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技术比西方落后绝不在于中国人的智力水平比西方人低,而在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环境,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说过一名很尖刻的话:"中国人就个人从事研究的禀赋是不容置疑的,然而中国的科学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任其自生自灭的话,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认为它可以取得任何成就."  相似文献   

2.
近代科学萌芽于中国,却最终发展于西方。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始终是学者乐此不疲探究却始终存疑的问题。接下来我将从文化、社会制度、经济生活以及人民群众角度具体阐述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吴沣 《领导文萃》2008,(18):41-44
问题恐怕在于文化差异,西方人是动机效果二元论者,而中国人是动机效果统一论者。我们是否也应该多多了解美国文化,不要把无谓的小事和本来可以平和解决的问题,随意拉升到“维护民族尊严”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近代以后,前进的步伐开始放慢,并明显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原因究竟何在?通过总结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发现:我国社会发展缓慢和落后的深层文化原因是── 一、重“天命”而轻“人力” 任何社会的发展都要受一种核心的文化理念的支撑和引导,这种理念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命运。中国古代的哲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关系的伦理哲学或人生哲学,它为人生和社会提供的理念主要是“仁”、“义”和“情”。它要求世人追求中庸平和、安分守己、顺从、听天由命、谦容不争、安贫乐道、不为最先和忠恕等。不容否认,以这…  相似文献   

5.
筷子文化     
虽然思维是人类共有,但在东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人文交流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下,东西方社会的思维习惯、层次、角度等却向着不同的方向相对独立地发展起来。中国和西方国家再饮食文化和习惯上就有很大差异。单从吃饭的家伙来看,中国人吃饭用筷子,西方人进餐用刀叉,各有自己的习惯。刀叉和筷子,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进而影响了东西方人生活观念。西方人讲究法制,任何事情都以法来讲,而东方人讲人情。中国的这种合理是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道”。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西方的关注点并不在于自然,他们关住的是人。  相似文献   

6.
从事外贸工作的人一定要尽可能多了解一些西方的文化,以便正确理解因文化的不同,而导致语言的差异。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与外国的文化紧密相联的。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不足,那么我们的外语即使讲得再好,也往往会遇到理解与表达的困难。下面,笔者愿结合一些实例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造成观念上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视为高科技,所以在引进西方科学与技术时常常爱用“现代科学技术”、“国外智力”、“先进工  相似文献   

7.
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而被提出来的,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主体性原则成为了哲学第一原则,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康德以先验哲学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以“绝对精神”来推演整个世界,把主体性原则发挥到了极至。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在古希腊哲学中已经萌芽,但那时哲学关注的不是“人”,而是外部世界统一性的始基。主体性哲学是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的自身价值不断提高而被提出来的,随着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提出,主体性原则成为了哲学第一原则,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康德以先验哲学牢牢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黑格尔以“绝对精神”来推演整个世界,把主体性原则发挥到了极至。近代哲学既是大张理性、树立主体性的过程,也是主体性哲学走向困境而不断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坛又迎来了一个新的世纪、新时代,中国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 “百年中国画展”、 “成都双年展”在中国改革开放更为关注,体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发展史,也触动当代画家在科学与艺术发展的今天,面对当代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他们更加深刻、富有生命力。工笔画家刘树允则以一个自身创新的焦点,探讨内心深处的魂魄,告诉我们中国工笔画在于历史文化演变的另一种创造。 刘树允生于河北沧州,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任教于河北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哲学思考和科学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想避免科学技术的不利影响,就需要把西方文明中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起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色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对哲学的科学思考及科学的哲学视角进行系统的叙述并相应的提出科学技术的价值,从而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能朝有利的一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剧锦文 《领导文萃》2010,(16):140-143
“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时下一个世界性现象。但如果要给“中国制造”下一个较为科学定义的话,可能应该是这样:即原产地在中国,而市场在海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科学和技术自从17世纪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来,不但充分显示了它的造福功能,也逐渐暴露出对自然和社会的危害。这是西方社会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产生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以及反科学思潮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科学和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的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足,第一,技术悲观主义者大多如同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老子和西方近代的卢梭一样,仪仅认  相似文献   

13.
<正>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从管理科学的角度而言,不存在中国式管理。所谓中国式管理,是指用中国哲学加西方管理科学,也就是用中国的“道”加西方的“术”。然而,这一看起来似乎境界颇高的思想基础,不仅存在着致命的逻辑错误,更存在着严重的实践悖论。西方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紧密结合纵观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尽管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文化人”等不同的人性假设阶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个性     
文化的N个样式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叉》一书中曾说,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开始价值取向就不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到一块。他认为,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形态,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盘旋往复”的状态。这种社会形态用西方历史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而西方文化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一般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种“唯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在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西方人豪迈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讲社会协调的“人和”。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主张从个人出发,申张个人的价值和权利。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科技思想确立的发展战略,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举措施。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的兴起,不仅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也从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证明了“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正确。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是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伍括,“知识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知识”与“科学”是含义相近的两个相关概念。“知识”是指人…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绅官僚精英中几乎成为一种无须验证就...  相似文献   

17.
黄光国 《管理学报》2013,(7):937-948
在中国文化传统里,"阴/阳"是一种"根源性的隐喻",源生自道家有关宇宙万物生成的"宇宙论",而不是"本体论"。以"阴/阳"这种"前现代"的思维方式为基础,可以发展出中国传统"有机论"的科学,但却发展不出现代"机械论"的科学。倘若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对近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有相应的理解,能够以之作为基础,建构本土社会科学的"微世界",则"阴/阳思维"将变成一种"后现代的智慧",有助于华人管理者解决他们在生活世界中所遭遇到的各项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的巨大动力。”先进的国防科学技术是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最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动力,并对军队建设的其他要素构成直接的制约和影响。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就要创新国防科技体制,为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苏南通市举行。一位记者从这样一个角度写了一篇会议报道,说是在这个市长云集的国际论坛上,“中国市长们的发言水平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长或市长代表有明显的差距,中国市长们在国际场合的发言水平亟待提高”。所谓中国市长们的发言水平不高,可以归纳为“三多三少”。首先,政治套话多,实际内容少。许多市长虽然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但是讲的话千篇一律,用的全是国内政治生活中长期使用的那一套说辞。除了“形势喜人”以及罗列G D P数字之外,真正提供的信息量并不大。其次,宣…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国情,这就决定着中美两国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异。将中国基础教育与美国基础教育进行比较,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究竟是“学”多好还是“悟”多好?20世纪英国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曾经这样说过:“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题目……对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决没有普遍适用而简单易行的办法。”每个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后的成长情况,不单单是由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所决定的,因为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体四者共同起着作用。因此,我们不能仅凭部分学生的发展情况来断言整个教育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