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女人世界》2008,(8):81-81
其实,男人的美妙时刻只有短短的5秒,甚至有时都不到5秒,但那欲生欲死的感觉却会让他“继续向前”、乐此不疲。如果你能把握住这整个过程,那你会成为他“记忆中的最美”。有点小诀窍告诉你:  相似文献   

2.
天才的说谎者——论毛姆《刀锋》的叙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确凿无疑是个天才的说谎者。他令人着迷的饶舌,将你诱入一个个预设的叙述圈套,却不当真解除你判断力的武装。他愚弄着你,使你一再对自己的想象力失去信心,同时又声称“这里面丝毫没有杜撰”,一副天真无邪的表情。好象你怀疑他,就是滥用了亵读的权利。你等于将自己推上了被告席。但当你进入一种真正的阅读,你就会发觉自己在创造性反应中变成了一个“狂喜的作家”,你由被动的接受者一下擢升为文本的参与者。在这里,说毛姆是极乐的作者文本的制造者,这对他其实不是恭维性的赞词。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2008,(1):8-8
现实工作里,有时你会被你的老板当作他的“2号”来对待:当他出差时,你代替他去开会;让你无数次代表他去拜访客户;让你来负责部门基层员工的发展问题。他会给你无数的暗示,让你觉得自己将是他职位的第一候选人。这时,你一定会想向他提出请求,希望能把自己的职位名称改成“助理经理”或“副经理”——实际上你已经在从事这个职位所要求的事情了。但是,公司里目前却并没有设定这样的一个职位。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该如何去选择?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场,形象也是生产力。而每个职业人所关心的“第一印象”,有67%是由你的外观色彩带来的。因为在你初次与人见面的七八秒内,你浑身上下的色彩会汇聚成一股强烈的语言密码和信息。把你的风格、品位和内涵传递给对方,对方也会据此推断他该喜欢你、信赖你,还是应该疏远你。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作文》2014,(10):46-47
我的朋友铭诚不相信,说这是无稽之谈。有次他耍去寺庙时偏偏走到那个侏儒的面前,战意不施舍,还停下来问侏儒:“听说你的嘴巴很毒,说什么就会出现什么,你现在说说看,我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伴侣》2013,(8):46-46
毫无疑问的,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上床永远是他们在恋爱过程中最想做的事情之一。然而上床也要理由,于是为了他们的身体上与心理上的满足,他们往往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借口。【“阴谋”潜台词1:先占有再拥有】男人之所以觉得做爱之后你就会更加爱他,是因为在他看来,性是男人的利器,是征服和进攻,他对自己的性能力无比自信。对于男人来说,一场性行为后,爱情往往结束了。  相似文献   

7.
论哈代小说的神话精神姜晓梅众多的艺术家们试图在作品中唤回那种神话境界,那种自然的神秘感以及近于神灵的人类形象。英国作家哈代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使用了基督教与异教的种种典故,制造了一种神话氛围,构筑了自己的神话世界。这个神话世界存在于哈代所生...  相似文献   

8.
夏梦淑 《老友》2010,(1):25-25
万物皆有自己的季节。当人步入两鬓银丝的年龄段时,他也就跨入了自己人生之秋的暮年了。老是一种必然。这种不经意间的变化,你或我,我或他,都是无法避免的,自然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太阳快下山了,但还会有月亮升起。春花秋月,每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是股民,给你一年多的时间,你能把你的财富翻到50倍那么多吗?你会很肯定地说这不可能。的确很难让人相信这样的神话,国外的炒股大腕索罗斯、巴菲特都没有做到。然而,中国的一位青年做到了,他就是李铁。  相似文献   

10.
一个农夫有一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他干活的马,但这匹马现在已经老了,干活也不行了,所以,农夫不想再给马吃东西。他对马说:“我再也用不着你了,你自己离开马厩走吧,到你比一头狮子更强壮时,我自然会把你牵回来的。”说完,他打开门,让马自己谋生去了。  相似文献   

11.
她和他又吵架了。只因晚上她加班回来,看见屋里乱七八糟的,五岁的孩子,可怜巴巴地趴在桌子前吃方便面。已经疲惫不堪的她不由得怒道:“我要是永不回来,你就一直让孩子吃方便面?”他也不甘示弱,面带愠色道:“你这么晚回来,倒成了骂我的理由了?”就这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升级成一场对骂。结果是,他将手中的报纸往沙发上一丢,气呼呼地往卧室的床上一躺,假装睡觉去了。而她,则坐在沙发上,开始哭泣,想:“结婚前,他从来都不向自己发脾气的。就是自己生气了,他也会想办法逗自己开心。  相似文献   

12.
涤影 《女人世界》2006,(7):22-24
在企业界的名人中,有很多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跟下属拍桌子是常有的事,甚至跟他们一起闯江湖的副总也会有被骂得狗血喷头的时候。老板大权在握,在公司里惟我独尊,因此,在下属面前更容易随意发泄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身为公司的领头羊,他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因此,当他面临重大压力的时候他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下属身上。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懂得应付老板的黑色情绪,可能就会被他的不良情绪影响,接着会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久而久之,陷入自卑和沮丧的情绪中。如果你懂得解读、分析和自我缓解的艺术,你就能更好地处理跟老板的关系,或许,事业还会更上一层楼呢。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他借助了古代神话的思维意识,并结合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将这种思维意识加以拓展体现,通过转换非现实的神话意象的内涵表现,把各种文化元素统合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又把统合过的文化元素发散到宇宙万物,跨越时空,思考生命的现实与未来。于是,各种表面上缺乏逻辑性联系,不可组接的意象之间便产生了超逻辑的链接,从而使人与宇宙万物产生了一种新的生命因缘,创造出一种新的自我的生命旋律和时空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钱特皮是宗教现象学方法的创建者,他从宗教学视角对神话现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这代表了比较神话学的一个重要取向。从这一方法出发,他对神话现象进行了非历史的或系统的、非神学的以及反化约论的解释,对当时的主要神话理论进行了批判总结。他反对神话学中的各种寓言式解读,包括实用式解释(犹希迈罗斯主义)、心理式解释与自然式解释,而强调要重视神话本身的特质。他认为神话学必须依靠直接的直观来把握住神话的有机整体,让神话的精神自己起作用。这一视野预示了20世纪神话现象学发展的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5.
微博汇     
《人生与伴侣》2014,(10):53-53
微哲 @班主任的课 我们发状态传照片,不是为了告诉谁,我吃什么了,做什么了,和谁在一起。而是有一天自己真的老了,搬着凳子无事可做晒太阳的时候,能拿出自己的流水式日记看一看,回忆一下那年那月,和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自己年轻时的容颜……证明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活得真实而精彩。 @读书 每人会经历一段咬紧牙关的坚持。在那段时光,你倒下了,他挺过去了,所以他成了你的榜样。人与人之间本没有差异,最大的区别在于忍受苦难的能力。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在舞台上听掌声的,另一种是专门负责鼓掌的。你忍过了苦难,你就是强者,要么听别人的掌声,要么为自己鼓掌。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在他的早期论文《哈姆雷特》中指出;“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唯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联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①艾略特这句名言不但被英美后象征主义诗人和英美新批评派奉为圭桌,而且也贯穿他自己的创作始终。在他前期的代表作《荒原》中,他的“客观对应物”手法表现在将现代西方社会的荒原场景与一个时隐时现的神话结构形成对照。诗中引经据典使诗思不断向纵深拓展,造成一种强烈反衬效果。在后期…  相似文献   

17.
三颗桃核     
《阅读与作文》2009,(5):6-8
观察任何一个孩子你都会发现,他每天都能找到一两件令自己开心的事,虽然他可能在下一秒就哭哭啼啼。再观察我们中的任何一个成人。你会发现,数星期或数月后,他总是无可奈何地面对每一天的到来,然后以漠然的礼貌方式来忍受。的确,很多人像罪人一样痛苦,虽然他们有太多烦恼,但总不至于去犯罪——或许罪过就在于他们的冷漠。但他们的确很少笑,以至于他们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性,本来是一份夫妻之间相互送给对方的美好礼物。因为性,我们与另一个生命体验了空前的狂喜和美妙。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成熟的心智和能力来善待这份礼物。自然而美好、微妙如游丝的性,常因背负了太多的负担而脆弱不堪,前一秒还如胶似漆的伴侣,或许后一秒很快会因某些琐事引发无名火,闹得双方草草收场、不欢而散。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9,(30):11-11
你要相信一点,你的邻居绝大多数都是正常人,如果你的“融合度”较高,总能和他们处得来。如果你在与邻居相处的时候,因为偶然的一些小事引起了不快,那么你事后要分析一下,为什么他会这样对你,如果是邻居“好心办了坏事”,冤枉或误会了你,你应该原谅他;抑或你自己也有失当之处,招致了邻居的“反击”,那么你要吸取教训,宽以待人,吞下这小小的不平。  相似文献   

20.
费.伊.布斯拉耶夫是俄国神话学派的奠基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德国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等人的学说,将神话学研究同语言学、民间创作、民族传统文化及古代文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布氏首次将比较-历史方法引入了俄国民间文学特别是神话的研究之中,就语言、神话与民俗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论,在俄语语言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俄国自己的比较-历史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此外,布氏在将比较-历史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民间诗歌、神话、仪式等领域的过程中,力求将比较-历史原则与文化-历史原则结合起来,从而使其神话学研究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历史特色。布氏在30余年的神话研究活动中,自始至终地不断根据新材料、新问题来丰富并发展自己的神话理论,布氏神话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上体现了俄国19世纪下半期的神话学研究从对神话的单纯语言学解读走向具体文化-历史语境阐释,并最终将其上升到民族学乃至人类学范畴这一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