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的科学教育经历了由“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再到“通才教育”转变的过程。“通才教育”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人才培养功能,但 IT(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科学教育中所形成的特定“电子场景”使得科学教育致力于追求普遍显性知识的“通识教育”,一定程度上缺失了隐性意会知识的养成,而后者是现代“通才教育”所必需的。现代科学教育应该重塑“通才教育”,其本质是一种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结合的 STS 教育。  相似文献   

2.
"两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两课”是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社会实践是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环节。当前,各高校存在着诸多制约“两课”社会实践运作的因素,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两课”社会实践探索中的问题,分析、比较各种不同方式社会实践的可行性,进而进行选择、总结、完善,逐步建立一套更有效可行的“两课”社会实践运作模式,这是解决目前“两课”社会实践存在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失联”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获取复嵌入社会结构的“双重赋权”,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在树立科学社会观的基础上,架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观念衔接;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网,打通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思想联结,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4.
闫莉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50-152,72
“知”性教育与“智”性教育在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工业社会“工具理性”和“科技理性”思维的影响,在教学上采取“知”性教育,使教育失去了育人的本真意义。教育是一种为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所具有的这种本质属性及现实对于人的发展的需要为“智”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必然的条件。因此,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彻底实现观念的转变,不仅要让学生“拥有知识”,更要让他们“懂得知识”,把塑造健全的主体作为教学的使命,使教育真正实现对生活的回归、对人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的过程,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概念的内涵,还使教育中的权力资源得以重组,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趋于民主,实现了师生行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6.
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探究“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并以此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教育、人、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内容包括“教育自我”“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三个向度。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教育研究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纽带探究解决“教育与人”和“教育与社会”的关联问题,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研究从“无为”到“有为”的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科学文化知识越来越重视,作为科学文化知识载体的知识分子的作用也越来越显示出来。然而,我国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思潮却沉渣泛起,它严重阻碍着教育的发展,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一、“新读书无用”论思潮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危机。当前,存在着“多读书不如少读书,不读书也能挣大钱”的社会现象。在“全民皆商,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教育和近代教育有很大差别,“学而优则仕”,“学”与“政”的高度统一,虽适应中国古代传统“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和乡土社会,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然科学内涵,加之后期科举考试制度设计渐趋程式化,对社会生产实践尤其是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甚微.因此,在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伴随着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产生了启蒙教育思想.在晚清,近代科技与教育甚至被统治者提高到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改革的先锋地位.20世纪前后,政府开始自上而下的教育法律制度改革,引进西方教育法律制度,颁布学堂章程等一系列教育法律规范性文件,规范近代学校教育.通过教育法律法规以国家干预的形式推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先生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沿着蔡元培先生的思路,笔者认为: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工作者。而成为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科学的教育观念。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自身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时至今日,仍有为数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关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墨守陈规,故步自封。参观学习去了,教改试验看了,但回校后仍然做着“应试教育”的事,拿着新词唱旧曲…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管中职教育存在着“社会思潮的影响、办学经费的制约、专业供需错位”等诸多“瓶颈”,但社会各界的努力将还中职生“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1.
论独生子女的“逆境教育”孙传宏卜新军人类社会正在告别“父系社会”,走向“子系社会”,如“太阳”、似“皇帝”的独生子女正是这一“子系社会”的未来主宰。家庭和社会试图为他们铺就人生的坦途,他们自己也在这样地认可着。然而,生活的真实并非如此,生活过去是、现...  相似文献   

12.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书院教育的独立品性主要表现为“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人材,传道济民”的人才标准,书院生徒“成己成物”的价值定位以及学术独立与讲学自由.在中国教育史上,书院以其独特的思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和人文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在儒家看来,“人文”的价值指向就是塑造文明的人和文明社会,其基础和核心乃是“理想人格”的塑育。“理想人格”是儒家所设计的人生目标,也是儒家的教育目标。儒家先师通过对“理想人格”内涵及其实现过程(方式)的揭示,阐明了其基本教育思想,其中涵蕴着丰富而深邃的教育智慧,在诸多方面与现代教育思想享有共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育的问题,起源于教育过程中的数学知识的传授。教育,是一个社会经验的传授过程。这个“社会经验”,其中也包括着数学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数学教育,起初只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小部份。这一部份与教育过程中其余部分的区分,仅仅在于它所传授的内容是数学知识。那时,并没有太大的必要去专门研究“数学教育”的问题。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认识到:数学教育,是一个值得加以专门研究的特殊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媒介之一。而高校学生是网民化程度最高的群体。“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庞大的社会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网络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接着怎样的机遇,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并应该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总书记在国庆四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百年大计,对社会生产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实践也证明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这一规律。高等师范院校是发展教育的“工作母机”,它直接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对“四化”建设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师范专科学校近十年来经过艰苦创业,已初具规模,并以崭新的风貌出现在高师行列,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究该如何以新的教育观念、新的办学模式、新的办学方向来适应“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究该如何以多种形式、脚踏实地的开展社会服务,乃是人们共同关注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影响着教育目的,古代人性论的发展决定了教育要注重培养“道德人”,近代人性论热衷培养“个性独立之公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两种教育目的都只是“那个时代的假设人”,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不是人性的全部应有之义,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人性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基于人性本身发展的历史逻辑性,“使人发展成为人”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和教师具有崇高地位和重大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教师担负着传播人类科学文化,先进思想,生产经验和培养教育下一代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整个知识分子队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工作母机”的作用。所以,陈云同志说:“四化需要人才,人才要靠教育,教育要靠教师。”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不培养造就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实现“四化”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国家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教育事业的规模和水平,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文明水准,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公平是在政府、市场、高等教育系统和个人(社群)共同作用下生成的社会事实,这种社会表征着公民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的程度。教育公平感是主体依照自己的习惯,对教育公平的“实然”和“应然”之间关系所作的价值判断。在不同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中,教育公平的实然与应然状态是不同的,在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哲学观视野中,教育公平的实然与应然状态有望统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21世纪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也是充满创新与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跨世纪创造型竞争人才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任务。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知识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知识经济呼唤大学素质教育。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即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全人”教育思想、“大科学”概念和“教育国际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