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颂与苏轼     
在北宋,苏姓有三大著名宗族:一是梓州苏易简,二是眉山苏洵,三是同安苏颂。梓州苏氏与眉山苏氏同在四川,相去不远,但两个宗族由于在政治上缺乏接近的机遇,因而并无往来。而眉山苏氏与同安苏氏尽管相去甚远,由于政治上的机缘,造成频仍的接触往来,在两大宗族之间留下了很多佳话。眉山苏氏是从苏洵这一代才开始崛起的,原先是普通庶族地主,“家世至寒”,  相似文献   

2.
苏颂(公元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同安人,是北宋杰出的学者、科学家,他首创“水运仪象台”——现代天文钟的雏型。著有《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等,在中国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方面的问题,已有许多专门著述。但纵观苏颂的一生,主要是从事政治活动。从公元1042年登进士起,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在地方和中央为官近六十年,担任过州县郡守、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刑部尚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船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涵掩六经,传注无遗,批判改造佛老,抨击程朱陆王,继承和发挥了王充、张载的唯物主义传统,建立了一个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虚空皆气”(《张子正蒙注·太和篇》)、“天下惟器”(《周易外传·系辞上传》十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因‘所’以发‘能’”、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一向被研究者称为"狷者",然而纵观其一生,这个概括显然是不全面的。除了"狷者"这一性格特征,在不同时期朱自清也有"狂者"、"中庸者"的表现,这从朱自清一生的创作和革命实践中可观察出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朱自清后期政治心态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这可以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变革年代中人生道路选择的典型代表。这一转变的背后,既蕴藏着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也流露出时代、社会等外部环境所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抗金名将牛皋的形象,长期以来主要是借助话本评书等民间俗文学而深入人心。本文认为,俗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爱说慌、吹牛、勇武粗莽、屡立战功的“福将”形象与历史上的牛皋有较大出入。牛皋骁勇善战,勇猛正直、忠义,有胆识、有器量,虽在重大问题上缺乏政治谋略,且嗜酒,但其一生从事抗金事业,志在保家为国,具有强烈爱国精神,为南宋重要的抗金将领。  相似文献   

6.
北宋伟大的科学家、著名的政治家苏颂(1020—1101),一生从政58年,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重臣。32岁入仕,任宿州观察使,73岁升任宰相,81岁拜太子太保。先后任职于地方和中央,多次担任外交官。其人政绩,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这样称赞:“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在科技方面的成就,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为《苏颂与〈本草图经〉研究》一书题词赞誉苏颂:“探根源,究终始,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远权宠,荐贤能,从政持平持稳;集人才,讲科技,功颂千秋。”庄添全先生纵横评价苏颂:“既是一位名臣贤相,又是一个在多个领域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外交家和外交史学家。他不愧是中华民族引为骄傲的奇才、骄子。”  相似文献   

7.
[摘要]民国时期梁漱溟对中国政治出路的思考有着前后不一的态度。清末民初,他热衷于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民国十一年至十六年,他逐渐认识到西洋政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建立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梁漱溟政治态度转向的原因首先在于民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现实与改造政治理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然;其次是他通过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认识到政治的背后有更深的因素在,那就是一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和社会构造,中西文化根本精神的不同是中国仿行西方政治制度不成功的根本窒碍。梁漱溟作为一个有敏锐触角的思想家,在对中国政治出路问题上所做的令人钦佩的艰辛探索,具有独到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政治,这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首先是因为,这位浪漫主义的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自称:“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似乎超脱政治,远离观实。据传贺知章奇其风骨,称之为“谪仙子”。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则描写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诸如此类,都把一个“仙”字同李白联系在一起,把他打扮成为满身仙风道骨的天外之人,仿佛同政治毫无关系。事实如何,很需要澄清。其次也因为,对于李白的作品,历来也有类似看法。“仙才李白”之说,掩盖了他的  相似文献   

9.
苏颂的人品     
今年是我国宋代科学家苏颂创制水运仪象台九百周年。检阅有关史料,不仅对其卓越的科学成就表示赞叹,而且对其高尚的人品由衷景仰。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泉州南安(今福建泉州一带)人,因父葬徒居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一带),二十三岁考中了进士,直到八十二岁去世为止,其中除因写书辞官三、四年外,共在官场度过了五十余年。起初,他做过宿州(今安徽宿县)观察推官,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县、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等副职,由于他处事精审,为政清廉,颇得欧  相似文献   

10.
苏颂是独得七项世界第一的科学家 ,苏轼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他们的交往与情谊 ,他们的不幸遭遇与高尚情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动作、情节由伦理实体或其分化而成的伦理力量决定。悲剧动作或情节的展开要有一个起点。悲剧动怍起点的确定,应以冲突的情境为准:冲突开始的地方就是动作开始的地方。悲剧动作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三个特点。动作与情节靠人物展开,人物发出动作、陷入冲突是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性格由情致决定。  相似文献   

12.
在西汉末年谶纬迷信弥漫,今文经学日趋宗教化、神学化的氛围中,王莽的思想继承与播扬的恰恰是正统思想中最荒谬最少理性的糟粕,并且明显带有复古与实用主义的特征。他的篡政活动和帝王生涯,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与谶纬迷信的一系列有趣的示范演习。王莽性格怪异,特别娴熟于法家之“术”,虚伪、奸诈、阴毒、残忍,将剥削阶级那种贪婪残暴、尔虞我诈的品性发挥到极致,成为中国封建帝王中具有独异色彩的典型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动作、情节由伦理实体或其分化而成的伦理力量决定.悲剧动作或情节的展开要有一个起点.悲剧动作起点的确定,应以冲突的情境为准:冲突开始的地方就是动作开始的地方.悲剧动作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三个特点.动作与情节靠人物展开,人物发出动作、陷入冲突是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性格由情致决定.  相似文献   

14.
宋代苏颂(1020—1101年)的主要成就是在科技方面。他领导研制的水运仪象台,撰著的《新仪象法要》,组织编绘的《本草图经》,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他在这些方面的贞献,造福其后的历代人民。但从收入《苏魏公文集》的诗、序、札,乃至制文、奏议、墓志中,可以看出苏颂在文学上的造诣也是颇深的。由于家庭的熏陶,幼年早慧,苏颂卓有诗才。其诗歌作品可与其《文集》中其他文字及其传记对读。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问题,对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苏颂,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反映其仕途变迁、平日交游、两度使辽时期的诗作,都是他生活履历生动形象的写照。如《感事述怀五言一百韵》是  相似文献   

15.
苏颂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教育状况,就人才的选拔、教育改革、教育立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宋代的科举制度提出了批评,形成了 己的教育思想,其核心虽然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工具,但其培养人才“行完学富”的标准,其考核人才的方法,革弊求新的教改思想、教育管理的立法措施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意见。值得我们总结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苏颂(1020—1101年),北宋福建同安人。由于家学熏陶,苏颂自小对天文学很有兴趣,经常观察天象和探讨测天器械。北宋景祐2年(1035年),时苏颂16岁,在其父苏绅的督促下,曾写成《夏正建寅赋》,其中运用了不少天文历法知识,颇得苏绅及学界长辈赏识。苏绅当时即预言苏颂将来“当以博学知名也”。苏颂19岁时作《斗为天之喉舌赋》,23岁时作《历者天地之大纪赋》,都与天文学内容有关。熙宁10年(1077年),宋神宗任命苏颂为贺辽主生辰使,这年冬天,他到达辽国,还与该国君臣就天文历法进行紧张的答辩,他的学术见解赢得宋、辽双方的一  相似文献   

17.
秦观性格论     
本文从秦观入仕前后的诗文词作中探讨秦观性格的变化,认为秦观早年性格是豪隽慷慨,不拘礼节的。而入仕之后,由于政治斗争使秦观屡遭贬谪,其性格有明显的转变,既忧郁哀愁、缠绵凄恻又时见萧散的个性。对秦观性格变化的探讨,能使人更全面地理解秦观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政治斗争对文人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性格的逻辑起点——人物的一点着迷要找到人物构成的逻辑性首先得找到人物性格的逻辑起点。一切情感的变异性和统一性都是从这个起点上产生的。正是在这个起点上有着决定人物性格发育、生长、衰亡的胚胎。要找到这个情感的逻辑起点,就得从找到人物感情的不同点开始。英国作家亨  相似文献   

19.
张瑴势力是金初平州地区的一股割据势力。张瑴势力对北辽、奚国、天祚帝、宋、金所采取的政治态度,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其割据。但宋、金都有控制平州的志向。北宋希望以承认张瑴的利益为代价,换取平州的归附,从而恢复汉唐旧疆,但以失败告终。金则希望控制除燕京、西京以外的辽朝疆土。最终,金采取武力手段,消灭了张瑴势力。张瑴势力对时局的态度,以及宋、金对张瑴势力的应对,是辽末金初燕山地区错综复杂政治军事形势的一个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20.
论王熙凤的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府管家奶奶王熙凤,历来论者都对之大张挞伐,尤其是,当她被贴上了贵族阶级当权派的标签的时候,这个人物更交了华盖运。实则那种种口诛笔伐之辞,并不足概括人们对王熙凤形象的总体感受,因此也不尽合作家原来的意图了。不过,用过去大家常用的文艺学方法论,的确也很难正确地解释清楚王熙凤性格的相当高级的审美价值和这个性格的最主要的社会认识意义。笔者有鉴于此,近来读了几篇学术界探讨文艺学新方法的文章,感到颇受启发,有些浅见,写在这里,以当抛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