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风的外国文学批评成为他一生文学工作的重要一翼。从写作形式看,胡风的外国文学批评形式灵活:有时呈现为评介式,侧重介绍、叙述、说明,理论探讨的成分较少;有时则是作品评析,属于本色的批评方式;有时以专题论文形态出现,注重对现实主义大师进行评说,其批评角度是仰视型的,有较高的审美水平,显示了很强的审美力量和审美人格。  相似文献   

2.
高文波 《殷都学刊》2009,(2):98-105
胡风对外国现实主义文学,表现了很主动的批评热情.胡风一生理论成就的取得当然有许多因素,但对外国现实主义的学习、吸收、尤其对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们理论与艺术经验的吸纳是重要方面.从写作形式看,这类批评采用了比较灵活自由的形式:有时是一种很随和的评介式,侧重介绍、叙述、说明,属于理论探讨的成分比较少;有时采用作品分析的方法,是更加本色的批评方式;有时以专题论文形式对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进行评说,他们的文学实践经验构成了胡风现实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成为他从事理论思考、献身革命事业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其批评角度是仰视型的,贯彻着"主观战斗精神",同时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这是由胡风强大的审美人格力量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总目》采用的话语形式呈现出历史继承与现实应用共融的态势。它遵循的批评话语形式有三种:儒家传统批评话语形式;审美批评话语形式和学术批评话语形式。每一种批评话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意义,儒家传统批评话语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审美批评话语具有文学审美本体价值;学术批评话语则显示出学术的力量和学者的勇气。三种话语形式共融于《总目》的批评活动中而成为话语组合。  相似文献   

4.
胡风“三十万言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万言书"整体具有浓重的愤激、驳诘情绪,但又有明显的文学理论批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关于几个理论性问题的说明材料>思路设计相当大器,思辨力强,由三个板块组成:在第一板块中,胡风调动现实主义理论修养,驳斥了林默涵、何其芳的攻讦,甩掉了他们强加的理论"原则"帽子;在第二板块中,则在理论细节上进行申辩;在第三板块中,胡风主动出击,对林、何的理论批判鞭辟入里、咄咄逼人,理论批评自由舒展.他不无情绪化地归纳出林、何批评思维方面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名噪一时的"五把刀子"说.胡风的理论批评固然有力,但似乎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倾向,他对"题材决定"论的指责可为著例.  相似文献   

5.
陈方竞 《文史哲》2008,2(2):145-154
胡风文学批评理论是中国左翼文学独立价值和意义的集中体现。胡风对文学创作特有的生命形态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理论升华,为中国文学批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理论资源。对此,只有在他与鲁迅的深刻联系中才能得到更为准确、深入的认识。对于胡风文学批评的特点、局限及其产生的根源,也只有在与鲁迅的比较中才能得到认识上的深化,才能看清胡风批评理论的"诗性"特征,看清其与时代相关的批评理论内部的深刻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后,胡风与冯雪峰曾发生冲突,尽管其由来貌似蕞尔小事,如后者曾批评前者于"七七"事变后携眷返乡及为鹿地亘口译拿报酬等,但引起的后果却不容小觑.此际胡风与冯雪峰之间的欲密还疏的关系,从某种角度而言,可视为其后胡风与政党关系的缩影.胡风与冯雪峰冲突之滥觞,可从近年出版的<胡风家书>中窥得一二.  相似文献   

7.
艺术审美批评是艺术审美经验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探讨了艺术审美批评的本质和特征,指出其具备作为审美活动和科学活动的双重特征。艺术审美批评应能使艺术鉴赏科学化,使科学评论审美化。本文还对艺术审美批评的指向、范围、层次和标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胡风在文艺理论上自成一家,在美学上也有他独特的美学思想。建国初期,胡风的美学思想有相当影响。胡风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解放前形成的。他在留学日本期间,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美学思想,但也受到“拉普”的影响。回国后,他参加了“左联”,受到鲁迅的影响,从而确立了唯物的美学观。胡风是以对唯心主义美学的批评来开始他的美学活动的。他在《林语堂论》中指出,林语堂的“中心哲学,就是意大利克罗车教授底美学思想”,“这个美学思想在文学批评上就是斯宾加恩底表现主义的批评,也就是‘创造与批评本质相同’的创造的批评”,“对于这个个性至上主义,对于这个  相似文献   

9.
有宋一代,论诗诗是与诗话同等重要的诗学批评形式,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及其审美建构,论诗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察领域.文章着重从数量、诗学批评价值及繁盛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宋代论诗诗作出考察.  相似文献   

10.
胡风文艺理论具有双重性 :既是政治工具 ,又是审美创造 ;既追求“诗人”使命的完成 ,又时刻不忘“战士”的责任感 ;既以集体为本位 ,又时刻不忘人的主体能动性。胡风文艺理论对文学的时代性与审美性的整合构成了其文艺思想的二元论态势。胡风文艺理论的二元论状态一方面是对自身双重社会角色的调和 ,一方面是对当时强大的社会本体和现实政治形势所作出的不失原则的文化妥协 ,这表现出一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艺术良知  相似文献   

11.
非审美因素是审美产品的重要构成,非审美性也是审美产品的本质特征.很多审美产品最初都是实用产品,很多审美范畴最初都是实用范畴.一般来说,经典作品大多有很强的审美性,但经典和审美性之间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提倡审美批评,并不是否定社会批评等其它艺术批评,而仅仅只是强调审美批评是其它一切批评的前提,审美批评与其它批评不是先后的关系,不是重要与不重要的关系,而是层次的不同.当下中国文学的很多写作越来越偏离审美性,但偏离审美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偏离文学性,有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说它缺乏审美性,但却不能说它缺乏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都市文化批评是以都市生活方式及其文化要素为批评对象,关注都市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生活方式等,目的是使都市人在都市环境中将自身再生产为真正的人.审美批评是从形式角度对感性审美对象进行的批评,作为一种对都市文学艺术以及都市人的想象力活动进行批评的方法和原则,审美批评对建构都市人的想象力进而提升都市文学艺术生产能力,都显现出独特功能和作用.社会批评是对人和社会进行伦理和道德的批评,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批评方法和原则,它对理解、分析、批判当代都市文化和都市社会关系,并建构都市社会中的伦理秩序和道德纲常,都带有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消费文化的悄然兴起已是不争的事实,对它的甄别和批判,帮助都市人超越感性物欲的都市生活表象,以获得思想的理性能力,是都市文化批评需要开展的严肃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文学批评模式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不顾文学的审美特性,代以道德、政治为标准的道德判断或政治判断;不顾文学阅读的感性体验,采用某种理论对作品进行技术分析的智性判断.这种判断批评模式与文学的想象力创造特性相悖,扼杀了文学创作与阅读的活力.要摆脱文学批评的判断模式,就应回归文学的审美特性,提倡想象批评,让批评成为一种文学阅读的本真体验,成为一种想象力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4.
戏曲批评要立足于戏曲艺术的特定美学规律. 套用话剧,尤其是写实话剧的审美方式来评判戏曲是不科学的. 戏曲拥有更为丰富的形式审美资源,更擅长表现生活常理、人之常情、社会常识,追求舞台呈现的虚拟美. 若以话剧标准来评价戏曲,难免出现审美判断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回顾古代和现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学史和文论史,可发现审美批评与伦理批评此起彼伏,甚至互不相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哲学界、文学理论界发生了“伦理转向”,被称之为文学伦理学的复兴,在美国主要包括以布斯和努斯鲍姆为代表的新人文主义伦理批评和以米勒为代表的解构主义伦理批评。复兴的文学伦理学克服以往审美批评和伦理批评的隔绝、对立,致力于将形式分析与伦理关怀、审美批评与伦理批评有机结合,为一种应然的诗学——审美/伦理诗学带来理论和批评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陈坚 《江汉论坛》2002,(6):76-79
本文以胡风对《蜕变》、《北京人》、《云雀》三部剧作的批评为实例,认为胡风剧评的思想以人为起点,突出体现了他“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体系,郁结着浓厚的新启蒙情绪,胡风因而成为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化的一位抗争着的前驱。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长安 《学术研究》2003,1(1):109-113
建国后17年译介外国文学,与解放前译介外国文学相比,具有三大现代性特征一是译介目的不在审美形式的输入,而在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性上;二是译介对外国文学的读解,服务于捍卫、建设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这一现代性工程,忽视了作品的自由、民主、人权等资本主义文化启蒙主题;三是译介国家地区的多元性与译介作品类型的单一性,即主要译介了那些与17年社会主义现代性精神相一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化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学批评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批评研究,不仅要寻找文本内部的形式规律,还负有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应给予文学批评研究适当的定位,应多种方法兼容,还应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正> “主观战斗精神”作为胡风文艺思想中的特定概念,是一个涉及面很广,内涵和和外延都颇为丰富、复杂,具有整体性的概念.以往人们对它的理解、认识和批评,缺乏一种宏观、整体的认识和把握,缺乏多角度、多侧面的体察和观照,特别是缺乏美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我认为,对“主观的战斗精神”的重新认识和评价,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进行.首先,“主观战斗精神”作为胡风现实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它在哲学思想上究竟是宣扬了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还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这是我们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20.
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将叙事研究的视野扩大到各种媒介和各种类型的叙事,当然也包括广告叙事.在后经典叙事学的观照下,以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的路径,可以使广告批评从观感式的批评转向科学性、系统性的分析,并实现形式审美批评与意识形态批评、社会文化批评的结合a叙事话语分析作为广告批评路径将面临对象身份确认问题和叙事碎片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