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把《墙》看成写实作品,认为它“反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判定小说主人公伊比埃塔是“革命战士”。本文认为,《墙》不是单纯的写实小说,伊比埃塔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革命战士。《墙》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理念作了生动表现。小说在具体描写、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主题意象上都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萨特是一位融存在主义哲学与文学于一体的大师。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人道主义,这是自始至终贯穿在萨特小说创作中的一条中枢神经。萨特存在主义小说敢于揭示世界的荒诞性,表现出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而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偶然性思想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说的批判性。但作为透视荒诞世界的一面麾镜,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仍具有警示作用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作品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思想,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命题,可以为我们解读《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里形象提供全新的视角。哈里长期生活在自欺之中,贪图享乐,将自己的堕落归咎于情人海伦的富有,直到生命走到尽头他才幡然醒悟。哈里的人生悲剧充分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关于"自欺"、"自由"和"焦虑"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法国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西方后现代派文学中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与萨特齐名的加缪的代表作《鼠疫》就是对存在主义文学家“荒诞与反抗哲学”的文化阐释。本文从创作四要素即作家、作品、世界、读者四方面展开论述。透过长篇小说《鼠疫》这一斑窥视了存在主义文学全豹的哲学意义、艺术价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文兴、七等生、丛甦等台湾现代派作家代表了最为彻底的“西化派”。王文兴的代表作《家变》宣告了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摒弃和背叛,艺术上借鉴了意识流和存在主义小说的技巧;七等生的代表作《我爱黑眼珠》则是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形象化诠释;丛的《盲猎》思想上受存在主义哲学中虚无主义的影响十分明显,写作手法上显然受卡夫卡和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自由"观及其所涵摄的"焦虑"与"自欺"情感逻辑,是其诊断与治疗反犹主义与反黑主义的基本哲学武器。正是通过对种族主义的理论思考与行为实践,萨特建立了与黑人存在主义哲学及其艺术的广泛联系,并在事实上影响了20世纪黑人存在主义哲学艺术的基本观念与创作导向。  相似文献   

8.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在哲学视角上体现了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欺"理论和"他者"理论,处处流露出莫里森对人类,尤其是黑人生存环境和命运的思考,阐释了个体不同的选择行为会造成不同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9.
在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剧作《玻璃动物园》中,女主人公劳拉在剧终没有收获圆满的爱情,由此为她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性的面纱。威廉斯曾在他的自传中表露出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深深地着迷,基于萨特对三个哲学概念——自欺、处境、自由的定义,探讨劳拉人物命运的存在主义特征,以此来重审劳拉的命运,从理论上对思考她在全剧中成长历程的完满性、人物命运的喜剧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萨特以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为立论基础,建立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他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解读,目的是为了超越马克思主义。对萨特存在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观我们要合理评价,因为这种理论既不是马克思主义,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但有其一定的合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哲学作为具有统领性和整合性的学科,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及日常行为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萨特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学说等思想,对于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指导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巨大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哲学对人生的重要性,了解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尤其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让当代大学生们能够从存在主义思想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存在主义哲学在20世纪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使一些作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代大家的美国著名小说家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其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思想也是随处可见的.他的著名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实则就是一部表现存在主义哲学的现代寓言。众所周知,海明威写作《老人与海》的本世纪50年代初期,正是萨特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欧美大陆影响甚巨的时代。海明威这个不仅与欧洲文化(尤其是法国文化)有着天然联系,而且亲身经历了欧洲大的历史变动和思想破灭的作家,受到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艺理论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本文从大的方面把握,主要探讨了有关萨特文学本质、文学功能、文学接受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声中,人类在法西斯铁蹄的践踏下度过了地狱般的岁月。在战争即将结束的年代里,面对满目疮痍的星球,存在主义哲学的一代宗师萨特痛感世界的荒谬,创作了哲理剧《禁闭》,对人类的境遇作了存在主义的描述。应和着他的咏叹,以贝克特  相似文献   

15.
萨特的独幕剧《间隔》(1944,又译《禁闭》、《禁止旁听》等)是一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存在主义名剧。一上演,便震动了巴黎的公众,使他们从因战争毁灭了的信仰中开始解脱出来,重新感受到一种新的价值观。因此,这个剧本很快风行欧美,给苦闷彷徨中的观众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萨特在剧中通过三个性别不同的孤独者与怯懦者的灵魂的相互撞击、折磨的悲剧,作出了“地狱,就是别人”的富有哲理性的论断,成为描述资本主义社会里人际关系状况的一句存在主义名言。  相似文献   

16.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战后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人的自由是他的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受人欢迎的主要原因.萨特关注人的自由本质,倡导自由选择,积极行动,虽然在后期他的自由学说几经修正,不断增添马克思主义的客观内容,但自由问题一直是他哲学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7.
里尔克的现代派诗学对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思潮有着重大影响。里尔克的诗学直接促成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发生诗性思维的转向,同时它也间接地影响了萨特的文学创作和前期存在主义思想。不过,海德格尔与萨特在接受里尔克诗学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苍蝇》是一部存在主义在戏剧上的代表作.对于萨特的这部早期作品,一般都是从存在主义角度来理解,因而都忽略了马克思对他的影响.本文作者在对《苍蝇》同时期的萨特思想及其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比较分析之后,联系萨特晚年的自述,确认萨特此时不仅接触过马克思著作,而且不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的影响.就《苍蝇》而言,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贬损神道;(2)超越“彼岸”;(3)重视实践.  相似文献   

19.
阿尔贝·卡缨认为:“文学从来都是形象的哲学。”这种看法完全适合于思想家让—保尔·萨特。萨特1974年8—9月在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最后一次谈话中说:“我要在提出我对世界的看法的同时,让我的文学作品或随笔中的人物,按照这种观点生活,我是在给我的同代人描述这种观点的。”可见,文学是萨特用来宣传自已的存在主义哲学的工具。1975年,米雪尔·贡塔问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是:“政治和哲学。”事实上,文学不仅是萨特参加当代社会政治斗争的武器,也是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媒介,萨特毕生对它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波伏瓦在她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他既喜欢司汤达,又喜欢斯宾诺莎,他拒绝把哲学同文学割裂开来。”(《一个循规蹈矩的女子的回忆录》)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人学化"的存在主义。其积极方面的意义是激励人通过不断的自由选择和自主行为,去创造"价值",体现"人"是其所是的精神本质;其核心内容是"存在先于本质"、"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可以进行自由选择"、"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等三项基本原则。萨特的文学创作都是为阐释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服务的,其"境遇剧"代表作《死无葬身之地》更堪称发挥了这种阐释功能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