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妃参与政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由此导致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然而有宋一代不闻外戚把权,更未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相反,宋代后妃持政多有善举,政绩突出。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基本成功,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解析宋代后妃与政的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奉行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一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
唐代特别是唐前期,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文明、高度开放的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妇女地位的相对提高,妇女参加政治活动(以下简称参政)就是一个重要的佐证。一、唐代妇女参政的表现和特点唐代妇女参政,主要表现在:1、后妃、公主、女官和少数民族的上流妇女都来参政。后妃中,武则天从干预朝政到称帝,就是妇女参政的典型例子。由于众人论述甚多,在此不赘。而太宗长孙后有政治眼光,曾参预玄武门之变,防止外戚有过高的职权。贞观元年,太宗任用长孙无忌为宰相,“文德皇后请曰:‘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吕、霍、上官,可为切骨之戒,幸陛下矜察!”戒奢侈尚俭约,不允许子女越礼奢化。史载“长  相似文献   

3.
外戚的概念是发展演变的,汉代以前,后妃即是外戚。隋唐时期,外戚一般指帝王的母族和妻族。外戚可分为四种类型:功臣、良臣型,无所作为型,奸臣、庸臣型和功过相参型。不同类型的外戚,对政局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外戚擅权与政治环境密不可分,政治腐败,环境混乱,是外戚得以擅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宋代士大夫政治规制下的后妃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后妃参与政治,取得了维护赵宋统治,安定政治局面的积极意义.出现这一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宋代所推行的"士大夫政治".在宋代后妃参政活动中,士大夫始终参与,密切监控,主导进退;全面规制与掌控了这一过程的诸多方面.宋代后妃参政整体意义上的积极意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成功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傅绍磊 《兰州学刊》2011,(12):81-85
在唐代后期宦官势力不断膨胀进而形成专权的政治背景下,出身低微、没有强大外戚势力的后妃的皇子更能够得到宦官的广泛认同、支持,从而在皇位继承的过程中取得优势。生母出身高贵的穆宗能够即位则与当时宦官内争激烈的政治背景有关。后妃与唐代后期皇位继承的关系折射的是宦官在唐代后期皇位继承过程中的影响。以"泾师之变"为界,拥立拥立生母出身低微、缺乏外戚势力的皇子即位有着不同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辩证统一,赤壁之战即属这种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表面看来,赤壁之战是封建地主军阀集团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如果我们挖掘更深层的原因,则会看到它是东汉末年社会结构发生局部变化而引起的强烈震荡.而这种震荡的震源,则是来自封建生产关系量的变革.生产关系的量变,不但从经济上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构成,而且由于地主世家与豪族地主势力的膨胀,从政治上影响了东汉封建政治的权力结构,提出了权力再分配的需求,构成了东汉社会结构震荡的深层原因.东汉地主阶级的构成是多层次的,从身份性来说,有身份性的地主世家、有非身份性的豪族地主和一般地主;从其对政权的关系来说,有统治阶层、有非统治阶层.因此,地主阶级内部各种利益集团、各层次之问的斗争也显现出多层面、交插性特点.在统治阶层中有外戚与其它地主世家利益集团的斗争,也有外戚与宦官的斗争;统治阶层与非统治阶层  相似文献   

7.
避讳,就是臣民子孙在使用文字时不得写、说当代帝王(甚至后妃)和尊长的名字(甚至同音字),必须要用改字等办法来避忌。避讳,是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强化臣民子女对君父的人格依附,始于周,行于秦汉,盛于隋唐,严于赵宋,继之于明清,辛亥革命后才被废止。它是封建宗法礼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后妃参政,历代皆有,两宋亦无例外。其参政形式有两种,一是以太后或太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即“垂帘听政”;二是以妻妾之便在宫禁房闱参与人主谋划。后一种形式的参政,范围相当广泛,限于篇幅,本文的考察对象主要是后妃的垂帘听政。两宋先后有过9让太后听政,其详参见下表:资料来源:《宋史》、《宋会要辑稿》有关帝纪(系)、后妃传部分。9位听政太后,有的仅具象征意义,如绍熙末年孝宗逝世,光宗称疾不执丧,太皇太后吴氏以80高龄,“于梓宫前垂帝”,①有的则实权在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仁宗朝太后刘氏和哲宗朝太皇太…  相似文献   

9.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为管理后妃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运作程序。此一管理制度及运作程序,体现了朱元璋及有明一代的政治文化特色,即记取前车之鉴,注重防微杜渐的政治理念;厉行重典管制,严格教育训化的施政方针;践踏女性生命,野蛮残忍无道的政治伦理。明代后妃制度虽卓有成效地防止了后妃、外戚干政,但却为权宦纂权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0.
刘蓉 《晋阳学刊》2005,(1):76-80
西汉自杀现象并非波及于社会各阶层,而是主要集中在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和诸侯王等一定范围。他们本对生命有着深深的眷恋,希望永生不死地生活着,然而死亡偏偏如影随形般紧跟着他们。皇帝的一己私意,或怨或怒,便可使围绕在他周围的所有人,包括王侯将相、后妃公主、宗室外戚,统统立死不待。因此汉代人的死,充满了恐惧、哀怨和悲愤,他们的自杀行为没有什么信念支持,而只是浸透着屈辱和无奈。  相似文献   

11.
杨健斌 《人文杂志》2001,(5):149-151
长期以来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清官情结",实质上是封建臣民文化中政治依附心理的反映,它的存在有碍于我国公民政治主体意识的健康成长,必须予以摒弃.消除以"清官意识"为代表的政治依附心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2.
清乾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赵翼在代表作《廿二史札记》中,从历史上的封建皇权角度出发,指出宦官、外戚、权臣等是威胁皇权、引起重大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而皇帝的个人素质则是保证皇权能否稳定的关键。赵翼主张君主集权,但对不受约束的皇权深怀警惕,故又提出了规范、限制皇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楼艳  包大为 《浙江社会科学》2022,(9):103-110+159-160
庄园所有权是用以描述封建社会早期大土地所有关系的重要历史概念。在经济层面,随着农业技术革新、人口增长和奴隶社会共同体的瓦解,庄园所有权成为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私产的最初形式,并且支撑着新兴封建贵族的政治权力。在政治层面,蛮族入侵、地域战争和改朝换代又催生了一批通过军功封赏而进入庄园主阶层的群体。庄园所有权从一开始就通过封建依附层级成为了联结早期封建政治和经济的重要纽带,并且成为早期封建政治权力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石。但是,当分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及商品经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复苏,庄园所有权所对应的经济交往愈发缩小。而中央集权对于战争、地方行政、司法和税收的控制诉求,也逐渐激化了庄园主阶层和封建权威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物质和人口的解放,最终促使着庄园所有权及其政治依附体系走向了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4.
《独立评论》时期,胡适派学人由"论政"走向"参政",被视为是由"独立"走向了对国民党政权的"依附".但是分析其认同国民党政权的原因、入阁后的心理状态及对国民党现实政治的批评情况,可以发现实际并非如此简单.行动上的无奈"依附"与思想上力求"独立"之间的拔河,才是他们当时政治态度的准确描述.  相似文献   

15.
宋代有 9位皇后 ,10次临朝听政。这在我国政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人们历来一般认为 ,宋代无“唐朝武、韦之祸” ,主要原因是宋代后妃的德贤和待外戚之法的严明 ,但是 ,若作进一步的分析 ,则会发现 :宋代皇后临朝的“合法”使皇权交替平静 ,社会和政治秩序稳定 ;她们在听政时基本上是绍述先王 ,遵守成法 ,没有强制皇权 ,专横跋扈 ;她们依靠的最基本统治力量 ,既非皇族也非外戚 ,而是文武朝臣 ,主要是文臣 ,这也是前述宋代皇后合法听政、守成而治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论宋化后妃的文化品格──中国女性文化思考之一季晓燕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一种家国同构,甚至家大于国的状态,考察中国的家庭,特别是中国家庭的女性,在中国女性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页。而皇帝庞大的家庭正是中国一夫多妻制家庭的典型,在皇族宗法与封建“女教”的重重...  相似文献   

17.
王春燕 《理论界》2014,(5):111-113
明德马皇后是东汉明帝的皇后,她在位期间贤德仁厚,母仪后宫,倡节俭之风,辅佐明章两位皇帝,抑制外戚专权,成为明章政治安定的基石,对东汉出现的"明章之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但外戚专权未被彻底抑制,成为其身后遗憾。  相似文献   

18.
东汉末皇权对三大政治集团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汉末年皇权对外戚、宦官和官僚士大夫都加以重用,亦加以防范,基本上形成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三大政治集团鼎足而立的政治均势和相互制衡的政治体系。不论哪一个政治集团侵犯了皇权,都会遭到打击。此时期不仅发生了“党锢之祸”,亦发生了“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桓、灵二帝基本上可以运作皇权  相似文献   

19.
<正> 魏晋南北朝时期,生产关系有重大发展、演变,表现为奴婢的农奴化和编户农民的私人依附化。奴婢制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存在很长时间。最初它是作为奴隶制残余、封建生产方式的补充而存在的。两汉时,奴隶制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主人对奴婢已不完全占有,可以买卖但不可以擅自屠杀。魏晋南朝时,奴隶已完全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封建依附民:一种情况是通过政府的法令或主人的放免,改变奴婢的身份,诸如免奴为良(良即编户,编户中的农民是封建国家一般依附民)、免奴为兵(封建国家特殊依附民)和免奴为客(私人地主的封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期,在自由党的衰落以及妇女选举权运动的背景下,伯特兰·罗素曾积极进行英国的妇女选举权实践.这表现在:一方面罗素加入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在该组织中,罗素参与温布尔登的议员补缺选举、阿斯奎斯代表团支持妇女选举权的工作以及定期参加全国妇女参政协会联盟委员会会议.而另一方面对妇女社会政治同盟来说,罗素除了谴责它的暴力策略外并没给予过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