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克思的科学的、完整的利润学说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建立的。这是他运用从现象到本质、再从本质说明现象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入研究和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科学成果。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这一科学成果使《资本论》第三卷成为一部“光彩夺目的”和“最惊人的”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299页)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按照马克思生前的托付,在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三卷的过程中,在许多方面补充和阐发了马克思的利润学说,进一步批判了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历史过渡性,从而对马克思的利润学说  相似文献   

2.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用了四十年时间写成的一部关系人类历史命运的伟大著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批判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这以前,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麻痹工人阶级,总是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永恒不变”的“公平合理”的社会。马克思为了彻底戳穿资产阶级的谎言,为了在理论上全面武装无产阶级,在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透彻的解剖,“他从资本主义最单纯的因素……商品开始,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五年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出版一百周年和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一百年前,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公开出版了。如果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无疑是向资产者(包括士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那末,《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肯定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胸膛刺戳的最锐利的匕首。它向人们严肃地宣告,资产阶级丧钟再次敲响,资本主义的整个大厦将要倾倒。同时,《资本论》第二卷的出版也给资产阶级学者的庸俗理论予以致命的打击,因而它同样遭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无耻诋毁。但不论资产阶级及其御用学者采取何种伎俩,《资本论》的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5.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战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工人持有股票、“技术结构阶层掌权”、工人实际工资和福利有所提高等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宣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因而资本主义已经和社会主义“趋同”。面对着这种理论解释,使我们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精辟阐述:“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  相似文献   

6.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得很明白:“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页)由于人们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不同,因而,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产生意见分歧。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第三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四种意见认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本文就《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资本论》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经典论著,它以剩余价值论与新陈代谢论为核心,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人与自然的双重掠夺;提出了“新陈代谢”及其断裂的崭新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与生态危机;预示了未来人与自然统一的生态型自由王国的实现。《资本论》包含着深厚的生态存在论美学意蕴,对于“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1960年4月号日本《经济研究》杂志发表的南克已“战后危机理论研究”一文,介绍了日本战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关于《资本论》危机理论研究和论争的情况。作者把讨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再生产论为中心来讨论经济危机,探讨再生产条件是否“均衡条件”,均衡条件和危机的关系问题;第二阶段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为中  相似文献   

9.
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断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以后在一系列著作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第一次得到科学的论述”的《资本论》中(思格斯语),马克思更透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里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学术界一致认为这句话指明了《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但是,由于这里同时提出了三个具有从属关系的范畴,人们对这些范畴理解不同而引起了争论。分歧的焦点在于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它是不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我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里应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词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本文就这个向题,谈谈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我认为,这个表述是马克思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资本论》的对象所做的科学规定。规定中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放在首位是唯物历史观使然。(我把“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理清马克思与启蒙关系的关键性文本。有一种误解认为,马克思只是延续着资产阶级的启蒙路径,做了简要的修补与完善工作。这种误解极大降低了马克思反启蒙的理论贡献,很容易将之划入一般启蒙思想家的行列。《资本论》作为反启蒙的巨制,直接澄清了现代启蒙的实质就是“资本-启蒙”的模式,在这样的原则高度上,穿透资本建构启蒙的诸多幻象,直接批判启蒙背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资本论》提出超越资本启蒙、重置未来社会的革命,即以无产阶级革命超越资本启蒙。  相似文献   

13.
<正>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是恩格斯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年青的恩格斯用社会主义的观点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这部著作对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克思曾摘记了其中的要点,热情地称它为“天才的大纲”。《大纲》的诞生,对马克思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导致巨著《资本论》的问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颗唐明星。在1842—1844年期间,恩格斯生活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他亲自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详细调查了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直接参加了工人运动。在实践的同时,恩格斯还深入研究了英国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大纲》是恩格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在这一著作中,恩格斯根据自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和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主要  相似文献   

14.
对货币权力的探讨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问题。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将货币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政治哲学诊断。首先,在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语境中,“作为货币的货币”确认并推动了私有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造就了表征个人平等与自由的“权利幻相”。其次,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限正义和本质缺陷进行批判,指出当货币形式过渡到“作为资本的货币”时,交换价值的社会化会使私有财产权嬗变为货币形式的社会权力,形成资产阶级社会的“权力原相”。最后,“作为权力的货币”以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特有的价值形式抽象统摄了资本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环节,并以工资、利润和利息的“合法形式”掩盖了资本增殖的“不法本质”。货币“权利幻相”与“权力原相”的结合在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中具有重要作用,货币权力批判是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现代政治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不朽著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资本论》的问世,象一把利剑刺向资产阶级的心脏,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资本论》的光辉思想,一代又一代地哺育着革命人民,激励他们为推翻黑暗的旧世界,创造光明的新社会而斗争。恩格斯赞颂《资本论》时说:“自地球上有了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上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63页)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研究中,《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一直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因为这不仅是从整体上理解《资本论》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而且是在借鉴《资本论》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新体系的努力中,所必然遇到的一个理论与原则问题。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争议颇多。但其焦点,则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所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一语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上。准确地把握这里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的含义,成为科学地说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关键。自一八四四年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第一次提出“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之后,它被赋予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就像“资本”本身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特别是在资本主义从帝国主义阶段和垄断阶段向新近出现的全球化时期的变化过程中,这样的结构性转变,让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于马克思劳动剥削理论中未曾被注意到的一些与资本主义相关的特征.《资本论》(第一卷)并不是政治著作,甚至也不是关于劳动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失业的书.对该书的再解读需要我们重新理解并重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整全性的再现,而这也需要突破当前对于“再现”问题的认识困境.资本主义之不同阶段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重新回到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以来,马克思的价值转形问题,就不断地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抨击。有的说,《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论与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存在矛盾”;有的说马克思的转形程序有“错误”;有的说总价值与总生产价格相等、总剩余价值与总利润相等是“无法同时实现的”。近90年来掀起了好几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9.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整体。《资本论》就是这一整体的集中体现。《资本论》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经济运动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因此,《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巨著。但是,社会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都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在西欧的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安家落户的国家,仍然有许多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会干扰人们对纯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比较起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为成熟。因而,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时,重点调查研究了英国。对此花费了马克思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一部《资本论》,从逻辑上活灵活现地显示了英国资本主义有机体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