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樵(约820——约884),唐散文家。字可之,关东人。大中九年进士第。①长于古文,与皇甫湜、李翱并称,又被清人誉为“唐宋十大家”之一。有《孙可之文集》十卷传世。总的看来,过去对孙樵的研究不够深入、客观,有褒有贬,②今天有必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樵著作,据中和四年(884)作者《自序》,共三十五篇,辑成十卷。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经纬集》三卷,《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通志》、《文献通考》同。只《直斋书录解题》作《孙樵集》十卷,与《自序》同。此外,宋尤袤《遂初堂书目》、种放《退士传》、王象之《舆地纪胜》等亦提及此集,但未言卷数。由此观之,宋代流传的本子,大概只有三卷,十卷两种。  相似文献   

3.
近期校勘《唐文拾遗》(以下简称《拾遗》,发现卷二《玄宗文》今人系年及原辑者误收他人文章以致讹误者三则。现据有关史料、史历,厘正如次。一、《授颜真卿监察御史制》载《拾遗》卷二第10页。日本学者池田温编《唐代诏敕目录》(三秦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253页,系年为“玄宗中”。所引出处为“四颜真卿17.la”(即《四部丛刊》本《颜鲁公文集》17页1栏)。按该书此页为《颜鲁公文集》卷三《表》下,所载《谢赠官表》并无此制。经查是书后附其门客因(殷)亮撰《颜鲁公行状》98页载:“天宝元年秋,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玄宗御勤政楼,策试上第,以其年授京兆府礼泉县尉。黜陟史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授通直郎、长安尉。六载,迁监察御史。制云:‘文学擅于登科……’”此制与《拾遗》字句小异。又据是书第90页载宋人留元刚所编《颜鲁公年谱》天宝六载下载:“公年39,正月迁监察御史。”据以上史料即可判定玄宗此制撰于天宝六年正月。《唐代诏敕目录》系于“玄宗中”,失之。  相似文献   

4.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七《许浑传》于传主出入御史台经历唯载大中年间一次,而根据笔者考证,许浑尝三入御史台。第一次为会昌二年,有清刊《润州许氏宗谱》卷一载会昌二年武宗“亲降监察御史许浑敕文一道”可证,敕文云:  相似文献   

5.
<正> 一、《文概》成书由来翁子光尝谓:“自昌黎之贬,潮州以榛莽之区,遽开文运,至于今不■。而潮州本地“自天水先生而还,以学行称者,志乘纪载代有其人”。1933年饶宗颐先生编纂的《潮州府志》艺文别集类从唐人开始载录,代有所增,到明代达98家139部。太仓图书馆(储书十万余卷)乡人著述部一区的卷数就占全馆书卷总数的五分之一。“乡先哲所遗传文章,不啻什百之与千万”然而“纵有充栋之遗书,尤逊一篇之传诵。”(1931年《自序》)这众多文集,  相似文献   

6.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此首《吴江岸》自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续集》以来,皆载入东坡诗集,实际非东坡所作也。因此诗最早见载于《苏学士文集》。而苏舜钦长于东坡29岁,其卒后四年,即皇祐四年(1052),欧阳修亲自整理编定《苏学士文集》十卷,明载此诗,而此时,东坡亦不过十五岁左右。又南宋吴兴施元之于乾道八年(1171)三衢本《苏学士文集》十五卷,亦明载此诗,而其后与顾禧《注东坡先生诗》则不载。又考舜钦行实、诗文,与此诗契合,其遭遇进奏院冤狱革职为民索居吴中,而吴江岸为其经常晓游之地,其诗作中多有描述吴江岸者,与此诗,无论就内容、语言  相似文献   

7.
《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小传》云:“樊州诗四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今编为八卷。” 杜牧樊川诗四卷,加上外集一卷,别集一卷,明明只有六卷诗,何以编为八卷呢? 经检核,《全唐诗·杜牧集》前三卷,与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刊本《樊川文集》(以下所引《樊川文集》,均用此本)前三卷所载诗同,编次与《樊川文集》亦同。不  相似文献   

8.
郑薰,字子溥。唐大中时翰林学士,宣歙观察使。咸通间官至左丞。有诗文传世。然《旧唐书》无传,《新唐书》传又仅寥寥数语。本文钩稽群籍,对传文记述有误或未明者,给予考订,失载的内容亦予补充。郑薰,……亡乡里世系。按:《因话录》六:“进士郑滂在名场岁久,……登朝,至殿中侍御史。前宣成观察大夫郑常说此事,大夫即滂之再从弟也。”前宣成(城)观察大夫郑即郑薰(见下文“出为宣歙观察使”)。滂系大和4年(830年)进士。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上》载北祖有滂,但官监察御史,且父仓部郎中(山咢),乃开元、天宝间人物,正如岑仲勉先生所言,“其子纵淹滞,不应大和四年(830年)始及第”,故二滂非同指一人也。不过,《世系表》又载,北祖晔生中书博士茂,茂生七子,号“七房郑氏”。而郑处海《授郑薰礼部侍郎制》云:“(郑薰)高阳茂族”,似指薰系茂族,即属北祖系。擢进士第。按:薰系大和2年(828年)进士。而后,曾佐幕岭南。《古刻丛钞·张公洞壁记》有“前检校  相似文献   

9.
花园东路8号47分箱,北京10008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载《用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一文,是毛泽东发给林彪的作战电报。该电原件无年月,《文集》“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时,照“抄件”的判定将时间落为“1937年10月16日”。同时,《毛泽...  相似文献   

10.
世系表(据《山谷全书》、天一阁存明嘉靖《宁州志》、乾隆《黄氏金字牒谱》及诸家记载): 宋真宗天禧二年 戌午 1018年 一岁 黄庶生年有二说。《黄氏金字牒谱》载:生于天熹(禧)已未(三年)五月初一日。令人周裕锴《黄庭坚家世考》,据《伐檀集·自序》:“年二十五,以诗赋得一第”,以庆历二年(1042)二十五岁推算,当生于天禧二年。今从周《考》。 仁宗天圣二年 甲子 1024年 七岁 宋祁登进士第。黄庶《上宋侍读书》中忆述:“某能言,耳已得闻阁下之名,略识文字,口已诵阁下之辞。”宋祁《景文集·祈福蘸文》有云:“行年二十七,乃  相似文献   

11.
“徽学”之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徽学”一词,并非今日始。明朝弘治《徽州府志》《洪焱祖》小传云:“所著有《新安后续志》十卷,《尔雅翼音注》三千二卷,已刊于徽学,今废。”从这里可以看出,“徽学”一词虽然正式出现于明朝弘治年间,但从“所著”内容来看,这一概念的形成,远在此之前。据洪焱祖《新安后续志》自序云,元朝延祐戊午(一三一八年)郡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人间词》,现存115阕(编入《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的《苕华词》及《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之《长短句》中),主要为1903至1907年所作。其时王氏正醉心于西方康德特别是叔本华的哲学、美学,如他在《静安文集自序》(作于1907年)中所说:“嗣读叔本华之书而大好之,自癸卯(1903)之夏以至甲辰(1904)之冬,皆与叔本华之书为伴侣之时代也。”这个“伴侣”不能不深深地浸入王氏填词的艺术构思之中。王氏在其词话未刊稿中云:  相似文献   

13.
《明·李梦阳传》:“(梦阳)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按,此误。李梦阳是弘治五年举人,弘治六年进士,其中进士年份明载于《明进士题名碑录·弘治六年癸丑科》。《空同集》(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刻本)卷四十五《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逾年壬子(即弘治五年——引者),李子举陕西乡试第一,癸丑登进士第”,明言是弘治六年进士。又,《明史·选举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戍、丑、未年会试”,无特殊原因,皆照此办理。李梦阳即使未中弘治六年癸丑科,弘治七年(甲寅)无会试,故亦不可能在弘治七年中进士。《辞源》、  相似文献   

14.
《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载张志和著述情况云:“著作有《玄真子》、《太易》等,今已不存。”对此记述,本人以为《太易》确已亡佚,但言《玄真子》“今已不存”则有不合事实之处。据张志和好友、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见《颜鲁公文集》卷九)和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艺文志》载,张志和著有《玄真予》十二卷,又著有《玄真子》二卷。后《玄真予》陆续散佚。至南宋陈振孙著《直斋书录解题》时,《玄真子》仅存三卷。  相似文献   

15.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年),卒于清嘉庆六年(一八○一年),年六十四。他自少就爱好史学,“史部之书,乍接于日,便似夙所攻习然者”(《文史通义》外篇三《家书六》)。年四十始成进士。“自以迂疏,不敢入仕”(《章氏遗书》卷十七《柯先生传》),历主肥乡清漳、永平敬胜、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讲席,为和州、永清、亳州修志。晚入毕沅幕,纂修《史籍考》及《湖北通志》。著有《文史通义》、《校仇通义》及文集若干卷,近人刘承干哀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强调诗的抒情特性,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诗的本身乃是情绪的潮流”(《诗歌的创作》,《文学》1944年二卷三、四期),是“情绪的自然消涨”构成为诗的“内在的韵律”(《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页),“表现成一种旋律的言语”(《论诗三札》,《沫若文集》第十卷第二一一页)。  相似文献   

17.
196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丛书综录三》614页载:“苏舜钦(宋)《闻见杂录》《苏学士集》《苏学士文集》《沧浪集钞》《沧浪集补钞》。”此解放后著录苏舜钦现存之著作,提到《闻见杂录》。按元末明初人陶宗仪编纂明人陶珽辑校之百二十(?)《说郛》内,收有《闻见杂录》一卷,题为苏舜钦撰,(近人张宗祥重校,民十六年由商务印书馆排印之一百卷《说郛》内未收《闻见杂录》。)明人吴永,辑《续百川学海戊集》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的诗歌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昌龄是唐代杰出诗人,其诗论有《诗格》。《新唐书·艺文志》载王昌龄《诗格》二卷,《崇文总目》同。《直斋书录解题》载为《诗格》一卷、《诗中密旨》?卷,当即是《诗格》二卷分为二书。今存北宋末期蔡传所编的《吟窗杂录》,已收入《诗格》、《诗中密旨》,以后明代胡文焕的《格致丛书》、清代顾龙振的《诗学指南》均曾收录。《四库提要》曾斥王氏此书系出后人依托(见诗文评类司空图《诗品》、《吟窗杂录》两条)。按日本入唐僧人遍照金刚所编《文镜秘府论》自序有云:“沈侯(沈约)、刘善  相似文献   

19.
东汉初年的思想家兼文学家桓谭的生卒年问题,目前诸家之说颇有不同。新版《辞源》定为前23年生,公元50年卒;新版《辞海》则以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56年。二说不同,但似乎都受了近人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的影响。刘氏根据《太平御览》卷贰佰壹拾伍引《新论》佚文:“余年十七,为奉车郎(中)”一语,又结合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壹拾贰引《仙赋序》:“余少时为郎,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按《全后汉文》卷壹拾伍载《北堂书钞》卷壹佰零贰引《新论》佚文作:“余少时为奉车郎,孝成帝出祠甘泉河东”云云,与此略同),认定桓谭出仕之年,即为汉成帝祠甘泉河东之年,亦即绥和二年(前7)。  相似文献   

20.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