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五、兼语式的简化“词类活用”说,名词活用,“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谓(使动词)+兼+谓+宾(或无宾),现在简化为主+谓+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必须恢复成兼语式”。又说动词活用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举例说,“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之”翻译成  相似文献   

2.
宾语前置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语前置溯源张东寅汉语语序从古到今变化比较小,“主一谓一宾”的语序一直占主导地位。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殷墟甲骨文亦是如此。如:贞:西土受年。(《乙》7009)妇好弗疾齿。(《乙》3164)我勿为宾。(《南明》143)帝受又。(《京》64...  相似文献   

3.
浅析定语后置梁谷子汉语的语序很重要,主谓句的常见格式是:(定)主──[状]谓(补)──(定)宾。然而在实际语言交际中,我们也常运用一些变式句,如:“找着了吗?你!”这便是主谓倒置移位的变式句。同样,作为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定语,常规下应出现在中...  相似文献   

4.
处置式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为此史存直先生曾在《汉语语法史纲要》里提出疑问,认为应该称作“把”字句。处置式是汉语语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和普通的介宾结构不同,尽管后来的处置式也有不表示处置的,但处置性毕竟是这种句式产生时的重要特征,何况又不仅限于“把”字,所以我们这里还是称为处置式。处置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用介词“把”或“将”把作为受事者的宾语提到动词前,目的是为了理顺句子内部的结构关系,使之变得清楚明白,有时也有强调受事者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蒙汉语的一些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有的是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例如,一个句子里作主语的词,无论在蒙古语还是汉语里,一般都位于句首。定语一般在主语、宾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这些现象说明蒙汉语语序有许多相同方面。本文是就蒙汉语语序的一些不同方面作比较。讨论的内容是汉语的“谓宾”、“谓补”、“谓补宾”、“谓宾补”和“谓补宾补”等语序在蒙古语中的主要表示方法。为了比较方便,文中的“主、谓、宾、定、状、补”沿用过去句子成分的术语。一、蒙汉语的基本语序在汉语的句子里,一个词与另一个词的关系,句中甲成分与乙成分的关系,主要是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来表明。语序对汉语来说是重要的语法手段。如“我从北京来”不可以用  相似文献   

6.
方言中不同年龄的语序共时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语法层次,考察方言共时平面中同义句式分布特点,对比绍兴话和北京话中同义表达形式的对应情况,可以明显看到绍兴方言语法组合关系的变化.方言类型学为我们分析方言句式的发展变化特点、类型、趋势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考察与句法类型密切相关的双宾句、双宾兼语句以及动词带宾语带补语句式在绍兴方言中的语序共时差异和发展演变情况,可以看到绍兴方言语序变化有语法表达形式多元化、一些老格式如B式双宾结构趋向式微、受北方方言影响一些新的VO形式产生、绍兴方言语序发展趋势向共同语靠拢等几个重要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类型学角度,对比分析汉语和日语“认同处置”类表达语序对应关系.指出汉日语都以显性语法标记,表达对某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认同;认同对象在认同处置表达中的语序位置,是区分SVO与SOV型语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把字句处置作用的不理解和母语主-宾-谓结构对于汉语的负迁移,以及应用上的冗余或错序,造成了学生把字句习得上产生遗漏、缺失等偏误。教师应采取恰当策略。外化语义关系,以便学习模仿,减少偏误。  相似文献   

9.
基于CCL语料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时考察古汉语表量构式“A空+N”和“N+A空”的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异同。研究发现,“A空+N”构式多表“确量”,① “N+A空”构式多表“约量”;② “A空+N”构式仅作谓语、定语、补语,而“N+A空”构式可充当主、谓、宾、定、状、补,且前者多作谓语,后者首作宾语,次作定语;所遵循表量准则差异导致表量语义差异,而表量语义差异催生了不同构式和句法功能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某些偏正结构中,中心成分作为后起偏正结构的初始形式出现,中心成分的这种功能可以称作原形。根据原形中心成分与修饰成分所在的相对位置,可以把偏正结构分成前加式和后附式两种不同的语序类型。每种语序类型下面又可以根据修饰成分与中心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分成更小的类型。对原形偏正结构既可以做静态的结构分析,又可以做动态的源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性语言追求灵活的语序,巧妙的句式,力求多层面地表现诗歌的整体美。英汉诗歌语序变位多为音美配置使然。两种语言虽有差异,但通过语序变位体现出来的音美配置原则和效果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拟对英汉诗序变位中的节奏和音韵进行比较,并揭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2.
汉语构词范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缩式双音词的流行使用表明“双字格”凭着极强的新词生成能力已成为汉语构词范式。其形成经历了“模仿范例—泛化定型—格式化—词化”的发展过程。组合式“双字格”的形成,是以联绵词为范例,逐渐泛化定型,成为汉语双音构词的基本格式;简缩式“双字格”的形成,则选择了以组合式“双字格”为范式,这一选择在客观上促使了“双字格”最终成为汉语构词范式。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双主体”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船山教育哲学中的"双主体"思想,是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观察、体验、总结,最终对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出的深刻探究.王船山教育思想中的"双主体"思想,既涵盖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的客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的客体的基本思想,又涵盖了在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相对主客互动与辩证统一的思想.王船山在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双主体"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百年中国新诗诗体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中国新诗发生之中寻找到深层的答案.新诗的发生,把旧诗推向对立面,造成百年旧体诗创作始终没有得到公正评价,造成百年诗体建设的偏狭;发生期新诗在体式上的特征就是"自由",造成百年自由诗体的强势地位,制约着其他诗体的发展,始终没有形成定型或准定型诗体;新诗发生期对外在格律形式的轻率否定,成为一种定势思维,制约着新诗格律的探索,百年中国走过了一条新诗自由化把律化推向边缘的诗体建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抒情诗中,潜在于诗句之外的第一人称主体不止一个,"抒情主体"也不仅仅要么是对"诗人",要么是对诗歌世界中的某个对象性"人物"的指涉。以《豹》为个案对抒情主体进行的结构分析提示,诗歌中有多个潜在主体的代换。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句的研究中,对于词语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汉英词汇的空间象似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对空间象似性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出,在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中,很多词语象似于人类认知外部空间的顺序.象似于空间顺序的词语顺序在语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德懋作为一位饱学中国诗学理论的朝鲜文学家,他在品评朝鲜与中国的诗人诗作时,善于运用品藻的批评方法去评点与比较中、朝、日等国诗作在风格类型、体制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品评优劣。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意新语工之品(诗歌修辞批评),其二是辨味之品(诗歌风格批评),其三是格调家数之品(诗歌比较批评)。  相似文献   

18.
朝鲜高丽时期的诗学范畴基本上承袭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思维方式与表述方式,但这种承袭决不是原封不动的抄袭,而是将中国古典诗学与自我的诗学创造性地"调和"在一起。从根本上讲,高丽诗学范畴的样态与中国古典诗学大体一致,也是在人类学意义上的"气"、艺术学意义上的"象"及哲学意义上的"道(风流)"所构成的三维动态的人文结构体系中展开与演绎的。三者之间的矛盾和相互运动,就幻化出高丽诗学范畴的不同样态。  相似文献   

19.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及歌行体诗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20.
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