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醒世姻缘传》的神道设教 ,在社会道德观念的整体性关照———世风教化中 ,虽基本遵循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传统 ,但同时又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思想偏见。作者以众生作孽和众生怙恶为由 ,走入了神道毁灭众生的思想误区。将人性质变为兽性 ,暴露出作者反人道的思想倾向。特别是神道毁灭众生中的阶级偏见 ,说明西周生的思想功力 ,不足以借文学揭示社会本质、解决社会问题 ,这也是《醒世姻缘传》历史与思想的局限所在。 相似文献
4.
庄子所追求的与道合一、无为逍遥的自由境界,是由主体生命生发而来、超越了自然和社会的束缚、与自然和谐交融的精神境界,庄子的生存精神,与文学所要表现和达到的艺术境界有诸多相通之处。因此,《庄子》不仅具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且从表现形式上还具有明显的、和儒家经典及诸子文章风格迥异的文学特质。本文着重从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叙事、化抽象为形象的描述、诗意的语言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作为<水浒传>最早的续书,<水浒后传>李俊等英雄的"海外立国"是其特殊的内容,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意蕴."海外立国"涉及远涉海外是忠义英雄的无奈之举、创建国家是忠义英雄对中华文化的承传、斥佛入道表现忠义英雄神归故里等几个方面,形象地表现了<水浒后传>"乱世忠义的悲歌"这一主题,以及对故国的思念、对<水浒传>英雄结局的反思,从而说明作者对明末清初严酷现实的极度失望.解析"海外立国",是把握<水浒后传>主要思想意蕴、创作者思想指归与感情倾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学术史视角 ,对陈寅恪研究陶渊明的方法与结论作出分析 ,指出其失误及其方法论根源 ,并提出我们在陶渊明思想的几个重要问题上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关于《荣木》的作年,很多陶学研究者都根据末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句,判定作于作者40岁时.但此二句只是对孔子原话的引述,不能当作作者的自述直接作为本篇作于作者40岁时的依据.根据陶渊明在诗中表露的内心焦虑推测,本篇应作于陶渊明40岁将至而未至时.对于本诗的篇旨,一般多解为作者急欲建功立业的心情表露,但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抒发了作者因学道未成而产生的焦虑心情,表达了他想要在为时不多的时间里达到学道有成境界的渴望.从陶渊明40岁前后的思想和出处行为看,这一时期的陶渊明并不存在强烈的事功观念,回归田园、独善其身、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才是他的理想.归隐田园,求道独善,二者相辅相成,正反映了陶渊明儒道兼综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领域的类型学研究,既适用于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也适用于有所接触的文学现象,只要文学现象存在共通点与契合点,便可能蕴含深层次的文化动因。朝鲜许筠所著的汉文小说《南宫先生传》与中国唐传奇《杜子春》及杜子春故事系列小说在题材、故事模式、叙事特征上均呈现类同化特征。《南宫先生传》与杜子春故事同为历史修炼题材,讲凡人离奇遇仙修炼。中国和朝鲜的修炼小说情节呈现出类似的三大步骤,小说中修炼人形象实为仙才之难得等仙道观念的承载者,中朝修炼小说均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两国作者极力运用想象、虚构和夸张,创造出神奇怪谲的道教世界。《南宫先生传》受到以《杜子春》为代表的一系列中国小说的影响,同时又濡染朝鲜民族的文学特色与许筠个人的宗教修养及创作趣味。《南宫先生传》与中国杜子春故事模式的类型学阐释,验证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类生活方式、社会模式和文化心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存在着结构相似性,文学类型因此构成。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在历史理论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而《李鸿章》传是其新史学思想形成初期阶段的一部传记作品,通篇体现着梁启超对自己所提出的"新史学"理论的认真思考和实践。故文章以《李鸿章》传为代表,对梁启超逃亡日本前期初步形成的新史学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如下判断:维新救国的政治理想和实践是梁启超资产阶级新史学产生的根源,《李鸿章》传作为一部其新旧史学思想过渡转型时期的著述,从对旧史学的批判、新政治理想的萌发、传论结合新文风的开创、史学比较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体现着梁启超对所倡导的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初步尝试,因此这部传记作品与其他时期的传记著述相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认为亚洲的道家思想和西方的过程哲学思想之间有一种非二元的对应关系.同时,它也呼吁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的两大流派--过程哲学和后结构主义之间,揭示那样一种非二元对立的"对比"关系.这两者都和庄子一样,解构了绝对的始源概念,并提出一种相对的在过程中的开端的观念.尤其是在某些后殖民主义理论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以道家概念取代从虚无中创世的神学主张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陶《辞》”在北宋最先受到欧阳修、苏轼的推重,苏轼谪海南后作《归去来兮辞》追和陶作,并致函命苏辙和作,因苏辙时当谴谪而未果。苏轼去世后,苏辙为表达对苏轼的纪念,发起了约请“和陶《辞》”的活动,同时参与者有秦观、张耒、晁补之等苏门士人。尽管和陶《辞》之举受到晁说之、王若虚等人的批评,这一行为仍起到了垂范后世的作用。通过对宋人“和陶《辞》”的系统梳理,可以探究诸人和作的动因,分析和作对原作辞境的点染与开拓,亦可见部分和陶《辞》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可概括为语言与言语 ,语言的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及语言符号系统五个方面。它为现代语言学提出了总的方向 ,明确了语言的本质 ,规定了语言学的任务 ,并对 2 0世纪的各语言学流派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交往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哲学探究的热点,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个自明的话题,是因为随着文明的进展,"交往"愈加显示出其危机与异化的态势,在现代社会,交往几乎等同于交际。对于交往问题的关注应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即通过探究交往危机的根源寻找主体间交往的根本途径。本文认为,只有恢复精神性和神圣性在人的存在中的位置,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交往中的功利化状态。同时,在传统形而上学业已消解、诸神已经远逝的科学时代,"神圣性"与"完整性"可以在交往的内在领域中再现。 相似文献
19.
方兴起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1998,(3)
Ofthevariousforeigntheoriesonmarketeconomies,themostnoteworthyincludeLudwigvonMises'"capitalistmarketeconomy,"PaulM.Sweezy's"non-socialistmarketeconomy,"andtheoriesofmarketsocialismproposedbySaulEstrinet.al.,notonlybecausethesetheoriesareinfluentialoverseas,butbecausethefirsttwosharesomecommongroundwiththetraditionalconceptsofamarketeconomyinChina.Studyingthesedialectictheoriesofamarketeconomywillundoubtedlygiveus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newsocialistmarketeconomyatakeystageinChina'stransfor… 相似文献
20.
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困境及现代道德危机源于西方伦理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形而上的维度,因此,现代伦理学要想走出危机,必须恢复其形上之维.麦金太尔的德性论对伦理学形上之维的重建指出了方向,他认为,"整体生活的善"的确立是拯救现代道德危机和现代伦理困境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