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两期并存的特殊阶段,倡导利益和谐尤为必要。因为,利益不仅是联结社会成员的纽带,而且利益的主观需求和客观实现之间是否均衡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尺。因此,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而言,致力于利益主观需求与客观实现之间的动态平衡,消解利益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和谐文学在新世纪的井喷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随着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和谐文学的努力建构业已成为新的时代主旋律。和谐文学是指传承了中国文学中的和谐文化传统,执意表现真善美,反映民生疾苦,营造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之间的和谐氛围的文学作品。不能简单地把反映社会中不和谐因素的文学视为不和谐文学。和谐文学肩负着弘扬主旋律,复兴、重塑民族魂魄,彰显文学的使命意识,承担道德责任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论政党和谐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与党际和谐两个层次。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党内和谐的基础,高度的团结统一是党内和谐的表征,充分的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保障,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党内和谐的原动力。差异性是党际和谐的前提,共同理想是党际和谐的基础,相对稳定、不断优化的党际关系模式是党际和谐的保障,促进民主是党际和谐的价值目标。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在政治实践中促进各政党的成熟与发展,是当前促进政党实质和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政治和谐的十大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和谐包括社会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而国际和谐、党际和谐、群际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城乡和谐、党政和谐、政企和谐、党群和谐、干群和谐,则是一个社会实现政治和谐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着力维护好这十个方面的和谐关系,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七大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之后,对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再次科学定位,对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长期指导意义。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科学命题,有着深刻的依据。实践这一重要思想,应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开展积极的党内斗争,同时,要努力实现社会公正,以夯实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8.
社会和谐与语言和谐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社会和谐对社会语言和谐的制约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社会政治和谐是语言和谐的前提,包括了法律、职能制度、宣传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服务;社会经济和谐是语言和谐的基础,经济和谐可以推动语言和谐发展、影响语言的功能关系、调节语言的使用方式;社会文化和谐是语言和谐的保障,社会文化和谐有利于语言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实施地方语言保护。  相似文献   

9.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党对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提升,而且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党内和谐的内涵及其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进党内和谐,并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人际和谐与人际关系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社会首先是人际和谐的社会,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人际和谐的形成与维系离不开人际关系道德的支撑,人际关系道德对人际交往的和谐起着导向、调节与约束控制的功能.在构建新型的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道德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社会结构转型对构建的阻力,要正确处理传统人际关系道德思想,并要充分认识构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全体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婚姻家庭与个人及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婚姻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新时期和谐婚姻家庭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婚姻家庭和谐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际和谐是一切和谐的根本,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本文重点研讨和谐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突出表现;着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对策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和相应的行为关系。经济活动的动机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经济活动效益的提高需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增值人力资本、降低交易成本、创造合作效益,它是推动经济组织发展壮大的不可忽视的人文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朱子是宋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文化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朱子和谐观包含四重含义:心和、人和、协和、中和,它们分别指向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世界和谐和天人和谐,具有多维性和普遍性,是一个逐步放大的同心圆,一个逐步上升的理想境界。朱子的和谐四重奏,由低级到高级,由自我到他人,由人际到国别,由人类到宇宙,奏响了一曲...  相似文献   

16.
和谐权利论     
国家和社会的分野是权利定义的一个难以跨越的话语背景。权利除了国家属性之外还具有社会属性,而且权利的社会属性要深远于其国家属性。国家不能将社会的全部领域进行覆盖,更不能将社会自有的功能给予剥削和占领,社会不能成为国家的附庸。和谐社会包含四个方面的权利和谐。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既要关注、借鉴和吸收其它国家的权利发展模式,更要立足于本国国情,走出一条中国权利发展的和谐之路径。  相似文献   

17.
周敦颐是宋明理学开山之宗祖,其思想体系透露出和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道统维度看,周敦颐追求人与"天"的"合一";从社会层面看,周敦颐主张人与人的"和谐";从自身角度看,周敦颐探索人与己的"内在统一"。周敦颐思想体系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思想史上,早就有和谐思想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的思想。"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是古代先贤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中国人一直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和谐。传统和谐社会的特点是平均主义,是一种普遍贫穷的社会,而今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多元、有序、正义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的,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和谐的语言生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文字能力是编辑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业务能力,良好的语文素养是胜任编辑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营造和谐语用状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家庭和谐状况的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由姻缘、血缘还是亲缘关系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一家人,由于有着某种利益冲突而表现为一些不和谐,七个因素是导致家庭不和谐的主要成因:夫妻感情不深、夫妻价值观不同、夫妻性格各异、家庭伦理道德缺失、家庭传统观念严重、亲子教育方法不当和婚姻家庭中的方法与技巧缺失等。最终形成由7个层次、15个指标构成的家庭和谐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