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的神话思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将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山海经》与古埃及神话、印度神话相比较,指出《山海经》将小说想象与奇丽而神秘的大地神思联系起来,从人的本性及这种本性的外化方式上思考,模糊人、神和禽兽的种类界限,形成了化生创世和异体合构的野性思维,以及二元对应原则.这种神话思维,使《山海经》具有迥异于史诗性神话的原始性、非情节性和多义性的特征,为中国其后志怪之作提供了千姿百态的灵感触媒.  相似文献   

2.
《大荒经》是由观测者站在观象台,以四周呈环形分布的山为坐标来叙事的,因此,确定了观象台的位置,便可确定《大荒经》的写作地理位置。《大荒经》对这些坐标山与河流的关系都有细微的描述,对坐标山对应方向的方国和历史事件也有很多记载,这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判断观象台位置的线索,可以此推定《大荒经》的写作应该在山东省中部山区的西南面一带,在古济水南岸不远处。  相似文献   

3.
《山海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涌现出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山海经》的版本和校注、篇目考证、作者和成书年代研究、性质研究、《山海经》图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注释尚不完善,对其艺术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等。  相似文献   

4.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读山海经》13首的具体写作时间,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是系于归隐之初;二是系于宋武帝永初三年。本文认为:13首并非一时所作,当起于归隐之初,止于武帝代晋。组诗《读山海经》可视为陶渊明归隐之后情感的浓缩,凸现出其性格的多面性。其性格及爱好与书中描写的内容有某种契合,其情感从阅读与创作中得以交融宣泄,这就是作者对《山海经》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的宇宙观主要可概括为三点:(一)宇宙天体是一个由"枢纽"统辖的变化有序的整体;(二)宇宙万物皆有生命,形态不同,禀性各异,且生死循环,永无穷尽;(三)"圣人""通道"并用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考察<文心雕龙>,其建构理论体系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原则,正源自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7.
故事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成熟的故事是情节复杂、结构完整的,可以用故事语法理论来分析和概括.故事是由故事片段组成的,最初的故事没有完整的语法规则,是一些片段性的简单的东西,只能用故事片段理论进行分析和概括.那么最初的故事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故事片段,它们的内在形式特点是什么,在这些方面已有的论述和成果很少.从《山海经》的文本个案入手,对山海经的故事片段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以分析其故事片段的内在形式特点,可以对故事片段问题作出有益的探索和解答.  相似文献   

8.
《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演义》是说唐系列小说中的集大成之作。褚人获以“杂记之小帐簿”为写作标准,整合此前的说唐小说、唐宋笔记,广泛吸取戏曲说唱艺术、史传作品的“营养”,创作成一部一百回的《隋唐演义》。本文以作者书序为线索,试图梳理《隋唐演义》所继承的书目来源。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褚人获对此前说唐系列作品以及唐宋笔记故事的继承发展,本文在《隋唐演义》与《太平广记》等系列小说集的关系、《隋唐演义》与《逸史》的关系以及转世因缘的线索等内容上提出了新的看法。综合而言,《隋唐演义》是在褚人获吸收综合《隋唐两朝志传》、《隋史遗文》、《隋炀帝艳史》、《杨太真外传》、《梅妃传》、《太平广记》系列小说集等书的基础上整合创作而成的。  相似文献   

9.
<唐六典>根据唐玄宗的意旨编撰而成,对唐代及后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书详细地记载了唐代前期的设官分职以及唐以前职官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古代职官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唐六典>成书问题,重点分析<唐六典>成书时间、书成于何人之手及成书历时较长之缘由这三个方面,认为<唐六典>书成于唐开元二十七年,由李林甫进御给唐玄宗.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记述的神仙、山川、物产、远国、异民无不为谶纬所继承.谶纬还对《山海经》加以补充、发展.《山海经》的物占、异貌及神奇出生等思维方式直接为谶纬所用.《山海经》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谶纬的图文并重有很大影响.《山海经》对谶纬的建构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贤时俊认为,《山海经》的性质为神话、地理志、语怪之祖、上古天文历法等,学界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结合《山海经》的文本内容、生成语境、成书时间、成书缘由整个系统来看,《山海经》是秦帝国在祠山基础上所组织的"序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其指导思想即五行思想.从历代史书中的五行思想及其表征书写反观《山海经》中的畸形叙事,发现怪异叙述...  相似文献   

12.
词的演变和消失,新词的产生,是语言词汇变动的两个重要方面。一些词或短语,如“克/能”“及……战/与……战”“士卒/士人”“疾/病”“于/於/在”以及“不得不”“会战”等,它们的使用呈现出历时的阶段性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所分别对应的时代以及这些词(短语)在《孙子兵法》和先秦其他文献中的出现情况推断,《孙子兵法》主体部分成书应不早于战国中期、不晚于战国末年,最迟不晚于西汉初期。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历来被误读,有巫书、地理书、博物志诸说。其实,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写海洋的经典,又是一部?集古代社会早期文化的经典,一部蕴含中国文学艺术原生态素材的经典。《山海经》以人为本,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和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一是流变性与包容气魄,二是原创性与求异思维,三是多元化与前瞻理念。  相似文献   

14.
吴任臣为清初著名学者,治学广泛,著述等身,《山海经广注》是其早年撰写的一部关于训诂学、地理学方面的考据类著作。吴书的考证工作直接开启了清代乾嘉学者"《山海经》考据热"的学术传统,在明清时期《山海经》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本文就该书之编撰体例、学术特点、流布情况及其影响进行探究,旨在揭露其在明清学术转型视野下所体现出的深层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中的若干内容对于上古时代的海洋文化考察,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海经》涉及地理、神话、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多方面的记载,特别值得重视。有关海神崇拜的信息,有关海洋渔业的信息,有关海洋生态和沿海部族及海岛部族生存条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获得新的学术发现。有关“■”“鲸”“杖翼”的理解,都有继续探索的学术空间。所谓“海中”“大人之市”,可能与曾经实际存在的海上交易场所有关。《山经》中的部分内容,也透露出上古时代的海洋学知识。考察中国早期海洋史和海洋学史,应当重视对自古号称奇书的《山海经》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中的若干内容对于上古时代的海洋文化考察,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海经》涉及地理、神话、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多方面的记载,特别值得重视。有关海神崇拜的信息,有关海洋渔业的信息,有关海洋生态和沿海部族及海岛部族生存条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获得新的学术发现。有关“■”“鲸”“杖翼”的理解,都有继续探索的学术空间。所谓“海中”“大人之市”,可能与曾经实际存在的海上交易场所有关。《山经》中的部分内容,也透露出上古时代的海洋学知识。考察中国早期海洋史和海洋学史,应当重视对自古号称奇书的《山海经》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  相似文献   

17.
《春秋纬》的成书,并无专门考证,论者多依纬书之成书定谳。然《汉书·李寻传》所及“五经六纬”之名称,及《后汉书·张衡传》所言纬书成于“哀平之际”说,尚存诸多悬疑。考证《春秋纬》中所引新“五德终始说”,可以认定《春秋纬》当在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后为之,由刘歆与精通图谶的民间人士合著而成。  相似文献   

18.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9.
《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的一部,也是续书中最为人关注的一部。《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的确定,是研究《西游补》小说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有关《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知其人,论其世。关于作者生平、成书时间等方面的探究,将更有助于对整部小说主旨立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20.
明初瞿佑《归田诗话》卷下《吊白门》一则引吕布语,与元人张思廉《玉笥集》中《南飞乌》诗用吕布事,在今存文献中只见于《三国志通俗演义》,表明元明之际的瞿佑与比他更早的元人张思廉,已经读过《三国志通俗演义》,并用为说诗的根据或诗料;而《三国演义》当成书更早,大约在“元泰定三年(1326)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