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伯箫开始写作于一九二五年,奠定他散文地位的,是他三十年代出版的集子《羽书》,而标志他创作风格成熟、代表他创作最高成就的则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散文集《北极星》了。《北极星》中,尤其以那组回忆延安生活的散文为最佳。这组散文,有写当时“革命者荟萃的地方”的《延安》,有反映当时延安军民“丰衣”和“足食”的《记一辆纺车》和《菜园小记》,有写“安居”的《窑洞风光》,还有表现当年延安军民精神风貌的《歌  相似文献   

2.
《歌声》是吴伯箫同志在一九六一年国庆节那天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借“歌声”为题,通过对延安革命歌声的回想,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倒面,再现了当时延安的一派朝气蓬勃、团结战斗的动人景象和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正如作者在《就<歌声>答问》一文中所说的:《歌声》是“从精神生活方面写延安,写延安那种‘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的。读着《歌声》中那情感充沛、绘声绘形、优美动听的文句,仿佛在我们面前也“放映”出一幕幕“声音  相似文献   

3.
简讯     
辛安亭同志的《教材编写琐忆》一书将出版我校付校长辛安亭同志所著《教材编写琐忆》一书,定于1982年3月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这本书共收集了十几篇文章,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陕甘宁边区编写教材的工作经验和资料。这些文章大部分是辛安亭同志四十年代在延安时写的,有两篇比较长的是1977年和1979年写的。延安时期写的多是探讨小学语文与其他教材及成人识字教材等内容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4.
当代诗人贺敬之以其《放声歌唱》和《雷锋之歌》等气势磅畴的政治抒情诗而享誉中国诗坛。然而,诗人在抒情短章方面也颇有建树,写于1956年的《回延安》就是这方面的杰作。40年的沧桑并没有消解它的艺术生命力,今天重读诗篇仍为其炽热的真情所感染、所激动。众所周知人回延安提根据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写成的。诗人贺敬之16岁就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7岁在延安入党,同时进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不久就开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可以说延安时期这段生活成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难忘的经历,他不仅在延安度过了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的时期,而…  相似文献   

5.
延安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兴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的成立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为中国革命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编写《延安大学校史》对于继承延安时代的教育实践经验,发扬延安时代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汪洪斌 《中华魂》2012,(4):35-36
《延安火炬》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落成时,蔡亮应邀参加革命历史题材中“延安军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创作的,成为那个时期文艺创作的标志性作品,代表了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一个高峰。几十年后,这幅画被纽约的《中华文明五千年艺术展》选中,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杜鹏程同志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描写革命军事题材的优秀作品之一。它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西北战场上延安保卫战的描绘,反映了人民军队和革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同敌人进行英勇斗争时表现的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人民革命的无比强  相似文献   

9.
延安文艺以特有的制度性和规定性要求作家必须沿着政治革命所需要的路线行走,但文艺的独特性又催促着作家对个人主义,尤其是对自由主义的追求。这一客观存在的矛盾必将导致作家无意间对延安文艺体制发生偏离。艾青在延安杂文运动期间所写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和《坪上散步》正是他本人对延安文艺体制发生偏离的显明表现。  相似文献   

10.
陕北名胜     
宝塔山,又名嘉蛉山,在延安城东南。《隋书·地理志》所载肤施县有丰林山,即指此山。宝塔山与清凉山、凤凰山环峙于延安城周围,延河水湾环曲折,绕城流过。坐落在嘉岭山上的宝塔,象一个勇敢的战士守卫着延安古城,成为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相似文献   

11.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一种特殊的启蒙典范,是对晚清民国以来中国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这种启蒙话语以"革命"为话语导向,以政治启蒙、思想启蒙和科学启蒙为基本构成,并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产生了特殊的话语变奏。延安《解放日报》的启蒙话语冲突和流变,凸显了中国启蒙运动和追求国家现代化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仝华 《中华魂》2015,(3):37
5年前(2010年)的初秋时节,在北京市教工委的精心组织、协调下,在延安大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8月21—25日,我随首都60多所高校的600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在革命圣地延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实践,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延安同行专家的报告、通过参观多处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校史展,通过观看专题片《延安魂》等,以及通过自主安排的活动,有了不少新收获。在深入学  相似文献   

13.
周才裕 《中华魂》2012,(13):54-55
2012年3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部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区域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延安、榆林、铜川,甘肃省庆阳、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固原、  相似文献   

14.
主要聚焦草明的情感实践与创作转型,以1947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延安人》为切入口分析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交互影响。《讲话》发表后,一系列情感实践促进了知识分子主体的情感转向,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转变也影响了革命文艺的生产与建构。草明延安时期的创作及其转型具有典范性。在宏观层面,作家的情感实践促进革命文艺生产的同时,革命文艺创作活动也在滋润着创作者的情感认同。创作者投身革命文艺生产的场域之中,本身就是一种情感实践。知识分子的情感实践与革命文艺生产的双向反哺、相互成就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变革的一条有效的内在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最近 ,大型系列丛书“走进延安”第一辑三册 :《延安文人》、《延安访问记》、《众说纷纭话延安》由广东人民 出版社出版。该丛书主编朱鸿召先生在《总序》中说 : 延安 ,五四 ,是 2 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留下的两大玄机 ,也是我们认识、研究 2 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 两个最关键的历史时期。近 2 0年来 ,海内外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研究 ,已渐成一门显学。但 是 ,我们对于延安时期的认识研究才刚刚开始。 延安时期 (1 937— 1 947),黄土地上 ,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 ,新中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 ,五四新文化和新 …  相似文献   

16.
从《战争日记》到《保卫延安》,是杜鹏程从革命纪实性表述到文学公共化表达的建构过程。《保卫延安》对《战争日记》的承继性在于现实经验、阅读资源与主体情感三种维度,而《保卫延安》的叙述动力则基于长篇小说的形式功能、冯雪峰的助力以及主流新文艺方向的三重建构。通过分析从日记到长篇小说的文学建构过程,一方面可重新审视小说所承载的意识形态性与叙事功能,另一方面也借此反思作者意图与艺术自律的关系,进一步思考十七年文学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好风光,红红的太阳照山岗。革命战士不怕苦,拿起镢头去开荒。生产自给反封锁,气死光头贼老蒋!”这是我们当年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最喜爱唱的一首歌谣。每当我翻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读到毛主席一九四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时,这首战斗的歌谣仿佛又回响在耳旁。重温这首歌谣,回顾当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艰苦奋斗的难忘岁月,认真学习毛主席在《复电》中的伟大教导,倍感亲切,体会犹新。更加激起了我们对“四人帮”败坏毛主席为我党  相似文献   

18.
说起延安文学,人们以为就是194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以后,以延安为中心的各解放区的文学。其实延安文学还包括1942年以前的文学。1942年以后的延安文学实乃毛泽东在战争时代根据革命政治的需要进行整合的结果。毛泽东对延安文学的整合,是战争时代革命对文学提出的必然要求。这种文学整合必须是围绕文艺的价值这个中心,以“应当怎样”为原则来进行的。毛泽东从文艺的价值主体、文艺的价值观念、文艺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延安文艺确是中国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史上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但其缺点和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负面性也有待认真清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均简称《讲话》),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文艺问题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讲话》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了“五四”以来我国革命文艺运动所存在的基本问题和当时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文艺界所发生的许多复杂问题,阐明了革命文艺的方向、方针和方法问题,为我国的革命文艺运动指出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可以说,《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表作。四十年来的文艺实践证明,《讲话》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年代,延安是中国革命木刻版画的中心,那里聚集着为数不少的木刻版画家。他们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纷纷走向战斗的前哨,满怀激情地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