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地区",对付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美国人很自信,也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国家利益至上,首领地位不能丢!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跟着躁动起来,狐假虎威,在南海争吃"唐僧肉"。美国厉害,不服不行。这些年,他先把苏联踢下超级大国的宝座,一家独霸,称雄天下。继而轰炸南斯拉夫,硬是把南联盟给整垮了。接着连续发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最近又炸垮了  相似文献   

2.
人性的光芒     
1944年,担任中国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奉命向美军提供中国日占区需要保护的文物清单和地图,以免盟军轰炸时误加损伤。梁思成希望美军将另两个不在中国的城市也排除在轰炸的目标之外——日本的京都和奈良。  相似文献   

3.
潘占林 《领导文萃》2008,(3):101-104
米洛合维奇真的躲在中国使馆? 美国和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后.各种流言蜚语不胫而走,有的媒体是为美国和北约的全球战略服务,也就为其炸馆行为辩护,事后为其行为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4.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成了最近中国人讨论乃至争论的焦点之一.一派人支持美国,他们支持美国的一切,不问具体细节,因为他们认为美国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另一派人反对美国,这里固然有同情弱者的成分,但主要原因还是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有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因此,中国人关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争论实际上还是中国人关于自己事务的长久以来的争论的延续。做一个粗陋的划分,前一派人主要是民主主义者,或曰人权主义者;后一派人主要是民族主义者,或曰族权主义者。我认为在这个长久以来的争论中,一些其实非常基本、非常简单的东西一直被搞混…  相似文献   

5.
一.德尔斐(Delohi)预测法的历史及本质德尔斐(Delohi)预测法是一种直观的预测方法,是人类最古老的预测方法的科学升华。它的起因是兰德公司在1950年的一项研究计划。当时,兰德公司受美国空军委托进行一项预测,该计划称为“德尔斐计划”。其研究的内容是“从一个苏联战略计划者的观点来看,应如何选择美国工业体系总的最佳轰炸目标,并且估计出,使美国工业产量减少到预定的数量所需的原子弹的数目。”尽管苏联的原子弹进攻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而且,前苏联早已解体,但兰德公司在1950年所做的研究确是卓有成…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领导者》2006,(2):59-60
一、蒋介石发妻是怎样被日军炸死的? 1939年2月12日,日军出动6架飞机对浙江奉化县偏僻小镇溪口进行轰炸,目标直指时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故居。当时,时任浙东驻军司令的王载扬老先生曾亲历此亨,记者专程对他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7.
白马 《领导文萃》2009,(2):59-62
2008年8月8日当地时间15时50分,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的装甲部队越过北高加索山开进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地区。俄空军轰炸了格鲁吉亚纵深的军事目标,俄黑海舰队封锁了格鲁吉亚海岸。俄军以74人阵亡,171人受伤,19人失踪的代价.击溃了8000多人的格鲁吉亚军队的抵抗,  相似文献   

8.
正原外交部长李肇星的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近日出版,书中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外交风云。"炸馆事件"逼克林顿写检讨在我担任驻美大使的三年里,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这一重大事件。我是那天下午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看到我驻南  相似文献   

9.
霍金难题     
《领导文萃》2006,(9):1-1
灾难七月。7月12日,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冲突爆发,中东火药桶的另一根导火索点燃。轰炸,死亡;再轰炸,再死亡。呼吸间仇恨与疯狂成为生命的主宰。一个黎巴嫩人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生活:“在和平期间让我担心的一切现在似乎都已经无关紧要。相信我,  相似文献   

10.
正智能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碎片化。在互联网信息每时每刻的轰炸下,我们只能碎片化地工作、沟通、思考。想要在碎片化的时代有效管理时间和精力,就必须学会深度工作。这种深度工作的能力,是我们真正稀缺的能力,而且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具价值。1.工作要深入。首先,根据工作的性质,列出你的目标清单和工作日程。注意:目标要明确,日程要可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领导文萃》2012,(11):37-38
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他作战勇猛,性情幽默,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浑身也洋溢着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较晚。美国刚参战的时候,由于一些新入伍的年轻士兵缺乏作战经验,加之当时德军在北非  相似文献   

12.
方鑫  王强 《领导文萃》2006,(2):98-101
所谓伤亡观,是指人们对于战争中伤亡问题的看法。美军历来对战争中的伤亡问题格外敏感与关注。纵览美军各个年代、各种版本的作战条令、作战纲要等出版物,“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的字样频繁出现。美军伤亡观与军事决策美军伤亡观是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在战争领域的反映,不仅是一种战争发展观,也是一种战争效益观和战争文化观。伤亡观是战争实践的产物,是对战争规律和趋势的理性认识。作为代表人物,美军退役上校特雷弗·N·迪普伊研究了16世纪以来战争中的伤亡数据,并从中发现了伤亡率的变化规律,即战场上的伤亡随时代的发展而下降。他绘…  相似文献   

13.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中有重要作用。随着人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防的应用日趋广泛。但从整体情况看,人防计算机网络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网络安全工作明显滞后于网络建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防信息化建设中的推广和应用。本文从一名从事人防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的角度,针对现阶段人防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从8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战争与金融     
如今,"金融战争"被作为国与国之间一种新的区别于过去传统战争的博弈方式,被各国政府和学者高度重视。不少学者认为,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大国之间,已经不太会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通过传统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各自制造的金融炸弹去轰炸对手。世界上,有个国家,特别会创新,那就是200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国。当我们否定传统战争,开始着力研究现代金融战争的时候,美国又为金融战争找来传统战争作为援助。当我们抛弃传统战争,着力深入研究金融战争的时候,我们又被自己的思维局限了。本文通过对两场传统战争的研究,揭示战争与金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漯河市人防办在省人防办、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的领导下,在陈长德主任的带领下,以“一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人民防空法》及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实践“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紧紧围绕省人防办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人防工程建设和通信警报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人防机关建设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地进行,人防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走在了全省人防系统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刘明福 《领导文萃》2014,(18):114-119
正引言强权+阴谋——美国外交的战略特征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对美国和平演变中国的战略设计,对美国西化、分化、弱化中国的阴谋诡计,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但是,近年来中国一些"精英人物"却要求中华民族"要消除‘美国阴谋论’"。还有的中国"专家"提出,对美国的研究,要"超越阴谋论"。为什么?他们考证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特征,是强权而不是阴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领导者》2006,(11):38-38
禹城市人防办在成立仅一年多的时间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人民防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打基础、理顺关系,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人防各项工作,团结务实促发展.开拓创新铸辉煌,全市人防事业迈入了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2006年获德州市人民防空工作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8.
一、对我国加入WTO应抱谨慎乐观态度 朱镕基总理和克林顿总统4月10日在华盛顿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美国表示坚定地支持中国在今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双方还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此举表明我国加入WTO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但从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及最近美国国内出现的有碍发展中美关系的言行看,中国加入WTO又增加了一些复杂因素。此外,中美双方有关中国加入WTO的一揽子协议,目前仅达成一个农业合作协议,其他谈判尚无结果。因此应对我国年内加入WTO抱谨慎乐观的态度。尽管如此,我国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应抓紧时间,积极做好加入WTO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得到美国广大企业的青睐,被誉为"管理中的管理"。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何优缺点,如何实施目标管理,我国企业在运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下文和您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青翼 《领导文萃》2014,(16):48-51
正战后第一代——亚声速战略轰炸机的巅峰二战结束之后,由于共同敌人的消失,东西方之间的铁幕合拢了。漫长的冷战中,美苏两国不仅竭尽全力发展可以毁灭对方的核武器,也大力发展了当时核武器唯一有效的载体——战略轰炸机。由于喷气发动机的发展,设计上采用临空轰炸的亚声速战略轰炸机发展到了巅峰状态,其中以美国的B-52重型战略轰炸机和苏联的图-95重型战略轰炸机为其中的主要代表。虽然好战鹰派所预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直没有爆发,但在战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