总结其城市化进程中对"三农"保护的经验,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矛盾最为突出的"三农"问题。日本城市化的发展是与工业化一起发展起来的,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用地、配套设施建设到生产、销售等政府都给予种种政策支持,以促进工业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为保障城市化的有序进行,政府对国土进行全面和周密的规划,制定《国土综合开发法》,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保证它的顺利实  相似文献   

2.
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近代日本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内部的分工、专业化的发展,以及农村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工商业的发展带来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日本工业化提供了所需的资金.农业在日本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形象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城市化的主体是农民,国家工业化的主体也是农民,离开和排斥农民,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不能成功。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农民工在许多方面都不能与城市的其他成员享受同等的待遇,甚至遭到城市人的歧视,严重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进而影响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民工歧视现象及原因的分析,探索出一些重建农民工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二元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而城市化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建国以来,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7),以国家有计划地“农转非”为主要形式,以大中城市发展为主要特点。本阶段的问题是动力单一,缺乏活力。第二阶段(1978—1989),以农民“离土不离乡”为主要形式,以小城镇的发展为主要特点,且动力多元活力充分,但也存在乡镇工业乡土化、分散化,小城镇发展无序化等问题。现在,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一个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工业化共同推进的新阶段。国家调控城市化的主要任务在于协调城乡工业化的关系,推动农业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实现多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运动发轫于晚清,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建设和曲折发展,至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经济活动的推动作用最大。在20世纪前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来自商业贸易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的动力则主要来自于工业化的推动。伴随城市化进程,20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日益现代化。城市现代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有机体的形成和城市功能的复合化。  相似文献   

6.
以人类发展的视角看城市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影响全球发展最显著的问题之一当属城市化问题,人类发展观坚持"实现人本身的发展",应该成为思考城市化问题的理论基础.以人类发展的视角来看,城市的兴起和演化均是人类选择的结果,人类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化成为了历史的必然:在前工业化时代,人类需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分工和农业剩余初步推动了城市化;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人类需求的提升以及伴随而来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目前全球很多地区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人类需求的进一步提升和需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结构升级使城市化进程达到高潮.应该充分认识城市化的必然性,尊重城市化的内在规律,充分尊重人的选择,重视人类发展的需要,提升城市化质量,推动以"人类发展"为目标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面临着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城市经济规模较小、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等现实问题。加快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策略包括:走多元化的城市发展道路,建立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城镇体系;重视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性;以市场化推动城市化,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全球化的有机统一;通过城市群战略拓展城市化的深度与广度;在行政区划调整、城建投融资体制和户籍制度改革方面着力完善城市化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的商品化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式“县”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始显得陈旧与落后,适应城市化与工业化要求的撤县建市应运而生。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改变了我国行政区划的不合理现象,解决了防止巨大化城市病症产生的问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撤县后的市担任着双重职能,面临着严重挑战。它也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作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是工业化。湖南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偏小,集聚功能较弱,缺乏辐射力较强的超大中心城市;城市结构趋同,城市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注重信息化、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的现代化一起考虑;坚持城市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原则,注重特色经济的发展,是湖南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伴随着区域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现代化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地区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经济社会新常态和推进社会有效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是解决中国当前面临一系列问题的关节点。研究城市化问题对于推动城市继而实现全社会的有效治理意义重大,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一直处于摸索中。文章从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前提和制约因素出发,分析城市化的一般进程中的内涵,模式和发展路径,最终为我国城市化合理有序推进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代云南的城市发展可追溯自19世纪中叶,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的城市尤其是昆明蓬勃发展。从环境史视角探索云南城市化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是云南城市化过程中最相关的问题,也是推进云南城市环境史研究的契机。研究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云南的城市化也逐步推进;云南的地理环境、人口密度与人均国民生产量是城市发展的因素,云南城市的分布还具有地区差异与较强的环境因素,城市化及其环境发展是云南城市发展的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的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已经进入城镇化进程中的成熟期。上海的城镇化应当紧紧把握存量调整压力大、质量提升需求迫切的特点,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要兼顾解决现实问题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兼顾强化市级统筹能力和强化区县自主发展能力,兼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均衡化,探索建立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着力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探索构建高质量的市级基础设施网络和市级公共服务体系网络,着力在推动实现人口市民化上取得突破;探索赋予农村和郊区更大自主发展权,着力在优化市和区(县)"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开发运作模式,着力在郊区新城和重点地区发展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强农、惠农、富农的新型经营模式,着力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和保护机制,着力在城乡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上取得突破;探索建立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财政体制,着力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资金和制度保障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阐述全域城市化的内涵后,从城市社会学视角对全域城市化进行理论解析。结合大连市的实例,探讨全域城市化的推进方略,并提出全域城市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指出全域城市化的实质已经超越传统的城市化的理论界定,是在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中,结合了城市文化学说、政治经济学说和创新型城市发展动力学说等理论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比较中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到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52.6%,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但“进城易、定居难”、“发展速度不平衡”等问题已成为我国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障碍。政府干预过宽、过深是制约我国城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城镇化的其它因素如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水平中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这些因素互相交错,互相影响,综合牵制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新的发展时期,政府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转变政府职能,在城镇化建设中实现政府与市场双向互动,同时改革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国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实践各地均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城中村,住宅建筑情况大多良好,盲目采取大城市建设城市型居住区的做法显然不合时宜。村落作为人类最原始的群居方式,是地域特色和乡土文化的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城中村作为原始的村落,在更新改造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拆迁观念,以村落保留为基础,挖掘村庄特色,更要树立多样化的城市发展观念,改善基础设施,循序渐进,达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各种道路交通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共享单车制度在日本各地应运而生,对日本共享单车的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认为,日本的共享单车诞生于社会管理的需要,后来通过政府行为推广而形成共享单车体系,私人自行车停车场的收费化促使共享单车走向成功,共享单车的经营理念也从“顺利用”与“逆利用”均衡革新为追求高单向使用率,日本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推动对共享单车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任用;对于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日本电信运营商及时向共享单车装配 3G网络与 GPS系统,帮助共享单车运营商快捷准确地收集故障设备的位置信息,用多样化的单车配备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用通用的公交、地铁 IC卡将共享单车的会员体系全方位地融入城市交通网;目前日本的共享单车体系有“都市型”和“游乐型”二类,“都市型”共享单车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游乐型”,日本物业公司主导推动了“都市型”共享单车的发展,以日本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国际共享单车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减少消耗维持收支平衡;这启示中国在共享单车发展时应预先创造有利于共享单车发展的使用环境,注意根据区域特色推行不同的设置方案,在试运营基础上循序推进,运营商应将相关押金钱款用于业务的长远发展,政府应对共享单车运营管理进行研究,制订行业规范和创建适用于共享单车发展的道路交通环境等,在全局性战略中支持、管理、监督共享单车业的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服务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省城镇化发展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镇扩张占用耕地面积不断加大。因此研究如何协调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山西省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状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山西省城镇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存在的压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协调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本文站在新型城镇化视野下,通过客观分析江苏城镇化发展现状,辨析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关系,提出江苏统筹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应该解决好大中小城市建设所涉及到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城镇化的人口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城镇体系发展,从而推动江苏城乡区域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在发展中却凸显严重的生态问题,究其根源,文章从人类中心主义、资本逻辑与城市文明三大主要层面阐释,探析出产生城镇化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文化危机。并论述城镇市民应对自身行为重新审视,重构生态文化,走向城镇生态文明,在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共赢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