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古地理书五事——读历史地理文献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成书年代和作者《山海经》一书,以其瓖伟瑰奇著称于世,以其古朴豪放的特殊风格为人们所喜爱,学界公认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然而,《山海经》究竟何时成书?又撰人属谁?最早校定是书的西汉刘歆说:“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后来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赵晔《吴越春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唐人《隋书·经籍志》等,均因袭此说。对于书内之有后世名物,颜氏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是孔子所删、汉代毛亨所传。《山海经》是我国最早富有神话传说的一部地理志,作者无法考究。《吕氏春秋》是我国哲理散文最早的总集,是秦国宰相吕不韦及其门客所著。  相似文献   

3.
《五臧山经》简称《山经》,与《海经》共同构成了今本《山海经》。关于《山经》的性质,尚未见到专门讨论。长期以来,人们把《山海经》的性质视为《山经》的性质,然而关于《山海经》性质的多种说法,都难以与《山经》的实际内容相符。《山经》本是一部独立的著作,对其性质需进行独立的研究。从《山经》的书名、内容、编著意图与编著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详细考察,可知它是先秦时期一部内容丰富而又系统的自然资源著作。《山经》与《周礼》、《管子》等书的相关内容关系密切:《周礼》设计了对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制度;《管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自然资源理论,而《山经》则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自然资源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略论道家对《易传》哲学思想的影响──兼论《易传》归属于儒家著作王文清,李跃柱《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一般认为,《易经》成书于殷周之际,是一部占筮之书,但也蕴藏着一些朴素的哲理思想。而《易传》十篇,一般认为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大致成书于战国...  相似文献   

5.
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有许多边远民族地区的地名物名。这些地名物名,虽然直接来自当地民族语言,但记录者大多用汉字记音、记义,年代久远,加之当时解释不清楚和语音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其确切含义便鲜为人知。作者以比较具体的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实际,释读了《海内南经》中的若干地名  相似文献   

6.
略论《山海经图》的流传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存的《山海经》是《山海经图》的释读文字 ,所以要研究《山海经》还必须对《山海经图》的有关情况进行考证。《山海经图》亡佚的时间 ,大致可推定在汉宣帝至汉成帝之间  相似文献   

7.
对于《山海经》这部著作 ,学者们过去多未能留意已经亡佚的《山海图》 ,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尚存的文字上。实际上 ,《山海经》的文字只是《山海图》的衍生物 ,所以从研究《山海经》的文字开始 ,进而研究《山海图》 ,才是我们研究这部古籍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鹖冠子为战国晚期楚国人,其著作《鹖冠子》是成书于战国晚期中后期的一本先秦古籍。虽然对《鹖冠子》一书,吕思勉、李学勤、吴光、孙以楷等先生已确证其非为伪书,但是也并非如许多学者所言为黄老著作,而应该是先秦杂家的著作。对《鹖冠子》的重新定位研究,对于认识战国秦汉之际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国哲学以及整个文化思想学术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往年纪事》以下简称《纪事》)是俄国历史上一部有名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著作.最早成书于1113年,其作者是基辅佩切尔修道院僧侣涅斯托尔,但原版末能保存下来.1116年,维杜比茨修道院男修道院院长西里维斯特尔进行了修订,但这第二版也末能完整地保存下来.1118年,又由王公姆斯基斯拉夫·弗拉基米罗维奇的近臣进行了第  相似文献   

10.
名学是先秦逻辑思想的重点和核心,名书则是名学逻辑理论的实际应用。成书于战国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名书。中国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扩展到应用逻辑领域。本文以《尔雅》为例,探讨了《尔雅》所体现的名实释义系统和分类归纳方法。可以说,《尔雅》所体现的逻辑思想代表了当时的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评《贞观政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贞观政要》是一部重要历史文献。它成书的时间,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两唐书·吴兢传》文字简略,没有记载吴兢编纂《政要》一书的事。宋代的《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馆阁书目》以及《玉海》等重要目录文献著作也没有明确注明《政要》成书的年代。其中《馆阁书目》,仅注有“神龙中(公元七○五一七○六年)所进”字样,很不可靠。《玉海》编者王应麟从《政要》序言中考证得知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八、九年(七二○、七二一年),是有根据的,并且为清乾隆年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者所采用。但是,序言的年代并不就是成书的年代。根据我们所能找到  相似文献   

12.
先秦无《易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的《周易》究竟成书于什么时候?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周易》的创作时代,从西汉的司马迁开始,一直到最近,说者均认为先秦已有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至少它的经部,即卦图、卦辞、爻辞,及其排列次序,在先秦已是儒家的经典。他们的根据是:《论语》有学《易》的自述;儒家的《左》、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汉语语法著作。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阅读。为了帮助中学教师阅读这部著作,这里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对汉语的研究,我国学者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开始。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汉语规律的评析散落于他们的著作之中。汉代以后,汉语研究逐步发展成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许慎的《说文解字》、汉朝的《尔雅》、陆法言的《切韵》,都是有深远影  相似文献   

14.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学者中算撰写的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的重要音义著作,成书于公元976年。书中涉及文字、音韵、训诂各方面问题.在语言研究方面颇具价值。我们拟就轻重、避讳改读等问题列举实例,进行初步探讨,揭示《妙法莲华经释文》在音韵方面所具有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试论《西儒耳目资》的语音基础及明代官话的标准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儒耳目资》成书于明代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作者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Nicolasc Trigault)。此书是为当时在中国的西方传教士学习汉字、汉语而作的。尽管它不是专门的汉语音韵学著作,但由于它是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用罗马字母记录汉语语音体系的著作,其体例上基本摆脱了中国传统韵书的束缚,记  相似文献   

17.
《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原理和创作的基石,它对两千多年来古代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一、有关《乐记》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内容 关于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代学者就存有分歧。一说为战国初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乐书》取公孙尼子”“其《乐记》者公孙尼子次撰也”)但公孙尼子究为何人?史  相似文献   

18.
孔见 《中华魂》2016,(4):66
我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国,因而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历来都十分重视。《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大致成书于东汉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公元466或472?—527),以为《水经》作注的形式,形成《水经注》这部水系地理巨著。与前者相比,更为丰富,更具科学性,因而成就更大。一是《水经注》更加详尽、全面。据《唐六典·注》称《水经》记载河流137条,一水一文,所记水道繁简不等;《水经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海经》的内容、语言特点与考古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山海经》巴蜀图语本成书于西周初中期至战国中期。华文本《山海经》是由定居蜀地的楚国贵族后裔综合图语本、口头流传,再加入楚地神话以及中原、海外历史地理知识编写而成。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著作。《周易》成书于何时,作者为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从郭沫若《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及《周易之制作年代》中可以得到一些启迪,他认为《周易》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也不必是一个时代。从其内容看,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他曾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后来又作了否定。对《周易》制作时间的认识可以分为西周初叶、西周时期、西周中后期、东周、战国初期、战国晚期等,至今未有定论。《周易·系辞下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说的是伏羲画八卦,通过观天文,察地理,探索了宇宙、人生之变易。故后世诸多学者,视《周易》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占卜之书。“卜”字乃龟甲焚烧裂纹而来,据《周礼》记述,周代已专设太卜之官,职掌占卜,其依据也是《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