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社会主义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琛 《兰州学刊》2005,23(5):11-13
社会公正是目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存在抽象的永恒的社会公正.在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下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进行正确的界定,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确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中国正在谋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正是密切相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法绕开社会公正。社会公正应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维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这使得社会的安全运行与和谐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从改革发展全局的高度来重视社会公正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提倡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的体制设计,这一设计体现了整体的利益,也决定了其从全局出发和集中管理的运行方式。然而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决定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以及局部利益之间的脱节,以至于公有制所关心的社会公正现实是在整体与局部的对弈中实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们所提倡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正。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正的体制设计,这一设计体现了整体的利益,也决定了其从全局出发和集中管理的运行方式。然而公有制的实现方式,决定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以及局部利益之间的脱节,以至于公有制所关心的社会公正现实是在整体与局部的对弈中实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公正问题,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社会公正,从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表现之一。邓小平同志立足于中国现实基础,构建了合乎中国国情的社会公正思想,体现了发展生产与追求公正的统一,是对马克思和毛泽东社会公正思想的发展。面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有必要重温邓小平的社会公正观,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7.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税收对于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公正可分为起点公正、规则公正和结果公正,税收政策的作用也是沿着这三个方面展开.我国现行税制中还有许多不利于社会公正之处,应从起点、规则和结果三个角度完善我国税收政策,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个根本目标和重要原则。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社会公正的根本保障,实现社会公正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和实现社会公正,不能陷入单纯的想象和空泛的议论,必须立足国情、着眼实践,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公正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保证社会公正的制度和体制。  相似文献   

9.
略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万钟 《理论界》2008,(8):32-35
社会公正是人类普世性的基本价值之一,分配公正从“价值取向”上简单说就是财产收入“给每个人他应得的”。要解决我国目前分配公正失衡的问题,必须首先弄清我国现阶段分配公正失衡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原因等;必须认清并正确处理好分配公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必须正确提出并实施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公正所应采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当前社会公正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也对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一定风险,对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造成了一定冲击。因而,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实现社会公正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深远。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成功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光汉的《中国民约精义》是我国近代学者最早参照卢梭《社会契约论》阐扬中国古代民主言论的开山之作。刘氏所发掘、辑录的中国古代民主思想包括:主权在民、"民为邦本";通达民情、导民使言;君臣合作、通功易事;废除世袭、唯才是举;王位可变、君民平等;财为公产、公平理财;顺天应人、革命合理;赞美禅让、伸张民气;抨击专制、鼓吹民权;天下为主、民主法治。刘氏的发掘整理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但也因择取疏漏与某些牵强附会之处而留下遗憾。  相似文献   

12.
程竹汝 《晋阳学刊》2014,(1):97-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具有系统性特征,与之相适应,制度所内涵的基本价值也具备系统性。这个价值系统包括:政治价值:人民民主;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经济价值:共同富裕;以及综合价值: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具备了按照上述价值调整、规范人民与国家政权关系、生产和分配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权保障是我国程序法制建设的价值目标,人权是衡量程序正义的主要价值标准。程序正义能限制权力、实现实体性人权、确认并保护程序性人权,是保障人权的基本手段。从人权保障看,当前我国程序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程序正义意识不发达、程序法规不健全、现有一些程序法的条款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只有确立程序正义的理念,完善程序法制,才能真正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认识论与中国群众工作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要求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意味着改革红利要惠及全民,每个人都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群众路线相一致,二者在本质要求、价值取向以及实践主体方面具有深刻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周智 《齐鲁学刊》2005,1(6):134-136
社会公正是衡量社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它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从理论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具有一致性。从现实的维度看,社会公正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价值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要求。因此,我们应强化社会公正这一理念,并明确地将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核心。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中的伯夷形象是复杂的,正是由于复杂的形象,才引发出了更为复杂的精神内涵。在孟子看来,伯夷之"义"是伯夷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但在《孟子》中却并未明确提及,而只是阐发了伯夷之"义"的两个重要内涵,即"忠"和"清"。但对于伯夷之"清",孟子却又持着正反两个观点来对待,即正面的伯夷之"廉"和反面的伯夷之"隘"。"隘"是孟子对伯夷批判的地方,"廉"是孟子对伯夷最为欣赏之处,而"百世之师"则是孟子在"廉"的基础上对伯夷的最终概括。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武瑞 《理论界》2013,(9):99-102
司法审判作为人类社会自古至今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肩负着掌握案件事实,判断是非曲直,公平、合理解决案件争议,惩恶扬善和维护社会正义的重任。然而,自有史记载以来,司法审判中时有不公正的判决,各时代也都有冤案发生。冤案到底是如何造成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司法审理中冤案成因的剖析,分析总结其中的共性因素,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司法审判状况,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冤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成功地激发了国人的民族主义和竞争意识,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则以革命者的姿态,成功运用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的理论,使中国摆脱了列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取得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斗争哲学的延续,给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和灾难;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任荣 《云梦学刊》2014,(1):54-58
提高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凝聚力、扩大文化传播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目标体系。只有在公正价值追求的推动、公正制度建构的保障、公正实践不断推进下,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我国要充分发挥公正制度在文化软实力发展中的优势,不断推进法治的公正为文化软实力增强提供良好环境.强化收入分配的公正为文化软实力增强提供动力,重视国际事务中的公正为文化软实力增强开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