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宁 《老人天地》2013,(12):40-41
于继承是一名退休法官,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为锻炼身体,他每天早晚由老伴陪着去江畔、公园“玩”健身。在“玩”的过程中,他融合东北大秧歌、健美操、拉丁舞等多种运动,创编了行进问有氧运动——快乐舞步健身操,并不断完善、推广,不但自己甩掉了所有病症,而且风靡东北、上海、海南等地,使千万健身者受益。  相似文献   

2.
王瀛  邵今春 《当代老年》2010,(10):32-33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易拉罐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收购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先生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指:您玩的,  相似文献   

3.
劲草 《当代老年》2009,(2):18-19
他出生于名门望族,曾因一首《大风彩招来22年的牢狱之灾;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以《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肋等小说独步文坛;花甲之年,他跃入了商海,靠“出卖荒凉”,他成了中国作家中的富翁,他称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以玩的心态做大事”:70多岁的他喜欢飙车,养着50多条世界名犬,平时喜欢练练书法,遛遛狗;他就是被当地百姓称为“宁夏名片”的张贤亮,一位历经沧桑而又安之若泰的可敬老人。  相似文献   

4.
晓红 《伴侣(A版)》2016,(4):14-16
2015年11月15日,由江苏凤凰少儿出版社发行出版的《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中文译本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声势浩大的发布会现场,15岁的译者苏汉廷格外引人注目,他成为了国内首位完整翻译出世界文学名著并出版的中学生。一时间,苏汉廷被誉为“中学生翻译家”。而他则把这些归功于自己有一位“玩家妈妈”。当初,一开始对英语感兴趣,是因为跟妈妈玩“路牌游戏”,后来爱上英语,更是为了在“影评”上辩论过妈妈,在中考前夕,妈妈更是大胆放手,让他去玩翻译。可以说,是妈妈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促使他一路向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中心表示,苏汉廷的第二部译作也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5.
赵强 《华夏少年》2007,(8):82-83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个“活”字。人物形象鲜活。夏清辉貌不出众,却玩得“疯”,学习也棒。“打狗救友”这件事,更见他的乐于助人,颇有些“侠义”风范,称他为“我”的好“哥儿们”名副其实。另外,文章语言活泼。如描写脱险后,“难道有哪位世外高人,使出了什么独门暗器,击中了狼?……‘跑?那太不够哥儿们义气了吧!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我才不耻于做呢!’”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无邪的童趣。  相似文献   

6.
“躲猫猫”一词迅速在网络上窜红,起因是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发生的一起死亡事件。据当地公安机关通报,24岁男青年李荞明在看守所中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头部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众多网民纷纷质疑:一群成年人在看守所中玩小孩子玩的“躲猫猫”游戏,听起来非常离奇,而这种“低烈度”的游戏竟能致人死亡就更加令人难以置信。于是,一场以“躲猫猫”为标志的舆论抨击热潮迅速掀起。  相似文献   

7.
李蕊娟 《职业》2011,(7):46-48
玩一把新潮,找到减压好办法 吴明伟是北京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月收入6000多元的他,觉得下班离开沉闷的办公室之后应该过另一种生活。2010年6月的一天,他在天涯论坛里发现一个帖子广受关注,该帖子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白领白天上班、晚上出来摆地摊的生活,以日记形式发表,每日更新。吴明伟对这样的生活充满好奇与向往,便开始在网络上寻找类似的案例。这一搜寻,让他知道了生活中还有个“摆客一族”。在影响力较大的“地摊网”上,至今已有67756名会员加入……  相似文献   

8.
黄景祥 《老年人》2009,(4):15-15
每年“3·15”日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前,各地舆论总要掀起一股“打假”热潮。可只要“打假”日一过,假货依然充斥市场。所谓打假,实际上玩的是一出“雨过地皮湿”的游戏。  相似文献   

9.
北岭 《现代交际》2006,(4):70-70
前些日子,我从北京来上海玩。到上海后,我“投奔”了高中时候的同学。我找到他的那天,他正好要去某公司面试,我便陪他一起去,并临时整理出一份蔺历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10.
崔奕  李昕 《金色年华》2013,(7):42-43
在手机上“偷菜”、建“农场”、玩“连连看”…… 很难相信,这150多款手机游戏都出自溧阳农村一个职高生之手! 张亚俊,在中国手机游戏设计界,这个名字无人不晓。他创立的北京啥酷那科技有限公司诞生不过5年,已稳坐中国手机游戏行业第一把交椅。 青年才俊、IT精英,层层光环之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身高1.6米、长着娃娃脸、背着双肩包的“中学生”。从求职无门的职高生,到声名赫赫的“中国手机游戏第一人”,这个来自乡村的“80后”,用10年时间书写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1.
和女儿“过家家”文/陈文芬好多年没有再玩这个童年的游戏了,此番重温,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妈妈,”四岁的女儿刚从幼儿园回来就兴致勃勃地冲我大叫,“我俩来玩过家家,好不好?”“好啊。”我爽快地答应了。有二十多年没玩这个游戏了。一瞬,我突然想起了儿时...  相似文献   

12.
翟宇越来越不像话,他通常是“早晨从中午开始”,吃完午饭后,不是到河边花园里打麻将,就是去找他那几个同样也是靠“傍老”而生活的无聊朋友玩,晚上照例要通宵达旦地上网玩游戏。吕婷婷说:“有几次,我站在阳台上看到他混在一群老人中打麻将,我真想跳楼。”  相似文献   

13.
王瀛 《当代老年》2010,(12):24-25
在北京通州一所安静的农家院里,有个玩泥巴玩了四十多年的“职业老玩童”,他每天日未出而作,日落不歇。夏季,他在烧制枯木陶艺术品的窑前大汗淋漓;冬季,他在滴水成冰的气温下,一把泥一把水地琢磨,手上裂开的口子钻心地痛。他放弃了经商赚钱的机会,躲在工作室研磨枯木陶作品,他经常受邀奔走于各个展会展示作品,他玩的是自己一辈子钟情的艺术。身材高大、衣着朴素的枯木陶第三代掌门人——华绪为先生,为笔者讲述了他四十多年的坚持。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武汉晚报》曾报道了一位孤独老父玩微博的故事。博主“墙角草qjc”,即墙角边不被关注的小草,是一位58岁的独居父亲。张大叔与妻子分居,23岁的女儿与妻子同住,几个月才来看他一次。老人称他为能知道女儿动态才摸索着学会了玩QQ和微博。”有腰疼毛病的他,因关节骨刺不方便长时间出门活动,所以每天在家除了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台旧收音机陪他度过漫长白天。老人其中一篇微博称,“我说自己是空巢老人,女儿不懂。送她出门,我问她几时再回?  相似文献   

15.
少年张伯宏的履历表就像格林童话:当同龄人在为黑色中考焦头烂额时,15岁初中毕业的他远赴洛杉矶学习音乐制作;17岁“洋”装穿在身的他又回国,玩土得掉渣的音乐《北京土著》;在娱乐圈刚崭露头角,荣登中国TOP排行榜第一名时,他又华丽转身,18岁就成为上海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CEO……  相似文献   

16.
卡片风波     
耿扬 《华夏少年》2007,(6):50-52
本学期的最后一件重大事件,发生在最后第二天。 男生 “游戏王卡片就是好,玩来玩去都不爽。我的技术比他高,可惜我的牌太少!”我们真的是“没玩没了”,中午,躺在草地上,特舒服。下课在教室里玩,嘿嘿,上课玩玩,老师也未必能发现啊!真是尽兴啊!  相似文献   

17.
孙焕英 《老年世界》2006,(19):15-16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学校也史无前例地连锅端,钻进了一个芦荡被军管闹“文革”。正在被“清队”、“抓五吆六”弄得洪洞县里没好人之际,林彪出事了。而我们,却因此得福,大概是上面顾不上折腾“臭老九”了。没事干了,就整天学习叠被子,就是用板子拍打,把被子叠得见棱见角像刀切似的,玩华而不实形式主义的魔方(近见报道,有部队已废止了这一套)。一个老教授总因被子叠得不标准挨批。有一次,他不软不硬地对军管人员来了一句:“被子是为人服务的!”从此.学校里就流传起了一句“教授名言”:“被子是为人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十二岁的许玮是这家万维网络俱乐部的常客。每天下午四点放学后他都要和小伙伴到这里来玩一会,不过时间不长,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许玮就会背着书包回家,那时候,他的父母还没有下班回来。许玮对着网吧入口处贴着的标语——“未成年人禁止入内”伸伸舌头,“都是骗人的”。许玮喜欢玩“极品赛车”和“反恐精英”,“杀人的游戏能让他感到兴奋一”  相似文献   

19.
吾乃凡人也。伟人之对于凡人,有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伟人坐轿生,且十有八九是公家的,凡人呢,只能坐“忠车”,得百分之百的自个儿掏腰包。还有,伟人吃了、喝了、玩了人家的,自己非但不掏一个子儿,反道仿佛给人家上了一笔再后.凡人呢,结伟人们记了、倡7、玩了,还难  相似文献   

20.
难以统一的现代人,何以在休闲装上取得共识?在这个世界上,谁不想自由,谁不想漂亮,谁不想拥有青春与健康呢!学校组织春游,大家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见面,人们相互会心一笑,原来,人们不约而同都穿上了花花绿绿、松松垮垮的休闲装。这次春游,玩得开心,也玩得张狂,一种现代感深深地蛊惑着我们。我无法忘却那天的“一致性”.我无法回避对这“一致性”的思索:难以统一的现代人,何以在“休闲装”上取得共识?!不论休闲装是以什么面目出现的,它在今天已有了新的含义。我以为。休闲装的流行,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心情紧张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