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英汉语词汇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 ,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 ,英语词汇客观明晰 ,词丰义微 ;汉语词汇主观概括 ,词约义富。语篇上 ,英语衔接严谨 ,诉诸理性 ,语篇较长 ;汉语连贯紧凑 ,诉诸意象 ,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词,词组及汉诗英译为例,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的差异。语义上,英语词汇客观明析,词丰义微;汉语词汇主观概括、词约义富。语篇上,英语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较长;汉语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较短。认识其差异可以促进英语学习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篇的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是语篇语言学和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英语注重显性接应,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两种语言的形态上,而且反映出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思维观。英语语篇的形合特征则与西方民族形式逻辑思维法密切相关;汉语语篇的意合与汉民族的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模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语诗歌在语义和语篇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模糊美,进而讨论汉诗英译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语诗词在语义和语篇结构方面的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模糊美,进而讨论汉诗英译过程中接受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汉英语篇结构差异的根本在于汉英语族人思维模式的不同。具体说来,中国人基于整体观的螺旋式思维方式使得汉语语篇一般呈(语)篇首开放、(语)篇尾收缩的事先铺垫型结构。与此相反,英语族人则倾向于以个体观为基础的直线式思维,英语语篇呈(语)篇首封闭、(语)篇尾开放的事后补充型结构。汉英语篇结构的差异无论在句子层面上还是在篇章层面上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
母语为汉语者使用汉语时常常前置状语从句 ,而母语为英语者使用英语时往往后置状语从句。针对不同状语从句与其主句的相对位置及状语从句连词的使用 ,本文分析了英语对汉语、汉语对汉英中介语在学术讲座中的跨语言影响 ,以及状语从句的位置与语篇功能的关系。分析的语料包括三名中国留美博士生所做的汉、英学术讲座。分析结果显示汉语的从 主、英语的主 从原句型建构分别对汉英中介语、汉语的使用产生影响。在状语从句的使用上汉英中介语更接近汉语 ,而汉语则显得“英化”。在状语连词的使用上 ,汉语的双连词在汉英中介语中有明显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8.
从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词汇标记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的异同,发现:"问题-解决"模式在英汉语篇出现的语篇体裁是一致的;在英语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情景"部分常常没有出现,但在汉语语篇中,该模式较为严格地遵循了"情景-问题-反应-评价"模式;在英汉语篇"问题-解决"模式中,各个组成部分可能由一句话来完成,也可能由多个句子来构成,还可能出现语篇模式重叠,这在英汉语篇中是一致的;英语语篇中"问题-解决"模式有其明显的词汇特征,而汉语语篇的"问题-解决"模式虽然没有明显的词汇标记,但在关联词的使用上与英语语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汉英语篇的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表达方式的不同。通过《兰亭集序》汉英语篇的对比分析发现,具体思维和螺旋式思维方式在汉语语篇中得到充分体现,而英语语篇中则体现为抽象思维和直线式思维方式。汉英语篇翻译应充分考虑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语块是重要的语言输入、语言存储和语言输出单位。英语句式与语篇依靠连接词将多个语块衔接起来;而汉语的时间空间有序原则则限定了汉语的认知方式,且在汉语句式中,多以逗号这个隐性符号协助语气衔接。充分认识语块、连接词与翻译的关系,可使译文的接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正确揭示语言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文章通过大量典型的实例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句子结构、篇章及文化四个层面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揭示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帮助学习者确定英语学习的重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从而避免在汉英翻译时出现中国式英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技英语翻译的显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晰是科技英语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决定了科技英语文章的汉译文也必须是明晰的。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语义、修辞、逻辑诸方面的差异,要在译文中获得与原文对等的语言透明度,译者须要遵循、运用显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国外研究者以修辞结构理论为支撑对大批量的英语语篇结构进行标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这为汉语语篇标注带来很多启示。鉴于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提出以汉语的句群理论为支撑对汉语语篇结构进行标注。首先,汉语的句群理论与RST理论的根本假设、主要性质是一致的;其次,RST理论的分析基于从句和小句,这顺应了英语重形合的特征。然而,对于汉语重意合的特征RST理论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后,清华的多层级中文树库中已经涉及到篇章层面句群的识别,为以句群理论为支撑的汉语篇章结构标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衔接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衔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荚汉语篇衔接手段差异很大.在对比英汉衔接手段差异基础上,探讨了通过分析,对比,传达实现双语衔接手段的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语篇结构存在诸多的差异 ,这些差异体现和反映了英汉民族思维模式和语言文化的不同。对翻译文本进行语篇分析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语言间语篇结构的差异也是译者需要慎重处理的。归化是在翻译中译者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之一 ,也是处理语篇结构差异的重要手段。译者无论是翻译应用文体还是文学文本 ,都不免对其语篇结构进行归化处理 ,而翻译中语篇结构的归化程度取决于译文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是科技英语语篇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名词化结构同时又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英汉翻译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从英语名词化结构的句法和功能入手,分析这类词语在汉译时的困难,提出了归化处理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省略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通过英、汉语名词性省略衔接方式的对比分析,指出名词词组的修饰成分提升为中心词的现象在两种语言中既有一致性,又存在迥然的差异。英语省略需要充分考虑语法,而汉语省略关注的则是语义。  相似文献   

18.
英汉篇章对比分析与英语写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使有着良好语文基础的中国学生.用英文写作时.英语母语者读起来还是感到词不达意.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是篇章中的衔接结构、文风和语篇结构差异所致。应通过对比中西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及由此形成的不同语言特色,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来促进文章整体交流效果,而不只拘泥于一词一句的正确。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破折号和英语中的dash符号承担着相似的功能,是加强语言逻辑、丰富语言色彩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个能够辅助文字表达感情的标点符号。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语段生成过程不同导致了二者的语序和句子划分有很大差别,所以在英汉翻译时对待标点符号也要像对待文字那样用心。虽然汉语中破折号和英语中dash的功能相似,但两个符号使用频率差别很大,因此在翻译时绝不可照搬照移。破折号的应用与否应根据其功能和语言内容决定,力求将源语言准确转达、地道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