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看到文史哲1956年12号王仲犖先生“古代中國人民發見石油的歷史”一文,引証了不少古籍中关于石油的記載,对于研究中國文化史和經济史是有用的。但是对于王先生所說中國古籍中对于石油的最早記載,我有不同的意見。王先生認为最早記載石油的是張華博物志。并注明“書成于三世紀末年”。但是,我認为中國最早  相似文献   

2.
列宁說过:“可以把辯証法簡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的統一的学說。这样就会抓住辯証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說明和发揮”。(列宁:“哲学笔記”第二一○頁) 但是,列宁所說的这个辯証法的核心,并沒有經常地为研究辯証唯物論的哲学家所掌握;在相当長的时間內,哲学家往往忽視了这个辯証法的核心。列宁在“談談政法問題”中開头就說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的身世二十年前关于老子的身世和“老子”这部书曾經有过热烈的爭辯。老子的籍貫和年代有問題;“老子”是一部什么时候的書有問題;老子究竟是誰也有問題。爭辯是有收获的,我們明确了許多問題,虽然不能說大家沒有分歧的意見了,究竟减少了分歧。問題所以复杂,部分由于“史記”老子本傳的离奇,部分由于“老子”一書的內容有問題。关于老子的籍貫,“史記”本身就有不同的說法,今傳流行的“史記”本文是: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而高亨先生的“史記老子傅箋証”說: 孔穎达礼記曾子問疏引史記云:“老聃,陈国苦县賴乡曲仁里人也。”……是史記一書,  相似文献   

4.
中國教会新报“中國教会新报”創刊于1868年9月5日,周刊;逢陰曆年終年初停刊兩次,每年出五十期,由上海八仙桥东林華書院刊發,用毛太紙照官板書式(按:为25开本)大小,每次計四張,印八面,約大小字六七千字,做成一書,在內刻一聖經圖画……既紀錄外國教会中事,也講論各科学問以及生意買賣諸色正經事情(第一期第四頁)。第二期起,并列登各洋行廣告(这些廣告就是中國近代經济史的資料),封面目錄且加譯英文,并介紹一点物理、化学的常識,也記載一些新聞以適应英美商人和致外人士的需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一九五七年第二期,登載了程金造先生“从史記三家注商榷司馬迁的生年”一文。程文主要是从史記三家注互有結合的看法,来証成王国維的司馬迁生于景帝中五年(前145)的主張。关于司馬迁的生年,目的主要有兩种說法:一为王国維“景帝中五年(前145)說”;另一为郭沫若、王达津等先生主張的“建元六年(前135)說”。前者主要根据为史記張守节正义:即史記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下,正义云“按迁年四十二”推算而得。后者的主要根据为史記司馬貞索  相似文献   

6.
馮承鈞遺著“西域南海史地譯叢”六編(中华書局1956年10月第一版)有沙畹撰的“宋云行紀箋注”。宋云行紀是极可宝貴的第六世紀西域史料。沙畹是資产阶級东方学家中掌握实际材料較多的。馮氏譯文之謹严精审,更是讀者所素悉。这样的史料应該是比較令人滿意的。这里的“宋云行紀”出自“洛阳伽藍記”卷五。沙畹以“津逮秘書”本为主,参照了“汉魏叢書”本等,略事校对。关于“洛阳伽藍記”的版本,我們現在有了張宗祥先生很完善的“合校本”(商务印書館1955年11月重印),极便勘对,这里不拟討論。茲仅就沙畹的箋注和馮氏的譯文,略志意見数則。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有一种罪隸名叫鬼薪,在“史記”,“漢書”,“漢旧仪”、“风俗通”等書和現代出土的漢簡及漢墓磚文中就有關于这种刑徒的記述。考証鬼薪的原始意义,有助于对古代刑獄制度和奴隸劳动的研究。鬼薪本为秦代罪隸名。“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嫪毒作乱,結果失敗,秦廷“尽得毒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殉,灭  相似文献   

8.
一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宾王四人,大都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間,他們的文藝活动集中于高宗时代,所以被称为“初唐四杰”。四人的生卒年代有確切記載的只有王勃一人,据楊炯“王子安集序”:“春秋二十八,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不改其乐,顏氏斯殂。”与王勃在其“春思赋”中所称“咸亭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的年歲相符合。可見“旧唐書”本傳說他死于上元二年和“新唐书”本傳說他年二十九都是誤記,他应該生于太宗貞观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死于高宗上元三年(六七六年),年二十八歲。  相似文献   

9.
“中东战紀本末”与“文学兴国策”这兩种东西都于中日甲午战爭以后、庚子义和团反帝事起之前的五年間,由上海广学会出版。它們在介紹“西学”“西政”之中,細致地宣傳了殖民思想。当时“礼部奏議,乡会試第三場兼間时务,……学政經古場,准令兼試时务策論,考选优生”。这几部書是广学会“取会中尤切于近事、尤裨于华事、尤助于試事”(“中东战紀本末初編”“广学会記:附考試时务揣摩各新書紀要”第二頁)时务新書的重要著作,在当时的“士子”中流行很广。它們都是美国傳教士林乐知著譯,而由蔡尔康笔述,都在万国公报分期发表过。梁启超的“西学書目表”及蔡元培叙的“东西学書录”均經介紹为应讀之書;其中的文章也有一  相似文献   

10.
在元代的历史文献中,我們經常看到“不蘭奚”“孛蘭奚”“闌遺”“欄遺”等詞,这些詞的含义是什么呢?蔡美彪同志在他編著的“元代白話碑集录”第九頁注四中解釋說:“‘不蘭奚’或譯‘孛蘭奚’。元代逃亡之农奴无主認領,即‘发付有司,牧系当差’(‘通制条格’卷二十八),成为官奴。‘不蘭奚’主要即指此种人。‘元史’及‘通制条格’、‘元典章’諸書中又有所謂‘闌遺’‘欄遺’者,亦即此詞之異譯”。从“元史”“通制条格”和“元典章”诸書中,我們看到“不蘭奚”“孛蘭奚”“闌遺”“欄遺”是一“詞之異譯”是毫无问题的。但是,“不蘭奚”的含义却不象蔡同志所說的那样,我們認为,蔡美彪同志的解釋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不蘭奚”在元代社会中有着极大的特殊意义。“通制条格”和“元典章”为“不蘭奚”立了專节或專門,这不是偶然的。研究元代社会經济和政治的  相似文献   

11.
漫谈《马氏文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馬氏文通》是1898年(清光緒24年,戊戌年)出版的,今年(編者按:指1958年)是它的出版60周年。著者馬氏,名叫建忠,字叫眉叔,江苏丹徒人。他的生卒是1845年-1900年。关于他的生年无問題,他自己也曾經在他著的《适可斋記言記行》的“自記”也就是自序中談起过。关于他的卒年,說法不一:有《馬氏文通校注》等書說他死在1899年,也有《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資料簡編》等書說他死在1900年。我們曾經将这問題请問熟悉馬氏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四年七、八月間,光明日报“哲学”專刊发表了任繼愈先生一篇关于老子思想的文章。一九五六年下半年,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任先生的譯作“老子今譯”,这篇文章也作为附录之一收在書后。这篇文章对老子学說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它的阶級本質,以及老子書中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作了探討,其中包含了一些正确的論断,但也有不少問题很值得商酌。本文打算就老子的政治思想和老子学說的阶級本質問題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討論老子的学說,有一个困难問题存在。“老子”書不成于老子之手,这在今天差下多已成公論。一般認为里面保存了老子的学說,但也(?)入了后世人的思想。究竟現在的“老子”書里面哪些話是老子的  相似文献   

13.
我于一九五二年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發現之后,証以当时在天京親见太平天国壁面的滌浮道人“金陵雜記”的记载,提出了太平天国壁画不准绘人物的问题。有些没有到过南京参观的人們,沒有看見太平天国壁画的遺迹,也没有对記載太平天国壁画的文献進行全面的研究,而只根据一些不可信的、或片面的記載,或者是歪曲解釋記載,提出反对的意見,來否定太平天国壁画有不准绘人物的規定这一个历史事实。为了对这一问题解釋疑惑起見,为了对考証史事端正态度起見,我们认为对这些意见、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作者来信     
編輯先生: “文史哲”1957年第12期登載的拙撰“关于屠寄和他的蒙兀儿史記”一文,对“屠寄在世时收藏元史版本很多,均有朱墨眉批”之語,內“朱墨”二字,誤植为珠黑,应請改正。又、近閱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論”“十四”小节里,說晚清研究元史有何秋濤之“元圣武亲征录校正”,李文田之“元秘史注”,皆以經学考証之法,移以治史;只能謂之老証学,殆不可謂  相似文献   

15.
孙昌熙先生的“怎样阅读‘三国演义’”一書,有一些缺点和错誤,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首先,在这本书里,孙先生对一些問題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孙先生对文艺的源泉的看法是錯誤的。孙先生虽然也引用了毛主席的关于文艺的源泉是生活的那段話,可是孙先生接着就把这句话歪曲了。毛主席說的是“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朮原料的矿藏”,孙先生把这个理論运用来分析“三国演义”的时候,却說它是“以人民的文学艺朮原料为源泉”。(“怎样閱讀‘三国演义”2頁。以下凡引此書的文字,只注明頁数。)在这里,孙先生以  相似文献   

16.
宋衡(恕),字平子,号燕生,浙江温州人,为清末学术思想家之一。章太炎謂“燕生学行,于古可方宋桱”。梁任公謂“东甌布衣識絕倫,梨洲以后一天民”。称頌备至,足見学行。生平著述,除“六齋卑議”(見敬乡楼从書之十)及“六齋无均文集”外,刻得很少,据說有很多是遺佚了。最近得見其“山左陈言”長卷真迹,为温州图書館所珍藏。是篇作于1906-1908年(即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为宋  相似文献   

17.
“西亞、印度及克來特古史”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本史学名著,1953年出版。著者赫罗茲尼(Bed(?)ichHrozn(?))博士是布拉格查理士大学(Charlos’Uni-versity)东方語文歷史教授。英譯者是布罗查茲卡(Jind(?)ich Procházka)博士。全書共二十章,二百三十七面,精美的插圖一百四十四幅,圖片九張,末附地圖兩幅。全書用語言文字的証据及考古發掘的材料,叙述西亞、印度及克來特远古文化史,并証明西亞与印度的密切关系,西亞与克來特的密切关系,乃至克來特与印度的密切关系。我們講西亞古史的时候,总是从幼發拉底斯河与底格里斯河下游的苏末人講起。苏末人的來歷怎样,向來的說法都很模糊。赫罗茲尼教授从語言文字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先从一件瑣事談起。最近,很偶然地,我买到了一件書画小卷,那是戴熙(醇士)为張穆(石舟)画的“小栖云亭图卷(第一图)”,附有張穆自書的“亭記”和“券隐詩”。事情是这样的,清道光28年(1848),山西平定学者張穆因体衰多病,更兼怀念他逝世的妻子,乃在北京西北郊雷家桥的宜丁阜地方买了一片山地,一以安葬他的妻子,一以备自己也可以隐居治学。張穆是很穷的,这笔买地的錢还是夫人的遺貲,張穆詩云,“山妻留得首丘貲”(殷齋詩集卷4頁15)。买来之后,張穆也不免大发“考据癖”,发現該地距离金朝章宗的栖云嘯台不远,恰巧他的故  相似文献   

19.
譚正璧先生最近出版了“話本与古剧”(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我对于其中第二篇“醉翁談錄所錄宋人話本名目考”第三節傳奇类所考証的“惠娘魄偶”一則(二十三頁),有些不同的意見。譚先生說:“惠娘疑为倩娘之譌,所叙即为唐人陈玄祐离魂記故事。元人趙公輔和鄭光祖均有迷青瑣倩女离魂雜剧,佚名有王家府倩女离魂戲文?痹圃啤O燃俣ā盎菽铩笔恰百荒铩敝F,随即判断“所叙即为唐人陈玄祐离魂記故事”,并引  相似文献   

20.
王鄰苏先生的“史漢选讀”一九五六年一月,上海春明出版社出版。計选錄史記十二篇,漢書五篇科吮容^詳尽的注釋,并有逐段的“說明”和全篇的“題解”。王先生这种辛勤劳动的成果,“对于爱讀我國古代的傳記文学者,当有参考的阶值”(见本書內容提要)。关于該書的“說明”“題解”本文暫不論列,僅对注釋部分提出些膚淺而不成熟的意見,向王先生請教,并和大家討論。首先就注釋的体例說,令人感到蕪雜: 一、就使用語言說,一条文言,一条語体,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