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出现了众多诗人和诗作。作为一种独特的诗歌表现形式,组诗的形成与此间文人集团的出现、朝廷宴饮风气及文人的研习与拟作有关。它以独特的形式折射出时代的文化意蕴和文人心态,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神的社会形象在先秦神话中是以神的面目出现的,而在先秦到魏晋六朝文人的笔下,她们成为了男性用以比喻君臣关系的喻像,到隋唐时又逐渐俗化为妓女形象了,这些变化与现实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宗教思想和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作家的孤独心态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心态。从总体上讲 ,孤独心态的存在昭示着古代作家精神需求的被压抑或失缺。就其文化内涵而言 ,古代作家的孤独形态分为消极性孤独与积极性孤独两大类 ,尽管它们均表征着作家的生命痛苦和生存危机感 ,但是却能够对作家的人格构建和文学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魏晋六朝爱情诗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历来研究者多从政教诗论出发,对此期爱情诗作社会政治或道德伦理的分析,或只就个别作家作品进行审美评价,忽视对爱情诗审美价值和创作主体审美心态的整体宏观把握。有鉴于此,笔者试图从爱情诗的审美价值出发,对建安、魏晋和南朝三个阶段文人(男性文人)的群体审美心态作纵  相似文献   

5.
汉末曹魏集团中,酒与人们摆脱时光飞逝、功名难就的孤寂心态相联系。在六朝士人之中,饮酒的最根本动因,则是为了解除人生短促、天地永存带来的孤独与忧闷。六朝后期许多士人只是将酒视为穷奢极欲、不问政事的消遣物,与“竹林七贤”、陶潜、庚信的饮酒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西蜀地区神奇瑰丽、巫鬼盛行,弥漫着非常浓郁厚重的道教文化氛围。西蜀道教历经汉魏六朝乃至隋唐五代绵延不绝、薪火相传。异彩纷呈的道教义理,诳惑相煽的成仙逸趣对唐末五代西蜀社会各阶层的群体思想心态产生了巨大的震撼效应。探讨唐末五代时期西蜀地区崇道社会思潮,对进一步研究唐末五代西蜀文人群体的独特思想心态和创作审美取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离骚》中的女子意象与汉魏六朝闺情诗中的女子意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女子之美与花草的联系、女子之美的具体表现形式、女子的个性精神的差别上。这种差异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美学追求的变化,也反映了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对文人人格、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辞赋对农事的叙写,是中国古代务本重技的农本思想、悲叹田园的悯农情怀以及中国文人以隐显志和以园艺表达治业之情的圣道情怀的生动呈现。中国古代的王权制度、农耕传统和崇实务本思想以及文人的生存境遇,决定了中国古代文人观农的立场和心态。  相似文献   

9.
六朝昭君诗咏其不幸,唐人浪漫而幻想地唱其美好,宋诗增添了唏嘘和思索.但不论从哪个角度审视王昭君,均局限其人其事而表现了浅层的文人心态,未能就这一艺术形象触及历史纵深和文化积淀的隐痛.元诗中的王昭君,是宽广的文化层面与深远的历史回音相交织的艺术形象,具有深广而独到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联系公安派文人的作品,采用心态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分析了公安派文人对待功名和仕途的态度,认为在公安派文人放纵性情和追求自适的背后,还掩藏着功名未得的苦闷、对党争的恐惧和对仕途表现出了一种矛盾和失望的心绪.公安派文人这种心理和处世态度,反映了生于晚明混乱政局中的士人的生存处境,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汉魏六朝文人俗赋冲破了辞赋宫廷化、贵族化的藩篱,将眼光投向社会下层和世俗人生,题材内容丰富,构思巧妙,风格诙谐,在传统文人雅赋之外别立一格,使赋坛上雅俗共存,典丽与通俗兼容,大大丰富了汉魏六朝赋坛的景观。同时,我们又清楚地看到,文人俗赋数量不多,创作队伍不大,发展举步维艰、徘徊不前,在雅文学的夹缝中浮沉挣扎。这种局面实在是汉魏六朝雅文学强势地位的结果,也是文学为贵族所垄断时代之必然。  相似文献   

12.
初唐的文学理解与文学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着观念层次和实际存在空间的矛盾现象,即文人一方面汲汲于文事,一方面大力贬抑文学价值。这样的文学理解和文学观念是由魏征的政本思想逻辑塑造的。唐初士人普遍接受了贞观朝确立的为政本末价值体系,既盛饰文辞以求仕进,又刻意以摒弃雕虫、高扬器识为标榜,这正是初唐反拨六朝的时代语境和文人的生存处境使然。  相似文献   

13.
俳谐文指文人创作的内容诙谐滑稽的作品,包括赋、杂文等文体,主要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诙谐滑稽风格的作品早在先秦就已形成,主要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直至汉魏六朝时期,在人才学术兴盛的环境下,诙谐滑稽风格得以在文人中流行,形成了文体不一的俳谐文。本文拟从愚弄、以物喻人以及讽刺模仿三种产生滑稽的方式探讨汉魏六朝俳谐文滑稽。  相似文献   

14.
六朝写景书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它深受六朝风气浸染,是山水文学臻于成熟时期在书信领域的渗透,同时又是六朝文人追求独立完整人格的体现,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六朝文人故事乐府,是指六朝时期的文人袭用乐府旧调、依据乐题本事而创作的故事体乐府诗作.与两汉时期来自民间的故事乐府不同,六朝文人故事乐府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题材的拟古和叙事风格的雅化;二是艺术手法日益精湛,体现为句式的整饬、声律的和谐、隶事用典等,从而使故事乐府完成了从朴质的民间创作到文人化的转变;三是具有较强的愉悦功能,一些诗作本身已具有可以演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易代之际的特殊历史背景与满清政府所采取的用人政策,促使清初"贰臣"大量出现,且直接影响着贰臣文人的生存境遇.这种身为贰臣的身份际遇,以及世代传承的儒家忠孝节义观念,使得贰臣文人人格心态矛盾复杂,其创作较之其他群体作家亦自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分析指出,六朝时期,文学迅速发展,进入文学自觉阶段。认为文的自觉是人的自觉,诗歌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诗缘情"、"情者文之经"等文艺理论的提倡,对文人的创作颇具影响。特定的时代背景,文艺理论的影响,文人的自觉,使六朝诗歌呈现了尚情倾向。  相似文献   

18.
《左传》人物生活在传统礼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直接激发了《左传》人物强烈的生存意识、生命意识和忧患意识,这三种意识构成的《左传》人物的主体社会心态,对后世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人生心态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六朝文人故事乐府和其他文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继两汉民间乐府中故事体歌诗的创作传统,伴着时代艺术手法的日益精湛,六朝时期文人袭旧调、述本事的故事乐府创作因日益文人化而走向繁盛.和汉代他体文学对故事体歌诗创作的漠然态度不同,六朝时期的文人故事乐府创作相继得到了小说和俗赋(故事赋)的关注。其关系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文人故事乐府和小说的同题多作及手法互见现象;(2)文人故事乐府和俗赋(故事赋)的演唱性功能及叙事手法互见现象。  相似文献   

20.
辽朝的汉族文人是辽境内高水平文化的负载者,其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对本朝文学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他们的社会心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辽朝汉族文人的政治态度在前期呈离心趋势,至中期则表现为向心趋势,辽亡前后则以灵活性、变通性为主要特征。民族关系的变动是影响汉族文人心态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