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论坛》2003,(4):60
湘西多山,泸溪多水,一条明净清澈的沅水像一条银色的彩带环绕着起伏重叠的群山,蜿蜒向东流去,显得格外静谧、悠远、庄重、神秘。在这条古老的沅水上,曾留下过古代诗人屈原的“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的身影,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绝唱,无时不在激励着泸溪人不甘落后向上拼搏,泸溪县八什坪乡党委书记刘毅华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刘毅华1964年出生在泸溪县浦市镇银井冲一个农民家庭。1984年,从湖南农业机械化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便进古丈县工作,先后在县农机局、农办等部门工作。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起事来雷厉…  相似文献   

2.
我的外公     
熊苏 《民族论坛》2001,(1):43-43
外公今年67岁,他个儿不高,却长着一个可笑的大脑袋。我最喜欢摸他的大头了,因为那上面几乎是寸“草”不生,只有几根稀疏白发可怜巴巴地耷拉在后脑勺。我逗外公玩,问他的头为什么那么大。外公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脑袋里装满了智慧。”这是一部卡通片里的话,我听了大笑。  外公不是湘西人,他的老家在邵阳。听妈妈说,文革时因为外公在大学里讲了真话,被赶到湘西一个偏远的村子里当医生。那时,村里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外公很痛苦,几次想自杀,但他终于挺过来了。我不明白为什么讲真话也会受到打击,外公很认真地对我说,因为那…  相似文献   

3.
张发喜,一只凌云高飞的领头雁,他白手起家,用勤劳和睿智开创了价值千万的山地开发基业。近年又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大获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能手和带领广大农民走出贫困沼泽的引路人。他的名字随着他轰轰烈烈的事业传扬在湘西大地,宛如一面旗帜飘扬在渴求致富人们的心中。贫困不坠凌云志张发喜,1952年出生于保靖县普戎镇牙吾村。和所有的穷乡僻壤一样,牙吾这块故土给予张发喜的是一个不堪回首的酸楚童年。小学勉强读完,上了几天初中张发喜就辍学了。12岁的小发喜开始跟着父母侍弄家里那几亩薄田瘦土,直到30大几了才圆了一门亲。历史翻开了崭新…  相似文献   

4.
苗族跳香     
, 《民族论坛》2012,(11):52-54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葛族自治州泸溪县 苗族跳香,源于湘西苗族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祭祀舞蹈,是苗族先民们慑于自然不可抗拒的威力,为了缓解恐惧意识,祈求神灵的保护,而敬奉神灵的一种民俗活动。  相似文献   

5.
学涛 《民族论坛》2001,(3):31-32
算命,本来是一个“信者有,不信者无”的鬼把戏,这鬼把戏在偏远湘西的一个小镇上演后,却似乎真的灵验了一回。  相似文献   

6.
湘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又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元帅、将军和文学家、艺术家,还涌现了许多苦干实干乐于奉献的普通人。他(她)们有如山花烂漫、群星堆灿。本文采访记录的就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湘西籍苗族干部吴朝楚在祖国怀抱里,在民族大家庭里成长的故事。军营翼锋芒五十年前,湖南和平解放不久,即49年8月19日,迎着黎明的曙光,在湘西吉首市寨阳乡勤丰苗寨里,苗娃吴朝楚出生了。由于湘西也即将解放天快亮了,阿爸给朝楚取了乳名“吴天亮”。从伊呀学语开始到童年及青年时代,吴朝楚是伴着祖国前进步伐,听…  相似文献   

7.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沈从文(苗族)22岁离开家乡到北京谋求生存和发展,不管是穷途潦倒,倦屈于湘西会馆冰冷的楼梯间,还是后来功成名就,称誉文坛,都时时思念着自己的故乡。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生命在这个环境中成长,因之和这一切都分不开。”“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几十年来他对故土这种深深的眷恋,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湘西:王茂林指挥攻坚战佳峻湘西大地,群山连绵;攀山公路,曲曲弯弯;越野吉普,依山盘旋。酷热的八月,湘西大山里烈日化有利齿咬人。翻过一座又一座高山,流过一头又一头热汗,他走进了土家族苗族山寨,看望牵挂在自己心上的贫困农户。湘西土家族在族自治州的八个县市...  相似文献   

10.
悠悠沅水     
刘代兴 《民族论坛》2003,(12):21-22
小船在丹山寺的悬崖脚下离岸破浪时,沅江,便以她博大慈爱的胸怀,接纳我对她的探访了。蓄谋已久的披波斩浪的豪情,此刻全被这层层叠翠、悠悠荡漾的绿波化解了,我渐渐溶入到沅江无边的柔软之中了。行船的终点是浦市,这是湘西自治洲泸溪县的一个小镇,地处辰溪下游,距辰溪二十里水路,顺水行船不过半小时便可上岸。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州行政区划,但浦市与辰溪一衣带水,古往今来,两地不知演绎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间悲欢离合。浦市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以前,由于地处要津,曾经喧阗繁华,富贾云集,盛极一时,被誉为湘西“小南京”。这里是我外婆的…  相似文献   

11.
符云亮是近年走上文坛的又一位湘西青年作家。四五年前,我就读过他的文章,如他的《天无绝人之路》、《告别水牛》等。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他的散文,并对这位朴实无华的湘西文学青年将来的作为充满信心和希望。这次读到他的《秘境诱惑》,证明了我对他的信心和希望是有道理的。《秘境诱惑》散发着湘西地域文化和人文色彩的灵光,称得上一卷表现湘西风土人情和历史名物的精彩画卷。全书分为描写湘西历史和地域名胜的“天孕湘西”,描写家庭故事及湘西人情风俗的“阳光不锈”和描写他个人生活情感的“命里村落”三大板块,而其中最动人的是“阳光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7日,我到花垣县猫儿乡卫生院采访,这是我所采访的湘西18 所贫困乡镇卫生院中最远的一个,也是我看到过的最差、最烂的卫生院。院长吴忠群是一位在乡镇卫生院执行36年的老医生,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显得有些惊慌和不知所措。随行的花垣县卫生局的同志告之我的来意后,他几乎  相似文献   

13.
“为民书记”郑培民,曾担任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从富饶发达的湘潭市平调到全省最为偏僻贫瘠的自治州,他没讲半点价钱,只说“来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工作的岁月里,在当地干部群众的眼中,他是领导,更是兄长,是朋友。在那片险峻贫瘠的土地上,他无数次来到“毕兹卡”的火塘边、苗家的吊脚楼里,体察民情、嘘寒问暖;他跋险涉危,为土家苗寨找寻脱贫之路、致富良方。郑培民,留给湘西人民的是无尽的思念,这是一个永远活在湘西百姓心头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湘西是一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但是,这里也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库”区,到1994年,全州还有60万人没有脱贫,农村贫困面高达28%。贫困,如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湘西各族人民头上。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后,国务院继续将包括湘西在内的武陵山区确定为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并指定农业部对口扶持;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湘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指定长沙、株洲、湘潭、衡阳、岳阳、常德6市对口扶持湘西的龙山、泸溪、永顺、花垣、保靖、古丈6县,从省直单位抽调566名干部,组成69个建整扶贫工作队,分3轮到湘西州驻村扶贫,点燃了湘西治穷脱贫的熊熊烈火。9年来,他们以扶持湘西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了湘西,把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切的关怀奉献给了湘西。  相似文献   

15.
在湘西大山里的泸溪县黑塘村,居住着苗、土家、汉等民族:长期以来,这里的山民用山林来换油盐,结果森林被破环,灾害连年。改革大潮在湘西大地涌动时,黑塘人利用世行贷款,大搞山地开发,创造“黑塘椪柑”品牌,闯出一条致富之路。黑塘人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沿着沙溪新城至浦市公路南行,两旁是满山遍野碧绿的桔园,其间夹杂着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楼中不时传来优美动听的歌声,鸡鸭在房前屋后忙碌寻食,公路上人来人往,车辆穿梭不断…… 这景色不是画中的田园牧歌,而是泸溪县黑塘村的真实写照。要问黑塘人的致富秘诀,村…  相似文献   

16.
苏莉  谭必文 《民族论坛》2014,(12):34-35
[故事] 一个人,一所学校,30多个学生,这是泸溪县解放岩乡牛场小学教师杨万莲生活的重心。  相似文献   

17.
笔者三上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巴斗山,听人们说起老兴支书(兴隆场一带人们对杨兴刚的昵称)时,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苕"字。比如:老娘叫他"苕儿"、老婆骂他"苕背时的"、兄弟管他叫"苕哥"、女儿称他"苕爹"、外甥叫他"苕舅舅"、村民也有称他"苕人"的……原来,老兴这个"苕子"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靠炸药、钢钎和肩挑、背驮、手刨,修通了一条长达14.2公里、通往巴斗山的"Y"字形天路,其间"苕事"不断。  相似文献   

18.
米远新  石卫 《民族论坛》2009,(10):61-61
<正>悠悠沅水,巍巍武陵。在湘西大山深处的泸溪县,一条纵贯湘黔两省的沅江如纽带般把泸溪23个民族,29万各族同胞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两岸各族群众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谱写了一首首民族团结的新篇章。作为主管全县民族工作的县  相似文献   

19.
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故事一串串像挂在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摘自湘西人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大湘西的历史人物,像挂在大湘西历史树梢尖上的冬天凋零的干果,已经痛苦得提不起来了。大湘西的年轻人,在大湘西的阳光里、山水里,时常错过历史老人的故事一串串。  相似文献   

20.
为国土上那些贫困的真相所震动后,焦虑与渴求答案的目光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对这两个问题的寻根究底。为什么贫困?怎样摆脱贫困? 事实上,不论我们在哪一个层次、哪一个角度上为贫困构筑一个哲学或者经济分析的框架,都有可能使之陷于片面。我们所看到的贫困,已经不是在线性平面上可以推演出的一因一果了。历史的积淀把一场全方位的贫困现实推给了我们! 一、一副自然的镣铐——全方位的一个没有起点的起点通往湘西保靖县拔茅乡补足村的羊肠小道上,有这样一段路:在路再也延伸不上去的陡崖上,岩壁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