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翻译伦理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它讨论的是译者和其他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切斯特曼基于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承诺五大伦理模式。五种翻译伦理的提出把翻译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对翻译伦理的回顾,重新透视切斯特曼翻译伦理模式,指出模式各自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不足,希冀进一步构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式,纠正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译者的翻译实践出发,分析国际译联《译者宪章》中关于译者权利与义务的条例,认为其存在着伦理规范导向、服务对象、再现文本以及伦理形式与实质内容等种种翻译伦理困境。应根据契约伦理、期望伦理以及信任伦理给翻译职业道德准则以准确的定位,为我国翻译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建立在传统翻译伦理包括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及规范伦理上的翻译的承诺伦理以交往伦理学为理论基础,融合了传统翻译伦理各流派的价值理念,明确指出了自身的适用范围以及译者在翻译中承担的责任,从宏观层面探讨翻译,平等对待与翻译活动相关的所有主体,是对传统翻译伦理的逾越。  相似文献   

4.
由翻译的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规范伦理和承诺伦理组成的翻译伦理模式理论对中西方翻译伦理学的发展贡献巨大,以致于国内翻译界出现了以该理论为基础构建普适性翻译伦理的建议。然而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和规范伦理没有明确翻译主体(译者除外)的具体指涉,对翻译主体(译者除外)的定位也不一致,旨在融合这4种翻译伦理的承诺伦理也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以翻译伦理模式理论为基础构建普世翻译伦理的设想不可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翻译本质属性的认识及对翻译实践的反思,翻译的伦理问题逐渐引起翻译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西方两千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始终贯穿着伦理思想,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翻译实践彰显出不同属性的翻译伦理转向,并在不同层面上为翻译实践提供着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生产关系中,译者与原文作者之主体间关系为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民初社会伦理、政治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语境下,周瘦鹃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呈现复杂性和过渡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主仆关系、亦主亦仆的关系以及仆主关系等。该翻译关系既是社会环境在其身上的反映,也是其翻译目的作用的结果。考察其与作者的翻译伦理关系有助于客观地了解民初翻译状况。  相似文献   

7.
著名文学翻译家方华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译联誉为中国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本文简述方华文的文学翻译实践及其文学翻译观,并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分析方华文的文学翻译观,认为方华文的文学翻译观蕴含了再现伦理、服务伦理、交际伦理、基于规范的伦理和承诺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为人们认识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翻译伦理探讨译者对翻译职责及其翻译标准的厘定。鲁迅"硬译"问题近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密切关注,许多学者从诸多方面进行探讨,如翻译策略、文化因素、意识形态等。文章将从翻译伦理的四种模式:再现模式,服务模式,交际模式和基于规范模式来探讨鲁迅翻译中的"硬译"。  相似文献   

9.
翻译研究表明任何翻译决策都是伦理选择的结果。译者作为翻译从业者必须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翻译的社会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教学必须关注教学对象的伦理意识。本文从翻译教学的目的、现实需要和翻译教学过程中文本解释多元性的伦理内涵阐明翻译教学中关注伦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卞之琳将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的过程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与其在英诗汉译过程中所遵从的翻译伦理不一样。英诗汉译过程中,其遵从翻译的再现伦理,不仅再现英文诗歌的内容,还能再现英文诗歌的形式;自译过程中,其遵从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译文虽再现了汉语新诗的内容,却没有完全再现汉语新诗的形式。在诗歌意象传达方面,其译文传达了原诗的意象所指,却没有保留这些意象原有的表现方式;在格律和韵律的传达方面,其译文保留了原诗的诗行数目、跨行方式,却没有保留原诗的节奏和押韵方式。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弱势话语地位,是导致卞之琳在自译过程中践行广义的翻译规范伦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典籍翻译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极为严谨的伦理需求。作为中国典籍的重要代表,《道德经》的文化精神与哲理智慧弥足珍贵。在社会化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以一定伦理准则为导向。从翻译伦理的视角,分析如何在《道德经》英译本中有效地传递"水"所喻指的文化意象,试图以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为出发点,讨论如何将翻译伦理模式用于指导具体翻译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12.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与翻译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是翻译伦理讨论的重点。归化与异化之间不应是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与道德/不道德的翻译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在不同的翻译背景下,二者的伦理性质可能会相互转化。只有在这两种翻译策略相结合时才能产生真正道德的翻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已经向伦理问题回归。然而,目前研究中心主要在翻译与规范、翻译的伦理原则等问题。翻译行为本身的道德内涵和意义应该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译者对自我实现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终极存在和终极意义的探索等。这些方面不仅体现在译者的主体品格和译者、作者、读者的对话中,也体现在译者选择和制定翻译策略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列维纳斯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的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观点在西方思想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列维纳斯的思想来观照翻译研究,我们认为翻译具有伦理优先性的特征。而列维纳斯思想较之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更加切合翻译的实际,因而也更加适合作为翻译伦理学建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涵盖了整个翻译过程所涉及的社会、道德和技术规范,为我们研究特定年代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的角度,对严复译著《天演论》进行解读和阐释。通过分析,文章指出严复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了一定的翻译规范:他不仅遵循了期待规范,能够根据目的语读者的期待选择相应的翻译风格和策略,而且较好地遵循了专业规范,使他的译文收到了取信于读者的效果,从而使他成功地将这本西学著作译介到了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翻译活动中,随着译者主体性的地位从"隐形"到"显形"的发展,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日益受到道德层面上的翻译伦理的制约和指导。多视角、多层次的翻译伦理的出现激发译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和合学理论为基础,在和合翻译观的视阈下寻找一种"和谐"之伦理——和合翻译伦理"诚",从科技翻译的灵活性和模式化的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融合两方面指导科技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我国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输出重要性逐渐彰显的大环境下,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典籍英译的翻译方法,走出文本分析的局限,强调译本的整体传播效果。回顾了翻译学回归伦理探讨的历史,针对译本体例编排和异质转化两个方面,从翻译伦理角度评析近十年来《楚辞》的四个国内译本,突出翻译伦理在典籍英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丰厚翻译”法对今后典籍英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翻译活动是一种群体活动,其中有多个主体参加.这些主体的相互交流受到伦理学原则的约束,其对译者的制约更是举足轻重.译者受到的伦理约束主要体现在再现、服务、交际、规范和承诺五个方面.这五种伦理约束相互作用又相互牵制,这为明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职责和义务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法律术语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术语翻译不是一种代码转换的简单工作;由于其受法律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所影响,不同国家的法律术语并不简单等同,故在法律术语的翻译上应该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法律术语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语词空缺、语意不对以及语词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