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低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对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进行分析表明,价格支持政策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在作用机理上是互补的,实践中应该同步运行,配套实施.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低效率的原因在于补贴收益的分摊不利于农民、价格支持低效率、直补执行成本高、补贴水平低.提高粮食补贴效率应从补贴方式、补贴工具、补贴环节和补贴程度上入手,以期实现增产增收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调动农场主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美国和欧盟对直接补贴政策的重视程度和强调程度均非常高,其中美国的实施更为全面彻底.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增加粮农的收入,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通过对粮食规模经营大户、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大县实行更加有力的财政支持,完善我国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绩效的成本—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粮补制度治理结构安排的效率标准对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绩效进行了成本一效应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现行的粮食补贴制度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总体效果,但从成本一效应分析的视角看,近年我国粮食补贴制度的绩效却不甚理想,表现在粮补制度治理结构安排没有基于效率标准,从而使政府取得既有总体政策‘效果的公共支出成本过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若干粮食补贴制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东 《理论界》2007,(12):76-78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目标是农民增收优先、兼顾粮食安全,据此评价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发现,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经济效应已初步显现,且后者大于前者。但从长远看,该政策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难于持续;粮食主产区补贴标准低于非粮食主产区;政策执行成本偏高;可能引起粮价下跌而抵消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会刺激已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为此,我国必须继续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的政策实践,通过构建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标准化处理,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AHP模型对我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的绩效做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国家实施粮食财政直补前后的政策绩效差异较为明显,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未来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稳定增收问题仍亟须补贴政策的加强及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市场机制扭曲、补贴空间变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应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优势,建立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以国家收储和种粮直接补贴为配套手段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目标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旨在熨平粮价波动的市场风险;保留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以均衡城乡居民收入;重新定位政府粮食收储功能,确保口粮安全。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并为粮食目标价格实施创造条件,粮食补贴政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采取"两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视角下的粮食补贴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补贴的核心是粮食补贴.粮食补贴能否对实现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双赢发挥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利用市场机制,以利益杠杆调动粮农的种粮积极性,使之能够从增产中增收,从而主动地寻求更高粮食产量上的均衡收益点.通过粮农种粮收益函数的构建,从粮食安全的视角分析粮食补贴与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粮农收益之间的关系,将粮农作为市场竞争中的经济人看待,确定了既能刺激粮食生产,又能减轻财政负担的合理补贴结构和最佳粮食直接补贴量.  相似文献   

9.
粮食供不应求时,粮价上涨对多数消费者影响不大,也未必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取消粮价管制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供过于求时的最低保护价政策难免最终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本文论述了短缺时应放开粮价向消费者发放购粮补贴、过剩时应休耕的补贴思路,并就补贴方案提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粮农利益”这一基本目标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粮食流通体制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 ,近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促进粮食流通。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 ,并以此为契机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四川粮食政策与粮食供给的相关性研究郭晓鸣,赵昌文在中国,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已成为普遍接受的定论。但进一步分析,科技和投入均是在一定的政策背景下实现的,直接体现着政府的农业政策倾向。因此,从广义上说,农业政策是推动农业稳定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由于受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社会制度及经贸方式等诸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决定了其粮食政策不尽相同.粮食政策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粮食生产、人民生活,以至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对一些较为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政策进行分析、比较,以求对我国粮政策的制定和正在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时空效应的理论机制,并运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研发补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等创新激励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时空效应后发现,研发补贴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激励作用,而忽视时空效应会高估研发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短期激励作用并低估长期激励作用。创新激励政策的时空效应在不同类型企业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研发补贴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长期激励作用最高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效应。为此,建议从区域一体化的高度协调地方政府制定创新政策,确保创新激励政策的扶持链与企业的创新链相一致,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中外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中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的比较研究,探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的一般规律,发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贴政策,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村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粮食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本文在对退耕还林工程成本的有效性评判的基础上 ,给出了该工程从 1 999年西部三省开始试点 ,到在全国 2 5个省、区范围内迅速扩张 ,并于 2 0 0 4年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背后的体制和政策逻辑。退耕还林工程的推出和迅速扩张隐含着中央政府 1 998年以后降低粮食部门库存、并减少国有粮食部门巨额亏损挂账的政策目标。同时 ,地方政府对工程的积极推动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方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低迷的大背景下 ,退耕还林的迅速扩张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折 ,并成为工程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前奏。最后 ,本文对如何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促进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反思。  相似文献   

16.
解决当前需求不足问题 ,必须要有综合、系统的政策措施协调配套 ,且要把握好每一政策的力度和效应。本文提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有二重性 ,应注意发挥其积极影响 ,避免其消极影响 ,政府对财政政策有高估趋向 ,债券规模有潜在过大危机 ,扩张性财政政策选择空间已经很小 ;中国当前经济现实表现是需求不足 ,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供给问题 ,扩大需求固然重要 ,但必须重视增加有效供给 ;调整收入分配政策 ,提高总体收入水平 ,缩小收入差距 ,提高社会边际消费倾向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教育是启动需求、刺激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收入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政策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本文从宏观、微观和部门的角度分析了云南省收入政策调整的影响效应,并从收入乘数模型的角度提出了增强收入政策调控效果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完善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实行补贴,从本质上讲就是寻找工业化与农业长期发展的契合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经济目标,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目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改善;环境目标,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对农业补贴外延的理解,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支出;阶段性使用投入品补贴、价格补贴和挂钩式的直接补贴政策;逐步稳妥地加大特定农业产品脱钩式补贴,兼顾补贴政策的经济社会双效益;加大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生产和投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梳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18个省份(12个粮食主产区、6个非粮食主产区)分成三个地区组,建立六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等途径提高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粮食主产区的边际效应略强。2)农业补贴主要通过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三个地区组农业四项补贴的增收效应均是显著的,低产值的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边际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社会保障政策模式具有国家主义取向下的浓厚工业成就特质.这种政策模式特质通过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社会分层效应以及国家、家庭与市场的关系三个角度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政策的非商品化程度总体上不高:它将社会各阶层固化在各自的适当位置,使阶层间的界限清晰且不断拉大,维持并深化了原有社会分层;在国家、家庭和市场的关系上,国家力量十分强大,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级负责,家庭传统保障功能不可动摇,社会保障的市场力量软弱,急需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