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作文难,其实是缺少“心灵感受力”.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心灵感受力”,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习作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灵感受力”;进行有效的习作讲评,能培养学生的“心灵感受力”,而广泛的课外阅读却是增强学生“心灵感受力”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大习作"理念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标准定位在"倾吐心声,抒发真情,展现才气,体现个性"这16个字上,重在培养人文精神,重视学生真正的情感体验,让情感回归本真状态;好文章应该是心灵的独白,是个体思想的再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炼就一双火眼真睛,留心观察生活中看似平凡细微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去倾听、去畅想;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炼生活,即运用聪慧的大脑从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物、平平淡淡的琐事、林林总总的世态万象中挖掘其中的新意和深意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笔触去描写真人,叙写真,述说真,抒发真情,拥抱童心.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着过于笼统和拔高的问题,多元化后将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习作评价,针对性更强,学生提升就会更快、展现的习作文本就更多彩。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动态关注三方面来实现。1"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讲到写作时提到习作要具有情感的真实性。作文评价关注学生说真话,写实感,这不仅仅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评价标准的需要,也是培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和爱好的推动,才有希望跨上成功的道路”。华裔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成功真正的秘诀是兴趣”。他们把树立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当作是学习的当务之急和事业成功的关键。习作也是如此,习作的兴趣是学生积极习作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学生习作的心理保证,它能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一个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培养的。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相似文献   

5.
作文评价要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不同学段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与内容,要让孩子的习作充分体现“童真、童心、童言”,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不能人为拔高习作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鼓励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其中表达能力是较为重要的一环,而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修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看见作文就感觉“难受”,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去写作文,看见作文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自己在学习上的主体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批改这一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整个作文活动中,树立批改意识,培养写作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修改中找到习作的乐趣,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语文阅读实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刻感悟文本内涵,丰富与积累文本语言,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深化理解并感受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会品味、积累和运用,从而提升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情感、都需要爱,尤其是学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感”一词做了如下解释: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爱慕等。可见,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重点”。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它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感,使人们充分欣赏文学的美,同时声音还能给文字作最佳诠释。有声的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揣摩能力与语言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0.
各种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绘画与写作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少儿版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与习作能力培养相结合,并通过版画创作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通过鉴赏版画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通过版画的看说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此实现减少学生习作压力,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主性,让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这句话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通过数学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自愿学、乐于学、热爱学的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2.
雷静 《科学咨询》2008,(24):69-69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学”。这种以人自身的体验与感受所构筑的学科,必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以课堂为主舞台,通过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培养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道德情操;或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明辨善恶的能力等积极情感。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习作批改又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能否做好批改,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的习作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教师文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修改——文后讲评。这期间,耗去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习作批改。几乎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是“满篇红”,小到文章的错别字,大到文章的句子,段落以及结构,教师都  相似文献   

16.
饶晚霞 《科学咨询》2007,(18):36-36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而讲评是整个习作教学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讲评可使每次习作的要求更落实。它在指导作用上比批改更深入,更全面,更具有思想性和科学性,因而使批改的效果更扩大。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把学生在习作实践中的进步或成果或存在的问题集中地反映出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讲评课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进一步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透视当今的习作教学,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老师们普遍都看重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评改,习作后的讲评则往往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课时紧张。现行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许多教师反映教学时间都比较紧,对学生的要求高。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这句话从本质上讲,就是要通过数学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自愿学、乐于学、热爱学的情感与态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体会,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素质方面的收获。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阅读书籍和积累优美词句的习惯“文贵于真”,作文就是写生活,作文应该是真实情感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要多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积累素材,抓住写作时机,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习作。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平台,在课内让他们读课文,课外多读书报,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人家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我们县教研室上学期到城里一所小学开展教学集体视导活动,我检查了该校四年级某班语文作业的批改情况.我从该班的习作本中抽出一组逐一翻阅,发现多数习作批改仔细,有习作批阅的圈点勾画等符号,有眉批、旁批、尾批等批语.但有一个习作本批阅情况很特殊,这个本子上总共写有四篇习作,每篇习作既没有老师的圈点勾画,也没有眉批旁批,只分别在文末写有一句批语,其内容大多为“乱七八糟”、 “东拉西扯”之类的话.见我翻阅这个本子,老师面色尴尬,然后给我解释说: “这个学生是这学期才从XX小学转来的.开学初,政府下文把XX小学撤了,该校的学生全部转入我们学校,分到相应年级各班.这些学生基础差得很,家长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辅导自己娃儿的学习.你看这个学生,连句子都写不通顺,更谈不上条理清楚,东拉西扯的,卷面又差,错别字也多,简直不晓得他在写啥子,每次改到他的作文就生气!”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可见。”可见,阅读感悟,需要朗读的支持。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应试教育总是片面地追求答案、讲求技巧,往往忽视朗读的训练,学生对朗读表现出了随意性,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朗读正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这个感知、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因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朗读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音准音调、语势语气、语法条理、词句内涵、表达技巧、意念意境、情感品质等有充分的感悟和理解。然而如何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