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系统地向国人介绍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但是,严复翻译西学的目的并非如前人所论——以西学取代中学的主体地位或者撷中西方的精华来重构中华文明,而是试图以西学来促进中学的复兴,严复的这种翻译实践及理念与他对进化论的抗拒和自身的精神资源有关。  相似文献   

2.
宋恕利用儒学对国民深刻的影响,试图通过对理学的批判并将儒学加以改造,以恢复儒学的经世实质;他更希望将西学与传统的儒学相结合,利用西学中的改革和民主思想,促进儒学的近代化,从而成为批判社会现实的思想武器。事实上他这一思想与当时戊戌维新的变法主张是一致的,皆为“中体西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光第明确提出了“取其长而制其害”(或称“收其利而制其害”)的西学思想。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采西学重实效促进富国强兵、宣传普种牛痘和戒除鸦片以及提出参用民权与重视报纸的社会作用等方面。刘光第的西学思想突破了洋务派的“体”“用”之争,是他参与维新变法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严复由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充满艰辛。他早年的留学经历,使他具有良好的西学背景,但这也使他丧失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传统主流知识社会的可能。戊戌维新的发生,为严复的西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经历了甲午战败、戊戌维新失败等事件的冲击之后,严复对于传统政治体系彻底失望,这也成为他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契机,最终他在译书和传播西学中找到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他对于版权的提倡和实践,使他最终转变成一位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天文历算学史上,凌廷堪是一位较为特殊的人物。他在此领域的成就并不算太大,却与焦循、李锐一起享有"谈天三友"的美誉;他是继江永之后,唯一敢于反对"西学中源"说的学者;他的历算学成就及其对待西学的态度,反映了清代众多学者在汉学与西学关系上的艰难应对,以及传统学者在中西文化碰撞时期所展示的学术精神与品格。  相似文献   

6.
西学东渐之时,清代学者对待西学的态度不一。戴震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有为"思想和大一统观念,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更是有着"天朝大国"的优越感。他凭借自己扎实的考证功力,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促进了"西学中源"说的发展和成熟。戴震虽然坚持"西学中源"说,但对西学并不鄙视和排斥,他的"西学中源"观因此比前人更为具体和实在。戴震以中学为标准来检验西学源流,未能以理性思维来审视和评判文化传播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使人们难以真正认识西方文化的精华,从而导致中学的夜郎自大,其狭隘偏颇的保守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文化本位观及其西学来源于中土的实证结果,当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国人对西学的戒心与排斥,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王韬经历了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重重的矛盾使他对未来、对自身充满着一种不可名状的迷惘.这种迷惘的状态在他的三部文言小说中具体表现在对社会的另类期待;人生价值取向的低靡;个人生活的颓唐.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在近代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知识分子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述的西方近代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在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国学修养深厚,对中国传统文化能从社会进化论的观点给予批评。他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存在“好古忽今”的基本倾向,而且将政治与伦理混同,没有真正的政治学。从社会的实效考虑,他反对儒家的德治,主张法家的法治。然而儒家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又为严复所肯定,其晚年又以儒家的价值观念为立国之本;他坚持中学与西学的分立,以为中学之真与西学之新互为消长,而真正的国粹必将长存。近年来,怎样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又成为新的学术问题,严复的见解对我们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对中学固守儒学的"纲常"理论,以政教相维为基础,力倡"忠教爱国"的中学,以达"保国、保种、保教"的目的;对西学,他主张在某些方面学习西学,以"开风气",使清政府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寻求富国强兵之路。对中西学的关系,他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西学补中学之不足,以中学来衡量西学。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在学习西学、引入西学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达到了"开风气"的目的。但他同时又固守封建纲常和封建君主制这一最后防线,有悖于历史潮流,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西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内省精神、弹性的西化主张、模糊的主体意识、可悲的虚无主义等特质。胡适一代的知识分子正处在中西学碰撞、交融历程之中 ,他的西学主张在理论上不一定全部可取 ,但他的反封建思想和为之探索精神不可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1.
“西学中源”与“礼失求野”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中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前者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而后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论及“礼失求野”的思想,只是在晚年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后,错将政治权威当做学术权威,才开始大力宣扬“西学中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试论明治变革时期日本对待西学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人对西学的态度自 1 8世纪以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而明治变革时期当政者与启蒙思想家对待西学的言行、这一时期西学传入并影响日本社会的实际状况等 ,证明当时日本对西学的基本态度 ,既非只重“技艺” ,又非由着重于物质技术层面逐步扩展到政治制度与经济政策 ,而是多层面学习与吸收 ;日本当时存在的保守势力也不足以改变这种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民国缔造前后,严复的转变可以说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号称“近世西学第一人”的启蒙思想家成了“孔教会”的领衔人,一位“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成了共和国体的的驿得。亚复生命最后10年的思想转变到意味着什么?民初伊始,严复对社会现实和政治的错误估计使他的心态充满了矛盾,同时,也导致他对中西文化的思想探讨发生了转向,即以批判西学的消极面向主导代替了大力倡导西学以启迪国民的思想。其总体特点是反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读书人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变的历史链条中,父权的缺失对李大钊现代思想的确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家庭内部关系来看,父权缺失对李大钊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方面砥砺了李大钊百折不挠的人生追求;另一方面,又促成了李大钊的个性解放。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李大钊之所以能够确立现代思想,既与他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有关,又与其所接受的西学有关。李大钊既传承了“铁肩担道义”的精神,又汲取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精神,这使其把人生理想与社会担当有机地对接起来,最终确立了以科学和民主为核心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学术史上,浦江清先生是一位少见的博学多能的人物。他一生从事“国学”,同时又推崇“西学”。在“国学”与“西学”之间,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就是用西方的哲学、美学和文学理论来审视“国学”,研究“国学”。他的学术道路与治词路子,为建设20世纪的新文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明清的思想家们对妇女的肯定与尊重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仍然是对男权社会的维护。而王韬由于较多的接触西学、游历过西方,他在文言小说中表现的妇女观具有近代意识,通过他所塑造的中国女性形象、异国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可以看出他的妇女观是基于男女平等,主张妇女有所作为,尊重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提倡一夫一妻,是对男权社会的大胆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西学时,严复以中学疏导西学;在解读中学时,严复以西学诠释中学.通过中西文化的互释,他得出了中学早于西学的结论.这个结论彰显了严复前后期思想的一致性,也表明了严复国学家的立场和身份.  相似文献   

18.
近代“新学”概念是与“西学”密切联系的,传教士首先用它指称西方近代以来的自然科学,后来将它延伸到西学的各个领域。中国学者在与传教士和西方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西学并接受了“新学”概念。“新学”的近代意蕴是多重的,“近代新学”的确立即是以这些意蕴为依据。“新学即西学”确立了洋务派的新学形态,“即中即西”确立了维新派的新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起始期,湖南与东南部省区比较,其引进西方文化的时间要晚近2000年;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湖南西学依然呈现滞后状况;清末民初,湖南赶上了以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改革社会的政治学为输入重点的西学传播潮流。西学在湖南的流布特点制约着湖南近代历史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论戊戌辛亥间严复的西学宣传及其启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一生中的最大历史功绩——介绍西学及其历史契机、主要内容、基本特点和重大意义。他大力宣传西方的进化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等社会思想,并以此为参照系,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使人们更加强烈地燃烧起救国、立宪乃至革命的热情,具有巨大的思想启蒙意义,功不可殁。他的西学宣传,在当时无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仍具有某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