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论述分配制度时指出 ,“确立资本、劳动、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突破性见解决定了企业员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方向 ,因此探讨如何建立和认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便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实收入不是决定于贡献原则而是社会原则,社会原则又由强势者制定;收入差距的拉大反映出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及法律制度的不公正性。要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必须从改革分配规则入手,而这根本上又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力量的不平衡。一方面,就民营企业的收入分配而言,直接的劳资谈判结果必然有利于雇主,为此,就需要引入能够提高弱势者地位的抗衡力量,这包括制定劳动保障法以及推行集体谈判权等;另一方面,就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而言,其收入分配不仅涉及到作为内部人的劳资之间,也与社会大众密切相关,从而必须引入由外部人参与的收入分配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就需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因此,党的十六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的必然选择,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符合我国国情,由我国的基本经济状况所决定的,强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强调从实际出发,尊重价值规律的表现;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创造各类主体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能够增强我国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持续、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对房地产税功能问题的研究,往往局限于筹集公共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等政府收益,忽视了对纳税人权益的研究。在"房地产税是否是变相增税"的公众关注背景下,学术观点与市场实践严重背离。分析这一背离背后的法理逻辑,就应回归纳税人权利这一税法的核心问题,确立房地产税的税款缴纳与受益更直接联系的受益税体系。这既需要明确税收法定原则和财产税受益原则,也需要选择好改革的突破口,最大限度地实现纳税人和政府的双重受益。  相似文献   

5.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原则的理论探索与现实依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同按劳分配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有许多相通之处。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一系列重要文献都对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同时,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及各种要素收入也逐步发展起来。所有这些,既为进一步贯彻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现实依据,也强烈要求全面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试析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入分配公平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它的内涵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理解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搞清楚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确立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结果公平的分配范式.在分配中,防止平均主义,保持合理差距,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收入分配方式的新突破。本文阐述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要求及这一分配方式在生产进程中的结构层次功能  相似文献   

8.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分配公平标准作为指导薪酬分配的重要原则,会显著影响员工的分配公平感.通过文献回顾、专家法、问卷调查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方法,确立了薪酬分配公平标准的6种结构:工作要求律、个体贡献律、岗位条件律、团体绩效律、市场水平律和个人特征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这6类分配公平标准的认知差异均与员工分配公平感显著负相关.在6类分配公平标准的认知差异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竞争性影响中,"个体贡献律"认知差异对员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0.
分配方式随着生产和社会组织的进步而改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作为生产要素为前提的分配方式。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内涵界定,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贯彻这一原则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转移服从成本—收益原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迁入地收益应大于迁出地收益和迁移成本之和。根据这一基本法则考察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劳动力转移,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行政转移型,劳动力转移困难且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步转变为自主转移型为主,但以户籍为首的制度体系的存在,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加大了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对此,应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出发,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贫富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存在历史遗留以及政策失误而形成的以农村为主的数量极大、且难以短期脱困的贫困人口;另一方面,存在大量由体制外、特别是法制外获得收入而形成的最富裕阶层,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基尼系数。阐明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原则只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该原则在我国当前远未充分实现,因此,也不是形成贫富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分配的公平性不是市场、而是政府所应考虑的问题,政府应通过增加改善基本民生的资金,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税收制度等途径在再分配领域中进行调节,其重要前提则是政府职能的转换,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3.
从税收公平原则的含义入手,对新旧所得税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旧的所得税法在内外资企业、民营与国有企业税收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在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改革之后,实现了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双赢".得出依照公平原则制定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现了内、外资企业平等税收负担,为各类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解决企业所得税存在问题的对策是继续深化所得税分享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积极性。单独对所得税进行考核,建立税源监控和评估体系。统一內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建立产业政策导向与区域发展战略导向相协调的所得税优惠机制。杜绝越权减免税,清理检查现行优惠政策。正确处理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的关系,贯彻税制方便易行原则。理顺征管关系,取消汇总合并缴税的办法。建立和健全企业所得税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合理设计管理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入世”以后 ,现行企业所得税对内、外资企业分别立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为加快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以法人所得税制模式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6.
试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还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空间,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防止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加引起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一环。为此政府和市场要互补长短,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存在一种单一的分配理论作为全部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按劳分配的基本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实现的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都应该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直接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公具体表现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阶层的差距逐渐拉大,这会引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方面的危机。长期推行平均主义造成分配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偏差,一些政策和制度对特权利益的规定和限制不力;市场体系不完善,分配机制扭曲,分配政策不配套、不统一、不一贯;法制不完备、执行不力、税负不公;公共政策存在缺陷,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都是形成当前中国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原因所在。要解决收入和财富的不均衡,只有加大社会政策和收入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税收的公平原则入手,认为该原则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一个重要的税收原则。而我国现行税制对该原则的体现却并不充分,文章就此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要强化税收的调控作用从而更好地兼顾税收的公平原则,必须同时注重税收的外部环境建设、内部制度建设以及税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的课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结构、征管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现行税法中的免征额、边际税率及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课征范围与个人收入形式的发展变化不协调,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现象严重,难以从重处罚等问题。提出将分类所得税制过渡为混合所得税制、调整费用扣除标准、调整课税的级距及税率、建立科学有效的征管制度并加大对偷税漏税行为的处罚力度等举措,以维护税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