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总字数逾三百万,为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规模空前的古代文论巨著。其首卷《先秦两汉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著)早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史料丰赡,论证翔实,旁证博引,言必有据,为本书显著特点。著者从浩瀚的古代文献典籍中钩稽爬梳,去芜存著,或考证作家生平事迹,或说明作品本事背景,或论析,或鉴赏,都必有来历,信而有证,绝无穿凿空疏之弊。例如先秦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辟鸿蒙的时期,许多有关范畴的提出,都富于创造  相似文献   

2.
王运熙等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规模空前的古文论巨著。它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全过程,发掘出许多罕见的珍贵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和有益的启示,使古文论探索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实堪称20世纪集大成的古文论巨著。本书显著特点是论述某一批评家,总是注意他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他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之间的联系,有时还…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4.
复旦大学王运熙等主编的七卷本近四百万言《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版),为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古文论巨著,其显著特点为视野开阔,宏观鸟瞰,详尽地阐述了由先秦至近代上下数千年文学批评发展的全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剖析,展示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  相似文献   

5.
有文学便有文论。文论与文学的发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和一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犹如火车之双轨,自先秦而下,横贯今古,已有将近三千年的历史。而把中国古代文论当作一门独立的文艺学科来研究,起步却是很晚的,如果以1927年陈中凡先生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标志,不过半个多世纪罢了。继陈著之后,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陆续出现了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岳、傅庚生诸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和  相似文献   

6.
如何撰写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文论史 ,这是我国学界近年来逐渐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正是在这一点上 ,赖力行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文论史》(岳麓书社 2 0 0 0年版 )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十分重要的启示。众所周知 ,自 192 7年陈钟凡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尤其是 1934年郭绍虞出版同名著作 (上册 )以来 ,迄今为止同类著作已有几十种。正是这些著作使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这一学科得以建立并且不断走向壮大与深入。但不容讳言 ,所有这些著作在撰写方式上都还没有真正解决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 :有些著作忠于中国古代文论的原貌 ,但似乎总与…  相似文献   

7.
由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拟分成七个卷次先后出版,总字数逾三百万,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文学批评史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是这部巨著的第二分卷,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系统全面地闸述了这个历史阶段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如刘勰与《文心雕龙》钟嵘与《诗品》等,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的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  相似文献   

8.
周、汉审计史新议——兼评《中国审计史》第一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版的巨著《中国审计史》体现了我国审计史研究的新高度。其第一卷古代审计史,内容充实,美中不足之处是个别史料有误解,对宝贵的简牍史料发掘不够。本文着重论述了开独立于行政系统的国家审计之先河的周朝内史审计和汉简中的审计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振宁博士在读了杭州大学王锦光教授所著《中国光学史》以后写给作者的信中说:“科学史很重要,中国抓古代,外国抓现代.”这当然不是说各自的对面不需要研究,而是指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很多,很重要,但是有许多事项还没有足够的探索,有的发明创造还有待于作历史学的发掘和发现.拿“四大发明”来说,这是举世闻名的,可是张秀民先生的《中国印刷史》和钱存训博士的《造纸与印刷》(李约瑟博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一卷)都到最近才出版.潘吉星先生关于火药、火箭历史研究的专著问世也不太久.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李约瑟博士经过半生研究,在他的巨著SCC的第1卷中用英文字母为序,列举了26项.他说,并不  相似文献   

10.
陆机《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文心雕龙》又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系统而完整的文学理论巨著。《文赋》与《文心雕龙》堪称我国文论史中的双璧。清人章学诚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文心。”《文心雕龙》各篇中所阐述的问题,多能从《文赋》中找到它的源头。本文试将《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有关想象理论的源流关系,作一简要的辩析,或许对今天我们研究和发展想象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提起中国古代文论,人们自然会想到《文赋》、《文心雕龙》、《诗品》这些文论典籍以及唐宋以来各家的诗话、词话、曲话之类,至于古代小说理论,人们就很陌生了。因为古人没有留下一部小说论或小说话之类的专著,有的只是些分散零星的评论。现代各家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对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阐述都很简略,以至不为人们所注视。近年来,学术界注意到了这个开发得很不够的领域,陆续发表了一些探讨我国古代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的文章,发掘出一些珍宝。但总的看来,这个领域仍是很  相似文献   

12.
李健吾文学批评的理论生成得益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深厚滋养并进行有机转化,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中尚需深入的部分.李健吾作者中心论的批评观导源于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言志"的文学观,自我潜入的批评策略则秉承于孟子的"以意逆志"的批评传统.正是依凭着中国古代文论扎实的本土资源与对西方文论的圆融汇通,李健吾文学批评获得了自由高蹈的独特型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中,东汉晚期(桓灵时期至建安时期)的文学批评头绪繁多,不易梳理,较少受到学者的关注.青岛大学宋亚莉所著《东汉晚期士人活动与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一书,从东汉末年士人活动与皇权更替、人物品评与文学批评等入手,探讨早期文学批评的形成与特质,勾勒了魏晋美学、文论中诸多理论和范畴之源,打破了笼统的魏晋主流式的文学批评写作模式,是研究此时期文学批评的一部新作.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黄霖先生新著《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版)为王运熙等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末卷。其显著特点为视野开阔,宏观鸟瞰,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展示出近代文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在中国近代史文学批评史上,当人们的目光一旦投向世界时,中外文学的比较就随之而产生。1872年蠡勺居士翻译英国小说《昕夕闲谈》时,就在序言和评语中注意比较中外小说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后来,不论是维新派如梁启超、黄遵宪、蒋智由、王国维、吴趼人,还是革命派如黄摩西、徐念慈、王钟麒、周树人等,都注意中外文学的比较研究。这诚如周树人在其比较研究的代表作《摩罗诗力说》中所指出的: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以来,在"方法热"、"方法"观念的影响和启示下,古代文论研究界对中国文学批评方法的研究,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反思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由古今问题所引申而来的"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将古代文论研究推向了对历史的纵深和未来的走向的思考.对方法的反思体现了这一时期古代文论学科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吴承学,彭玉平一中国文学批评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学科的自觉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到了二十世纪才可以说真正开始并逐步走向成熟。当此世纪之交,回顾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评...  相似文献   

17.
李建中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 0 0 1年第 2期撰文《辨体明性 :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指出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中国古代早期文化的诗性智慧 (原始思维 )本源地铸成中国古代文论的诗性特征 ,而儒释道文化的诗性精神则从根本上规定了古代文论诗性特征之历史走向。 2 0世纪中国的文学批评丢弃了自己的诗性传统 ,基本上靠“拿来”或“他律”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其结果是既丢失了自己的“体” ,也丢失了自己的“性”。…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浦安迪等一批西方汉学家,打破了此前数十年中外学者共同的“以西律中”思维模式和“中国长篇小说缺乏结构”的“定论”,从中国的《易》学文化、古文章法、小说评点等古典文论中汲取理论资源,揭示中国小说“结构”的独特方式及其文化意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正名.这一学术“新潮”证明了中国文论家探讨多年的命题:“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也启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系统,不能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用现代话语阐释古代文论的转换方式,更需要发现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文化蕴涵、共通的“文心”,并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更紧密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祝贺《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的出版──兼谈中国文学批评史编写的几个问题张少康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发轫于陈钟凡先生简明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而后有郭绍虞先生的力作《中国文学批评史》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诗文评”只有目录学的意义,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科门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产生得益于西方科学思想和20世纪初期的“整理国故”运动,它是中西文化濡涵的结果,因此,学科必须坚持中西两个维度。中国古代文论衍生于中国大文化的土壤,郭绍虞等学科奠基者从繁浩的经、史、文中梳理文论的脉络,而尔后的大学学科建制使得这门学科研究日益封闭于纯文学领域。要想实现转换,我们有必要恢复“大文论”的传统,从文史哲的整体中进行研究,还原学科的真实面目,避免古代文论与传统文化的脱节。中国古代文论体现了民族的思维方式,在治学方法上,郭绍虞等人“各照隅隙”的治学方法在当代仍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