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在他的科学伦理思想中,蕴涵了其对于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反思,彰显了作为科学家对于人(类)—社会—自然的伦理关系和谐的使命感与道德责任感。爱因斯坦科学发展风险的伦理观及其生成,以及他预警科学发展的风险和规避风险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对于当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从小接受西方式教育,深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对于教育问题,他从自己当学生、教师及科学家的经历中感悟出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见解。钱学森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注重传授科学方法,倡导技术科学思想。他晚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作者运用逻辑推理、案例分析、求异比较等研究方法,剖析西方科学文化与钱学森教育思想的内在联系,并揭示后者的核心理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认为科学与艺术是结合的,技术和艺术是伴生的.他提出科技工作者要有一点文学素养,文学艺术家也要懂一些科学技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都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文理相通、辩证统一的.钱老本人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他是一位科学家,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有很高的素养,对书画、文学作品、音乐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哲学发展的趋向及其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黑格尔哲学君临西方哲学界。它的绝对观念在其思辨咒语的运载下,高视阔步,喧赫一时。然而,在黑格尔哲学广袤无垠的“领土”中,却有一块不属于他的“飞地”,这就是自然哲学。至少在自然科学家眼中,它乃是绝对的狂妄。与黑格尔同时有名的科学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拥护他的主张。赫尔姆霍茨就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形势: “黑格尔自己觉得,在物理科学的领域里为他的哲学争得象他的哲学在其他领域中十分爽快地赢得的认可,是十分重要的。于是,他就异常猛烈而尖刻地对自然哲学家(即科学家),特别是牛顿,大肆进行攻击,因为牛顿是物理研究的第一个和最伟大的代表。哲学家指责科学家眼界窄狭;科学家反唇相讥,说哲学家发疯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的竺可桢,是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更是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不仅在科学研究、科学教育和科学组织等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而且深刻地认识到倡兴科学与振兴中华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科学救国思想的宣传和实践。在科学知识的宣传、推广,人才的培养以及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科学教育理念的提倡等诸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6.
贝尔纳是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史家,他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下写成的《科学的社会功能》等著作,系统阐述了他的科技伦理思想。他反对科学对道德中立的观点,认为科学与道德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的目的是为一切人类服务.科技的发展可以培养人的美好德行。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要求道德的推动,科学家更应具有高尚的道德。从这个观点出发,贝尔纳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憧憬将为科学造福人类开辟更广阔道路的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作为一种职业,是伴随近代科学的诞生逐渐形成的。身在科学建制中的科学家,在一切科学活动中均处于核心地位,扮演着发明者、预测者、阐释者、综合者、批判者、评价者、传播者、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实践者等等角色,发挥着中心作用。科学家的职业特点是,参与科学并不要求申请许可证手续或需要正规的教育,没有可以与其他专门职业相对应的“当事人”,科学家群体比较年轻。科学家的工作特点是承前和独创、求实和诚笃、可错和批判、勤奋和有恒。科学家和政治家毕竟是有某种难以割舍的联系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怎样交往和合作。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哲学,不过在常规科学时期,我们看不出或者难以明显看出科学家与哲学有多少关系。  相似文献   

8.
叶永烈 《社区》2009,(8):24-25
2008年国庆节前夕,有客自北京来。他送我刚刚出版的新书《趣味科学》。这是一本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科普新书,封面上印着:“未来科学家启蒙”、“青少年成长为科学家的直通车”、“看科学书,当科学家!”作者许钟麟是中国空气洁净技术与工程专家。他告诉我,这一回,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他的学术专著《洁净室及其受控环境设计》,同时也出版了他的这本科普新书,可谓“科研科普双肩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高技术的竞争,其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工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这种高技术人才的后备军主要是年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数学教育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或者说,高技术是一种固化了的数学技术"[美国《DACIO》报告,1984]。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十分重视数学,他在一次讲话中讲到了"数学科学",并且把数学科学作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十大部门中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平行的第三大部门。可见,数学教育对于培养高技术人才是何等的重要。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整个科学技术发展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上,去认识研究生的数学教育,努力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好的高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张碧晖在2009年2月3日《科学时报》撰文指出,重复实验、同行评议、论文审查制,是构成科学自身控制系统的三大机制,这里,同行评议是关键。一个科学家宣布的成果可以被另一个科学家客观地加以验证,这就是重复实验。  相似文献   

11.
牛顿、爱因斯坦以及霍金等几位科学家 ,他们的宗教情结被人常常用来举例并进行分析 ,借以比较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家的宗教情结 ,不能脱离历史、传统、风俗等文化背景来理解 ,亦与科学探索的无止境有直接关系。同时还要从总体上结合对每个科学家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不能过于简单化地认为 ,科学的进步完全可以保证社会的非宗教化 ,并最终消灭宗教在人类文化中的生存权利。要清楚科学原理本身并不就是世界观 ,必须正确对待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恩斯特·马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哲人科学家,他的思想直接导致了20世纪初的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逻辑实证论)。文章立足于对马赫原著的研究和对现实背景的考察,比较全面地论述了马赫社会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科学主义、无神论和教育思想。像马赫这样的哲人科学家,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又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自我完善充满关爱,从而成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承载者和缔造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的责任有两层涵义 :一是科学家作为一名普通社会公民在从事科学研究这一职业时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即内在责任 ;一是从科学家实现社会对他提出的道德要求出发的 ,表明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达到的行为后果应该负责的一种伦理学范畴 ,即外在责任。内在责任要求科学家遵守科学活动本身的道德规范 ,外在责任则要求科学家从造福人类这一科学的最高目标出发来控制某些科学研究项目和干预科研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 ,理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建议从知识的获取过程、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审美、科学精神教育、协作学习、课外活动等渠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以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他是科学占支配地位的世纪中的一位卓越科学家。 这个时代的试金石——原子弹、大爆炸理论、量子物理学和量子电子学——全都带有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6.
林德宏先生是国内较早自觉、专门地从事科学思想史研究的老一辈学者,1985年就出版了《科学思想史》研究专著,并于2004年和2020年再版,该书至今都在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科学思想史研究属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统,其实质是一种“文理哲融为一体”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林德宏先生这种“文理哲融为一体”的科学思想史研究,无论在教书育人还是在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深深地影响着受过他教育和指导的学生和后辈。他试图编写像哲学思想史一样的科学思想史著作,认为科学家是人格化了的科学,智慧思想与精神品德交相辉映。他主张,教学与科研并重,广度与深度并重,思考与欣赏并重;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具有自由度,科学思想经过不断竞争、选择,多中选优,会形成以杰出理论为核心的科学思潮,科学思潮的更替是科学革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是历史再现与理论建构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系统科学家钱学森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从宏观角度考察作为系统科学家的钱学森,考察他如何从自然科学转向系统科学,如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系统科学研究,如何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来整体地把握系统科学,最后分析他在系统研究中的某些不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中立的。它到底给人类造福还是致祸,"行善"或者"威慑"完全取决于人,尤其取决于主导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科学家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不仅仅关乎于他个人事业的是非成败,还关乎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祸福。因此,用人文引导科学发展,用人文精神武装科学家的头脑极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考察我们所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可以发现,对当代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应包容以下三种:哲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的人文精神。哲学的人文精神为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道德的人文精神规范了科学家的行为,使科学为人类造福;艺术的人文精神滋养科学家的灵魂,使其在臻美追求中洞见真理,彻悟道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姬建民 《中华魂》2011,(9):24-25
两院院士张宗祜是一位有成就的科学家。他先后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李四光地质科学荣誉奖等,最近又荣获2010年度河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提及成功缘由,耄耋之年的张老有着  相似文献   

20.
自科学建制化以来,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演绎。科学家角色由传统的单一“学院科学家”转变为包括学院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和政府科学家等多元角色样态的“后学院科学家”。随着科学活动与社会因素的深度交织,不同类型科学家的角色定位面临角色错位与异化、科学场域与社会场域“越界”、角色定位制度保障不健全、公众对科学家角色误读等诸多问题和困境,从促进科学共同体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健全科学家角色协调协作机制、构建具有实践针对性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推进科学教育和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多重维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根源及应对之策,对促进“后学院科学家”发挥角色功能、优化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