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本文基于产品保证相关研究和再制造产品的特征,从再制造产品保证成本的角度研究了再制造产品保证策略;最后分析影响再制造产品保证成本的重要因素以及不同再制造产品保证策略的适用情况,从而实现降低再制造保证成本和提高再制造产品可靠性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前,企业产品保证管理日益重要,如何制定经济、合理的保证策略已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国外,产品保证策略的研究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待进一步认识。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总结了保证策略的研究内容,并分类重点介绍各种不同条件下的保证策略制定方法,提出了保证策略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通过对研究现状的总结及前景展望,不仅可以推进我国产品保证管理的研究工作,而且对我国企业借鉴国外先进的保证策略制定方法,提高保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陆力斌  檀桥  舒适 《管理科学》2000,13(2):41-43
针对在大型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的不足,阐述了产品保证在大型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目标及与质量保证和项目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汽车产业正在飞速发展,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研究已经成为产品保证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国际前沿领域。为了保障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策略设计的合理性,本文基于产品使用率划分汽车消费者人群,并引入实验经济学理论构建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需求预测模型,对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服务进行需求预测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研究中心等机构制定二维延伸性汽车产品保证策略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产品伤害危机(Product-Harm Crisis),危机的发生会使商誉受到折损。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当企业预期到可能会发生产品伤害危机时的动态广告策略。为此,首先利用随机到达过程刻画危机的发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危机影响下的动态广告模型。其次运用贝尔曼动态规划原理得到了制造商和零售商在集中、分散以及成本分担决策模式下的最优广告和成本分担策略。最后通过对结果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产品伤害危机的预期会改变供应链成员的时间偏好,使供应链成员更重视当前而不是未来的利润;当危机发生率以及商誉折损率增大时,制造商应减少危机前的广告投入;危机发生率以及商誉折损率会影响零售商危机前的成本分担策略,但影响的结果取决于双方危机前后边际利润的情况;成本分担策略依然能够提高供应链双方的广告投入,从而提高商誉、市场需求和双方的利润,最终实现帕累托改进。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投资机构的视角出发,将发行嵌入收益保证的股票挂钩票据(GELN)的最优投资策略问题转换为收益保证下的最优投资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在随机利率框架下,利用随机最优控制的方法得到了最优投资策略的解.结论表明最优投资策略可以分为三部分:投机策略、利率对冲策略、收益保证对冲策略.由于在GELN产品的标准收益结构中设定了收益的上下限,这就相当于投资机构卖出了一个牛市价差期权给投资者,期权价值被反映在最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中,所以最优投资策略解中出现了新的期权参数项.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商业航天产品同质无序竞争的局面,分析导致航天企业产品保证能力不足的主要因素。首先,调研了国外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其在产品保证方面的成功经验;其次,总结国内商业航天产品保证能力方面存在的三点不足;最后,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探讨与思考,提出商业航天产品保证方法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最优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首先建立环境经济系统中产品与废物的宏观总量的离散差分方程,进而导出其优化模型,最后求出了优化模型的最优反馈控制序列解.  相似文献   

10.
清单模式下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指的是国家政府、地方部门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造价管理工作,保证造价与管理的正常运转与规范化,而内部环境因素指的是企业内部制定的各项预算定额、清单计价制度、项目划分、造价人员管理等内容,本文分三个方面来探讨清单模式下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环境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静态市场下的以质保期和价格为决策变量的最优控制决策问题。考虑了初次购买和重复购买两个过程以及重复购买过程是否受价格影响两种情况。模型中的生产成本考虑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学习效应, 质保成本使用了免费维修质保策略并假设产品两次故障之间的时间服从韦伯分布。在完整建模的基础上, 应用最大化原理对基本模型进行了求解, 之后本文给出了一种基本模型的具体应用场景, 并运用Lingo11软件进行了数值试验。最后对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应用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中,消费者购买耐用品时均同时获得厂商提供的质保服务,由于产品质保服务影响着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效用,因此耐用品定价、质保期和产品质保服务投入是影响厂商利润的主要因素。考虑双寡头市场环境下,建立微分博弈模型讨论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和产品质保期对双寡头厂商均衡价格的影响。结论表明双寡头厂商的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越高、质保期越长,均衡价格越高;但单位产品保服务投入与质保服务对消费者效用影响系数的关系影响着竞争对手在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劣势的低质量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或延长质保期的策略实现在均衡下与高质量厂商以同等价格销售耐用品,但劣势厂商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要优于延长质保期策略。最后,利用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Product quality and product warranty coverage are two important and closely related operational decisions. A longer warranty protection period can boost sales, but it may also result in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arranty cost, if product quality is poor. To investigate how these two decision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we develop a single‐period model with a supplier that provides a product to an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which in turn sells it to customers. Customer demand is random and affected by the length of the product warranty period. Warranty costs are incurred by both the supplier and the manufacturer. We analyze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based on which party sets the warranty period: manufacturer warranty and supplier warranty. Product quality is controlled by the supplier, and the manufacturer determines the ordering quantity. We analyze these decentralized systems and provide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equilibrium strategies. We als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systems and identify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one system provides a longer warranty and better product quality than the other. Our numerical study further shows that, in decentralized settings, when the warranty period is determined by the firm sharing the larger proportion of total warranty costs, the supply chain can achieve greater system‐wide profit. Both parties can therefore benefit from properly delegating the warranty decision and sharing the resulting additional profit. We further design a supplier‐development and buy‐back contract for coordinating decentralized supply chains. Several extension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在售后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维修服务质量对于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经典的质保决策问题通常关心质保期和产品价格的联合决策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质保维修的服务质量问题。质保期、产品价格以及维修服务质量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存在动态的关联关系,目前同时考虑此三类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具有重复购买行为的大众消费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成本模型、需求模型、利润模型在内的最优控制模型,并应用最大化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最优策略在静态市场和动态市场的应用分别做了具体分析和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15.
延保服务已成为商家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分别在单主体(制造商或零售商)和两主体同时提供延保(偏向于制造商或零售商延保)情形下,研究最优延保定价、产品定价及延保与基础质保交互的决策。结果表明:维修成本直接影响延保的提供方式。仅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延保时,延保期限对基础质保期限有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且制造商提供延保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两者同时提供延保时,延保竞争促使其价格降低,且消费者偏向于某主体时,其延保价格相对高于另一方;基础质保与延保的交互关系取决于竞争程度。当消费者偏向制造商延保时,供应链各方所获取的利润较为稳健,相对高于单一主体提供延保情形时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
虽然顾客重视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但其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往往不能完全掌握产品的质量信息。不同质量的产品可能具有不同生产和保修成本,因此保修期和销售价格可以成为传递产品质量的有效信号。考虑市场上存在相互竞争的两个生产商:在位者和新进者,顾客了解在位者的产品质量信息但不了解新进者的质量状况。研究并比较了仅保修期作为单质量信号、保修期和价格同时作为质量信号时,市场实现分离均衡的条件,以及新进者的保修期设计与定价决策。研究表明:在保修期作为单质量信号时,只要高质量新进者的单位时间保修成本小于低质量新进者,即可实现分离均衡;在保修期和价格同时作为质量信号时,当满足某些条件时也可实现分离均衡。相对于保修期作单质量信号的情形,当保修期和价格同作质量信号时,高质量新进者实现分离均衡所需提供的保修期更短、价格更低(信息租金更少),且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后,数值分析表明保修期和价格同作质量信号时所需满足的条件是比较宽松的,比保修期单独作质量信号时更容易实现分离均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了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进行产品质量决策,即生产高质量产品或者低质量产品,零售商进行产品采购决策和零售定价决策,最终顾客根据两种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的差异,决定产品的购买数量;当零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价格折扣策略;当零售商采购低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延迟付款策略。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折扣、延迟付款期限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最终顾客的购买数量,及期望收益函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价格折扣下降幅度更大,而低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延迟付款期限下降幅度更大;制造商提供的价格折扣越大、延迟付款期限越长,其期望收益将会减少,此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最终顾客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制造商的总期望收益函数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级折扣价格的易逝品订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价格折扣条件下的报童模型,研究了分销商面向折拐的需求价格曲线.采用呈等差数列下降的多级折扣价格销售产品,以期望利润最大为目标,给出了求解最优折扣次数的算法,进而得到相应的分销商最优订货量.与需求价格曲线的斜率b不变时相比较,b增大对最优订货量无显著影响;b减小对最优订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replacement of an existing product with a new one presents many challenges. In particular, uncertainties in a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often lead to extreme cases of demand and supply mismatches. This paper addresses inventory planning decisions for product upgrades when there is no replenishment opportunity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We allow product substitution: when a company runs out of the old product, a customer may be offered the new product as a substitute. We show that the optimal substitution decision is a time‐varying threshold policy and establish the optimal planning policy. Further, we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lay in a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given the initial inventory of the old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