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财政农业投资现状难以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要表现在财政农业投资水平较低和结构不合理、财政农业投资与WTO要求接轨尚需时日、现有激励约束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地方政府的农业投资行为和对其他投资主体诱导不足等。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是建立财政农业投资的稳定增长与科学决策机制 ,采取建立、健全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运用中央政府财政农业投资改变地方政府财政农业投资的激励与约束结构和净收益核算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足是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政府农业投入的规模、结构和农业生产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的农业投入规模对农业生产增长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而且不同的投资结构所产生的边际产量不同。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可以得出财政各投入部分的优先顺序及重点投入领域。应优化财政投资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山区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全局,完善山区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衢州市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投入项目逐年增加,农业资金使用逐步规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农业投入也存在投资主体为单一、结构不合理、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来加以解决。新时期,山区农村农业投入创新的主要路径是:扩大财政支农比重,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山区农村投资环境;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山区农村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4.
政府财政对农业投资既要保持农业的稳定增长,又不能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对此,本文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取消农业税后农业投入呈现以下特征:农业投入总量增加,但比重较低;投入总量明显不足;农业资金外流严重;农业资金运作普遍低效。为解决农业投入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建立财政支农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集体“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建立促进农户投入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银行和社会力量加大农业投入,并且要完善监督制度以确保农业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农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提供农业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农业领域进行的直接投入。这种投入是政府为了矫正农业领域的市场失灵而采取的一种主要手段,也是目前财政支持农业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财政支农规模和结构的考察,评价黑龙江省财政支农政策实施情况,对于确定今后全省财政支持农业的力度及支持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我国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进行相关性研究,指出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有极大的相关性,并通过对目前我国农村存在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投入减缓、农民用于投资的资金不足以及投入增加、收入递减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促进农业投资、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紧平衡的影响下,我国政府实施逆周期调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规范化和法制化,投资方式逐渐从财政直接出资转向依托于财政资源出资,但投资方式的转变也突显出一些问题,如依托财政资源的政府投资未被政府预算全部反映,投资主体呈碎片化和分散化特征,缺乏统筹的政府投资降低了投资效率,新的投资方式有可能加剧区域发展不均衡等。为此,应以财政资源统筹为抓手提高政府投资效率,从预算环节加强财政资源的统筹管理,并强化财政资源跨部门跨区域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撑,而目前资金短缺严重财政农业投入不足、农村信贷供给与需求错位、农户收入水平制约投资规模、农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的分化重组削弱了投资实力。深层次制约因素有农业投资的低盈利性和服务群体的弱质性、国家长期的二元经济政策、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农村金融体制变迁脱离实际需求等。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确保财政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导引多元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加大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并吸引外资投资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与保护,农业财政投资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论文在对财政支持与农业发展理论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农业财政投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产生问题的宏观制度性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解除农业信贷约束、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处于初级阶段.以甘肃省为例,从供需两个角度,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四大机制.从而为增强财政与金融支农联动机制,化解农业投入不足难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宁夏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农业支出是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笔者以1986年至2007年宁夏农业财政支出数据的变化作为主要指标,实证分析了宁夏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力度与结构状况及其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实际效应。根据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第一,从财政农业支出力度来看,虽然宁夏财政的总体实力有限,但相对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农业财政支出维持在并不低的水平,第二,建立财政农业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其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河北省财政金融支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持"三农"的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使用效果不理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竞争机制;农业保险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是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财政投融资体制;财政金融资源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提高支农效率;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充分利用贴息、税收等手段和投资参股方式,支持生产经营者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财政农业投资现状、成效及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三级”财政农业投资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 ,投资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初步形成外向型农产品生产格局和有效引导其他主体的农业投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财政农业投资水平和结构难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没有起到平减农业生产年际间短期波动和财政农业投资与农户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等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六年我国财政支农力度加大效益提高财政部农业司张宝田一、农业投入增加,资金到位及时一是“九五”的头年预算内支农资金投入是历年增长较多的,比“八五”头年增长24倍。1996年国家财政安排支持农业发展资金82115亿元,比1995年执行数增加1...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湖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提高湖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通过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充分调动农户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式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湖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2007年我国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至今,农业保险分别在覆盖面、市场运作、供给主体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农业保险立法、政府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经营机构的管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巨灾风险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让农业保险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转移和社会管理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后发展我国农业保险应在完善农业保险立法、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建立与社会各方协作机制、降低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以及改进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方法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为研究对象,利用1988 ~2011年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亩产和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数据,对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现状进行分析,运用VAR计量经济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安徽省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益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结构以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安徽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出和效率双重视角,运用2000—2017年我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考察政府支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整体及东中西地区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和效率值整体均呈上升趋势;财政支农和农发行贷款以集约式路径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提高全国和各地区创新产出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仅以粗放式路径提高我国的农业创新产出;区域层面,只有东部越过门槛,创新产出和效率均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管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些值 得关注的问题:财政支农政策出现偏差,农业投入不足,比例失调;政 府财政用于农村公共产品和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支农的财 权和事权界定不清,政府投资缺位和越位现象并存;挤占和挪用财政 支农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低等。应完善财政支农措施,加强财政 理财、用财、管财的职业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快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