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和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如何更好地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等问题做了系统地阐述. 相似文献
2.
陈文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1):107-108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改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提高,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有利于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改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法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71-74
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所属,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倡导主体与主体之间双向互动、互相尊敬。该模式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体现是:加强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的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筑网络教育平台,延伸思政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创新社会实践模式,培养大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意识形态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不是对等关系,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都面临着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困境.克服这一困境,需要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系统.既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身份建构,充分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育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网络积极分子”,又要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有效协同,形成有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以培育和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5.
何晓东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42-43
在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和发展,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并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人格等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变化日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日益多元化,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不干扰,必然会削弱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新形势下二者形成合力,能够有效地完成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难点 ,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 ,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终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的主要受众群体。新形势下,大学生网络主体性缺失的现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主体性现状;理清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探索网络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9.
吴娜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154-156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受教育者应该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应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方法。它们遵循各自不同的规律和原则,前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后者立足于解决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问题。二者互相关联,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应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消除大学生的消极心理反映,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针对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想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金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5):87-90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本质规定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扬弃创新 ,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建构的内在根据。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能力 ,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人格 ,由此又构成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逻辑。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互动性、自塑性、差异性等显著特征 ,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 ,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景会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4):122-123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教育形式,二者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明确二者异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结合,使二者和谐统一,可以更好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孟庆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85-86
现如今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和冲击力震撼人类社会,并由科学技术层面向其它所有领域飞速渗透,已经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而网络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网络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挑战,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和方法造成很大冲击。因此,正确看待和利用网络资源,对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学生知、情、信、义、行和开导大学生思想的有效方式,要承担起调适大学生心理重要任务。在新形势下应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这对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挥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性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被动受教的僵化状态不同的特点.从而充分发挥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梁文宏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关注。但是,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或心理健康教育说教化的倾向。其原因主要是在认识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简称“两个教育”)的关系相混淆。为此,本文从“两个教育”相互促进、“两种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出发,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对“两个教育”的关系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黎素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171-172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成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与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新媒体的传播特点,要求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秉承对话教育的理念、体验教育的理念和隐性教育的理念;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则要借鉴传授关系互动理论,构建师生广泛交流的新媒体场景;借鉴零距离换乘理论,构建学生移情体验的新媒体平台;借鉴传播媒介理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载体;借鉴"守门人"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凤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0):90-9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既相互区别、不可代替,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深化和细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隔裂开来的倾向,影响其双方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