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贡献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于1941年12月侵占香港.围绕香港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香港同胞和海外侨胞、国共两党以及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等正义的力量团结一致,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国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香港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伟大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进口、转运战略物资到内地;二,为内地难民提供救助;三,依托香港的特殊地位,国际上反法西斯的正义力量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相似文献   

2.
试析罗斯福时期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北方论丛》2002,(2):125-126
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序幕,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这期间美国对日本侵华的政策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以珍珠港事件为界,之前美国奉行"中立"政策,在经济上和军事上给了日本法西斯以有力援助,对日本侵华战争起了"加柴助燃"的作用;之后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们猛醒,把中国大陆作为反击日本法西斯的基地,开始全力支持中国蒋介石政府抗击日本的侵略,为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美国仍是从自身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出发的,因而也给亚洲和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试论远东战役王健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动158万部队向盘踞在我东北和朝鲜境内的日军发动了突如其来的攻势。在中、朝、蒙三国人民武装的支援下,迅速歼灭了日寇的战略预备队——关东军。这一军事行动被称作远东战役。它直接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崩溃,从而作为二战...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期美国对华政策之演变李精华抗日战争前期(1937—1941)的美国对华政策是中美关系史上比较复杂的一段,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与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关系,同时两国又受到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威胁。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使美国这一时期的对华政策具有了复...  相似文献   

5.
1940年9月28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开由国务卿和三军首脑参加的高级决策会议,确定了“在大西洋采取攻势,在太平洋采取守势”的“大西洋第一、欧洲第一”的战略原则,即通常所说的“先欧后亚”战略原则。但要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就要有赖于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的支援和配合,以牵制日本法西斯的军事势力,以减轻欧洲战场上的压力。本文就中国抗日战争对“先欧后亚”战略原则实施的支援作一论述,以期从这一角度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中国抗战迟缓了德日法西斯的迅速勾结,孤立了法西斯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20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既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有着三个方面的差异性:第一,从其性质来看,中国的抗战基本上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而南斯拉夫的抵抗运动则具有民族解放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性;第二,从其抗战力量的组合来看,中国实现了国共合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南斯拉夫则基本上是共产党领导的单独抗战;第三,从其抗战的规模和影响看,中国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而南斯拉夫战场仅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次战场,只能从牵制德军的意义上肯定其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杰是国民党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爱国主义者,在祖国神圣的抗日战争中,满怀爱国激情,主张坚决抗日,希望在抗日战争中复兴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的国防。他科学地分析出战争的结局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以此坚定人们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对杨杰的抗日思想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也论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被压迫的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战场。在长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亚洲大陆上承担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国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了帮助各同盟国,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为了帮助祖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对国内给予了广泛持久、形式多样的支援.他们捐助大批急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缓解了国内缺医少药的状况;他们选派医技人员回国,参加战场救护,实践疆场;他们以报效祖国之志,为国内培训了大批医护卫生人员.华侨对抗战的医药支援,是其对抗战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1941年3月,美英正式提出先欧后亚战略。此时,中国独自抗日已将近四年时间。先欧后亚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还将承担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大部分任务。国民政府对此战略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世界局势、中国抗战的艰巨性、未来中国和世界关系、苏联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等的认识,对该战略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法西斯主义者疯狂地叫嚷要以战争为手段,把法西斯制度推行于全世界。因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反对法西斯侵略而战,它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战的同时,也具有为了人类避免法西斯暴政统治而战的性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早有灭亡中国、独霸亚洲控制世界的野心。正如日本首相田中所说的,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促使日本帝国主义终于冒险走上发动战争的道路,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则开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个战场,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本侵略军,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世界战略计划,为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打头阵。正如 1938年 9月共产国际文件中所说的:伟大的中国民族起来反对野蛮的暴力不仅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也是保卫全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平事业。中国的胜利是对一切法西斯的沉重打击。1931年日本法西斯精心策划和挑起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面对日本法西斯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畏惧,而是勇敢地拿起武器,开展了抗日运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最初两年在东北自发起来武装抗日的就达三十多万人。除了东北,在一切受到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地方,中国人民都奋起抵抗。1932年,“一·二八”事变蔡廷锴率中国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法西斯势力形成、发展、扩张过程中,1936年就出现了法西斯联盟——轴心国,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则正式成立于1942年。在中国东北地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法西斯就开始了侵略扩张,进行殖民统治。因此,东北抗联站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列,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率先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投入到反抗法西斯战争中,从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早践行者。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要更加牢记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半个世纪前,日本法西斯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损失达5000亿美元.至于中华儿女在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蹂蹒下,那种受摧残、受侮辱悲惨情景,更无法用数字来表达.战争的硝烟虽被流逝的岁月早已排去,但却无法平抑中国人民心中的巨大伤痛.至今人们仍不能忘记日本法酉地对敌后根据地的巴酷“扫q,对大后方的狂轰位炸,对沦陷区的目间强田,对东北人民的…  相似文献   

15.
何其芳同志曾为鲁迅逝世六周年纪念而作《两种不同的道路》一文,对鲁迅和周作人在思想发展上的分歧点进行了大略的比较分析。他指出:“两人都曾经是寻路的人,然而又是何等不同的寻找的方法,何等不同的寻找的结果。”鲁迅“是以集体为主”,所以“由寻路到得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走到了共产主义”;周作人,“是以个人出发为主”,所以“从寻路到迷路,从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走到了日本法西斯的手掌里,成为民族的罪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日本法西斯之间的一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结束最晚、中间从未停止过的反法西斯战场。长时间内,中国人民在亚洲大陆承担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要责任,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由于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和宣传不够,国外一些历史学家或由于对中国抗战的情况不够了解,或囿于某种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持否定态度。或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单纯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孤立的局部的小战争;或曰中国军队几乎没参加过什么大的  相似文献   

17.
1936年的绥远抗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傅作义的个人行为,与国民政府及蒋介石个人均无关。清理绥远抗战的真相,可以明确3点:第一,绥远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不仅没有像张学良所云"力谋妥协",而是空前强硬;第二,傅作义、陈诚、阎锡山等人对绥远抗战有贡献,但决策和总体指挥者确为蒋介石;第三,绥远抗战期间,中国对日全面战争还远未完成,因此,蒋介石不得不谨慎从事,适可而止。但在这一过程中,蒋介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抗日的决心和意志已经充分表露,其一贯的民族主义立场也已经充分表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抗日战争,不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还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始终把日本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并给以日本法西斯严重打击,使之无法集中兵力向北进攻苏联和向南同美英等国进行决战,从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和进程,发挥了影响全局性的作用。中国抗日战场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抗击和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一、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的“北进”计划,保障了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使德国企图勾结日本夹击苏联的阴谋破产。 日本准备侵苏蓄谋已久,但却始终未能实行,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它之所以拒绝德国提出的关于出兵从“满洲”打进西伯  相似文献   

19.
苏联与绥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绥靖政策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至今仍是国际国内史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对象,对于英法等国执行“姑息、纵容侵略者,对它退让、支持,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甚至本国人民的利益以求妥协的政策”,战后西方从史学界到政界一般并不讳言,我国史学工作者也花了大量笔墨来剖析这种政策,大都坚持认为只有英、法等西方国家推行了绥靖政策,而绥靖政策的本质就是鼓励法西斯向东扩张.但笔者认为这里有一个极大的疏漏,即他们都没有明确地、全面地指出和分析苏联与绥靖政策的关系,虽然近几年也开始有学者对斯大林的外交实践提出过批评.笔者认为,大量的史实表明,苏联和英、法、美一样,对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它同样也是个绥靖大国.下面我们纵观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对待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和活动,并同西方国家的所作所为加以对比,便不难看出苏联并非一身清白,其外交行为的实质,即在安抚和支持法西斯的做法上,较之于西方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0.
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同日本法西斯进行的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反侵略战争。其间,作为中国的北方邻国,也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曾以间接或直接方式参预并影响了这场战争。本文拟就苏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和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确曾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这是我们必经给予充分肯定的。首先,苏联政府的反法西斯立场和它远东地区强大军事力量的存在,鼓舞着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对侵华日军形成巨大压力。芦沟桥事变发生后,苏联的新闻舆论率先以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