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仪式治疗是医学人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萨满教仪式治疗仍然存续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民间,在多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替代医疗的作用。在考察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地区萨满教巫病治疗行为的个案后,分析了萨满教成巫过程和仪式治疗的互动关系、萨满教疾病认知结构和象征性治疗效应,进一步明确了萨满教仪式治疗中巫病治疗的特殊性及其医患关系的处理方式,患者或称依赖者在巫病治疗过程中实际上起到的是"自我治疗"的作用,这种"自我治疗"在接受蒙医思想的地区仍发挥着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萨满造型艺术融汇了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与装饰审美,蕴含着北方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与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着北方民族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从萨满造型语言直观的阐释方式、有意蕴的视觉修辞、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丰富的象征性视觉语言以及装饰性的审美特征等方面分析萨满造型艺术的语言特征,通过造型艺术形式内涵的发展演变,可以感受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探究北方少数民族萨满造型艺术的精神导向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5.
蒙古博教幸存缘由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博教(亦称萨满教)是蒙古族传统的古老宗教。曾备受全体蒙古族人的信拜。但自从蒙古草原大兴黄教(格鲁派喇嘛教)时起,开始遭到了迫害。尽管如此,蒙古博教仍以顽强的生命力幸存于20世纪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对此诸学者多以科尔沁部所处的地理环境或博教与喇嘛教相妥协作解。笔者认为:科尔沁部宗教信仰的一贯性,以及清朝统治者与科尔沁部的特殊关系是蒙古博教能够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幸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论科尔沁文化及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别具风格的科尔沁文化。科尔沁文化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草原文化的重要区系之一。尤其在科尔沁文化中蕴含的珍爱自然、崇尚英雄、自由乐观、开放包容、重义守信、求真务实的价值理念,为科尔沁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科尔沁文化,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草原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现代化冲击科尔沁传统文化、部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保护文化生态环境是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基础。建立科尔沁文化生态保护区,确立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机制,将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形化,科学利用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立法,旨在保护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诗”是科尔沁蒙古族对其古老的原始多神教——萨满教巫师的通称。但许多人,甚至有的“博”本人,亦不知“博”尚有“萨满”这一称呼。正如德国学者海西希所言:“从涉及蒙古人的早期史料中,从蒙古联盟时期到国家形成……都能接触有关萨满教的叙述。”古老的蒙古萨满教,对蒙古的历史、军事、文艺、民俗等诸多方面确实有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古今中外的蒙古学研究者,无不重视这方面的探讨,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尔沁文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及成就。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科尔沁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建立,能够为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整理和收集科尔沁文化数据资源,展示科尔沁文化研究成果,加强了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的建设,更加有效地体现了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流传于世。武术不仅仅属于中国人民,而且属于世界人民。如何让武术更快地走向世界,本文通过对同属亚洲运动的跆拳道和武术,从运动发展、传统礼仪精神、段位制和竞赛的基本理念四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并指出武术可以借鉴跆拳道的方面,从而加快武术走向世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熊崇拜是萨满教文化动物崇拜的代表.比较满语词语中有关熊的词语,可以发现这些词语的同源词蕴含着满族萨满教文化熊崇拜的文化内涵.分析《五体清文鉴》中有关熊的满语词语,发掘熊崇拜文化之特点,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文明之初,原始的语言尚未成熟之前,符号在造型艺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视觉形象承载着信息传递的职能进行文化沟通。在文字语言诞生以后,符号的语言作用逐渐被淡化,但已积淀在造型艺术的符号精神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在现代设计领域中,人们依然热衷于造型符号的运用,甚至有人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造型艺术符号语言最为发达的时代,造型艺术符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形式语言。探讨现代造型艺术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符号语言在造型艺术中的概括性、象征性,以及符号对造型艺术中主体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语言表达,旨在为造型艺术创作的符号语言表达提出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客家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与田野材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客家地区武术文化的表现形式及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客家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及文化传统,导致了客家地区武术活动多元形式的呈现,形成了客家武术文化的自身特色.  相似文献   

15.
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中国扇文化浓缩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民族民间传统武术项目《中华响扇》是一个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武术健身项目,其运动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程式化在武术中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民族民间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民间海洋文化艺术资源更是区域文化资源的特殊形式。发展区域经济与繁荣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大文化环境的普遍提高。当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相互交融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优化的大文化环境已越来越成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彝文书法是彝文字体艺术化的直观表现形式之一,是彝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文书法承载着彝族文化 符号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凝聚着彝族人民的发明创造和智慧结晶。 彝文书法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境美之间相互关联, 互为映衬,从而共同构成了彝文书法艺术的根脉和灵魂。  相似文献   

18.
公共艺术建构和生产城市的公共文化和美学空间,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传达城市的文化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城市,城市雕塑或公共艺术随着北京城市文化发展定位的转变,实现了从单一性向多样化的文化和美学转变,构建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但在数量尤其是质量上,北京的公共艺术与全国文化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中心城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未来的公共艺术在国家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中应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9.
"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在中西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性,决定了"女性主义"与"女性艺术"于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特殊性界定.引论"女性主义"与"艺术"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性空间,有助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走出女性主义的悖逆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