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这个哲理小故事对我们的读书方法有什么启示呢?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管理》2010,(2):125-125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  相似文献   

3.
小和尚在寺院担任撞钟之职。按照规定,他每天必须在早上和黄昏各撞一次钟。开始时,小和尚撞钟比较认真。日久天长,小和尚觉得撞钟的工作太单调,很无聊。于是他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一天,寺院的住持宣布,要将小和尚调到后院劈柴挑水,不用他再撞钟了。小  相似文献   

4.
读者网站     
撞响心中的钟声 公历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农历除夕的钟声又撞响了。 据媒体报道,公历新年钟声的撞法各种各样,有作价销售的,有对海内外拍卖的,有请名人、残疾人撞的,也有一如既往让游客香客免费撞的。撞钟的价格,有每响几十几百元的,也有上千几千元的,还有上万乃至十万元的。据说逢“6”、逢“8”,第一、最后一响价格最高,其它次之,逢“4”最不好卖,甚至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5.
多少年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可以说是某些人“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托词,具有明显的贬义。其实“,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话本来不错。任何工作都有一定章法,佛门也有佛门的规矩。和尚撞钟更有讲究,如果撞不出佛门净地的特色,而与市井红尘无异,则张继《枫桥夜泊》何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寒山寺的钟声之所以家喻户晓,名扬中外,并非是它的声音特别响,或者是夜半乱敲之故。其讲究在于,它必须在20分钟内均匀地敲完108下,且最后一下敲在夜半12点前不行,敲在次日零点后也不行,而是非得恰好落在午夜与凌晨相交的那一瞬间。可以说如此纯熟的撞…  相似文献   

6.
(一)1902年,少年毛泽东进韶山南岸私塾,启蒙老师是邹春培,在邹老师手下学了二年半。毛泽东读书很认真,肯动脑子,功课没有完,谁也拉不动他。他总是一句一句地默读,一笔一笔地写。当时私塾教的是经书,儿童是很难读懂的。书里说的是什么,老师也不讲解,讲也讲不清楚。毛泽东按照老师的规定,读完功课。他记忆力强,领悟也快。有一天,邹老师给他点书,教他一字一句地读。他却说:春培阿公,你老人家不用点书,省得费力。邹老师要他背书,他果真一字不错地背出来了。邹先生喜爱地说:“教这学生真省事。”从此,同学们尊称毛泽东为“省先生”。毛泽东从小喜…  相似文献   

7.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国藩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国藩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但…  相似文献   

8.
杰克在国际贸易公司上班,他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你对公司的业务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都搞懂了吗?”“没有!”  相似文献   

9.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听说民间有一种背心,穿上它,人就会变得快乐。于是,他装扮成商人,来到民间寻找。他询问了几个人,结果发现大家都有自己的烦恼。国王很疑(yí)惑(huò):“难道这世上就没有快乐的人吗?”这时,一个老头儿过来,说“:山上有个孩子,他每天都哼(hēng)着歌在山上放羊,从来没看到过他有什么心烦的事情,他应该是个快乐的人。”国王听后,迅速来到山上。果真,山上有个少年,穿着破旧的衣衫,皮肤被太阳晒得黝(yǒu)黑黝黑的。他正赶着羊群,快乐地哼着歌曲。国王来到这个少年的面前,说“:你觉得自己快乐吗?”少年的声音响亮如钟:“快乐…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马克·吐温被邀请到法国的一个城市去演讲,到达的当天,他去理发店理发,理发师非常热情,不一会儿就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理发师问马克·吐温:“您不是本地人吧?”他回答:“我说过了,我还是第一次到这个美丽的城市。”理发师很高兴地告诉他:“你真走运,马克·吐温马上就要来了。他的演讲精彩极了,您晚上一定要去听吧?”他也很高兴地回答:“对,我一定要去。”理发师又问:“您已经有了入场券了吗?”他说:“不,还没有哩。”“可惜,太可惜了。”理发师替他惋惜道,“那您只能站着听了,坐票早就没有了。”马克·吐温很幽默地回答:“我与这…  相似文献   

12.
大象看书记     
森林里新开了一家图书馆。小花猫听说图书馆里五花八门的书可多了,就约上好朋友小狗和小乌龟一块儿去看书。他们各自选了自己爱看的书,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正当他们看得如痴如醉之时,突然传来“嘭、嘭、嘭……”的响声,像地震一样,整个图书馆都晃动起来。图书馆里的人们都惊恐万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挤到门外一看,才知道是大象伯伯正用长长的象牙叩门呢。大家忙叫住他,异口同声地问道“:大象伯伯,你为什么撞图书馆呀?”“我想进去和你们一起看书,可就是钻不进去,急得我……”大家听了也很着急,怎么办呢?如果让象伯伯…  相似文献   

13.
孙宝华是我们学校的校长,可是很少有人称他为“孙校长”,通常称其为“书生校长”、“书迷校长”。他虽然身为校长,但既不擅酒场应酬,也不喜人际交往,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每次到他的办公室,看到他不是站在书橱前找书、翻书,就是伏在书桌上看书、奋笔疾书。他不仅自己是书的崇拜者、迷恋者,还倡导全体教师读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他每次都强调:“多读书才能教好书;坚持读书是教师最起码的职业底线,没有爱读书的老师就没有爱读书的学生;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读出先进的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除夕之夜“撞钟迎年”是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之一。那么,除夕之夜为什么要撞钟?撞钟迎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除夕撞钟又为什么要敲108下?据我国古代文献《白虎通·五行》中记载:“钟者,动也,言阳气于黄泉之下,动养万物  相似文献   

15.
有句熟语:“好读书,读好书。”就是说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就须多多读书,因为“知识向上的阶梯”(高尔基语)。但是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才好呢? 自然是要读“好书”。什么是“好书”呢?自然是哪些对人进步有作用的书。萧戈、雷智勇二先生合著《名人学习法概论》(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可称得上是一本“好书”。  相似文献   

16.
吴晗同志《谈读书》一文,针对有些“学生、教师、也有编辑工作者等等”常提的问题“怎样做才能读好书,作好学术研究工作呢?”谈了他自己读书与做研究工作的经验。他主要谈了三个问题:一是方法问题,二是先后问题,三是工具问题。谈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楚,读了很受启发。 现在有点上进心的人每谈到读书,往往有“悔之晚矣”的感触,因为十年浩劫,使我们损失了许多时间,少读了许多书;现今,“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不少人在如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把一篇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篇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贼人是很聪明,至少要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能做贼,曾国藩却成为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因为贼人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曾国藩与小偷  相似文献   

18.
两座钟     
一座新钟要接已经走了10年老钟的班。它问老钟:“请你告诉我,你到现在为止,已经走动多少次了?”“315 360 000次。”“什么?315 360 000次?这么多呀!”新钟吃惊地望着老钟,根本不相信它说的这个天文数字。“是的,的确是这么多。”老钟认真地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非常喜欢书,他一生收藏了一千多部书,而他读过的书更是不计其数。对于马克思来说,书籍不是装饰品,而是工具。他常常说:“书籍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志。”马克思的学习态度是很惊人的,他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禁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长年累月之后,在他的座位下,坚硬的水泥地竟被磨去了一层,因此,在那里留下了马克思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名人与时间     
列宁要求人们讲话要简短,要具体,要有相当的实际的结论。列宁主持会议,不管有多少人参加,总是准时开会。在他主持的会议上,发言时间有严格规定,一般只给两分钟。他时常说:“同志,收场吧,我已多给你半分钟了。”他还规定:“不准在开会时随便谈话影响别人。”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为总结利用时间的经验和浪费时间的教训,以提高工作效率,从26岁起,把进行时间统计作为自己每天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他活了82岁,坚持进行时间统计近两万日。他的终生成果是:发表学术著作10部以及13500张打字稿论文、专著。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12岁当报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