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继承并发展孟子的“求其放心”、朱熹的“革欲复理”和王阳明的“致良知”,李二曲提出了“悔过自新”说。这一思想以“有过则改”为立论根据,以“人德之门”为德育功能,以“立人之本”为形上追求,强调在“日用常行”中躬行践履,在“起心动念”处下工夫。从而,“悔过自新”说将儒家“反省内求”的自我教育原则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也使二曲从“寒饿清苦”“名字无考”的一介平民走向“耿光四出”的“圣贤”之路。  相似文献   

2.
通常所说的“悔过自新”难以有效地发挥修身的功能。明末清初的著名儒者李颐将“悔过自新”改造为一种积极而简捷的修身思想与方法。通过汲取其中的精华并加以适时改造,“悔过自新”可以成为一种适合在当前社会进行倡导的修身思想。“悔过自新”的修身思想兼有理论性、现实性与可操作性的特点,它在推动个人复归其善良本性从而实现“人与自身”和谐的基础上,能有助于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二、以“悔过自新”标宗的心性修养论李顒亲自写作了《悔过自新说》,标出了他的心性修养论的宗旨。他说,“古今名儒,倡道救世者非一。或以主敬穷理标宗(按指朱熹),或以先立乎大标宗(按指陆九渊),或以心之精神为圣标宗(按指杨简),或以自然标宗(按指陈献章),或以复性标宗(按指李翱),或以致良知标宗(按指王守仁),或以随处体认标宗(按指湛若水)……虽各家宗旨不同,要之总不出悔过自新四字,总是开人以悔过自新的门路。但不曾揭出此四字,所以当  相似文献   

4.
在清初学术界中,李二曲以思想上兼收并蓄著称,在继承陆王“先立其大”、“致良知”的本体论思想的同时,更注重从工夫论上融合程朱、陆王,不仅体现在学界多关注的“悔过自新说”上,还在于“慎独”、“静坐”、“主敬”等工夫修养方法,有助于调和或平息宋明以来的学派论辩,在清初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二曲悔过自新说之诠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大儒李二曲为了对治时代之“过”,在反思理学及整个传统学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悔过自新”说。该学说以人性本善和“人皆有过”作为“悔过自新”之可能和必要的形上根据,赋予了“过”以普遍和形上的内涵,并将消极意义上的“悔”改造为积极的修养方法。在工夫路径上他强调自策自励,要求从转念做起,将慎独、静坐的工夫与人伦日用中的磨炼合为一体。经由悔过的工夫,二曲要实现一种“新”的成己成物打通、内圣外王合一的理想的社会人生图景。这是该学说的终极人文关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走了不少弯路──常常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效率要真正得到提高,必须根据母语学习的基本规律来办事:第一,是发挥母语的习得优势(求“速”);第二,是发挥母语的情感优势(求“趣”);第三,是发挥母语的应用优势(求“活”)。语文教学改革要稳步前进,必须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吸收中重整合。  相似文献   

7.
图书发行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这是社会主义图书发行出版事业人所共知的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做到“两个效益”兼顾,却始终是个难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乃至忽略社会效益,也就成了图书出版发行工作的实际问题。面对“两个效益”都必须搞好的目标,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作为策略,可以有各种选择,比如抓畅销书的出版发行;抓教育口教学图书的出版发行;抓精装、豪华本经典著作的出版发行;抓各种工具书的出版发行等等。这些经营策略在某一个时期都曾有过成效,但又都有致命的弊端,就是往往使出…  相似文献   

8.
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第二篇文章,就是邱汉生先生的《关中大儒李颙思想再探》。李颙是明末清初关中著名学者。他的思想,以“躬身实践”“悔过自新”为宗旨,在当时独具特色。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学髓》、《反身悔过说》、《观感录》细致入微地剖析了李氏思想,比较了明末清初三大儒的异同,揭示了李颙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的“说”描写丰富多彩,是对先秦史传文学“说”描写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先秦以降我国史传性文学作品代代相承的说境和说辞描写,实是民族的重说文化传统的文学表现。史传性文学作品的说描写,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学功能,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认知功能:重说文化实即求真、求各、求美的文化,体现着我们民族对真、善、美至高境界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0.
学团工作落实“861工程”,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力求做到“穗、实、干”,即稳中求生存、实中求特色、于中求发展。“861工程”不仅立意高、提法新,目标明确具体,而且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三个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前人从“实事”中“求”出的“是”。不能把实事求是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立起来。实事求是不是一切由自己从头“求”起。离开具体分析照搬“本本”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二、现实中有不同的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二者脱离,发生矛盾也有不同情形,既有理论脱离实践,也有实践脱离科学理论指导。将实践检验理论和理论指导实践当作理论与实践之间双重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去把握,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三、“务实”和“务虚”不是两种对立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而是两种不同内容的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务实和务虚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颙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对近期刊行的《李颙评传》的评论,就李颙思想研究中几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迄今未予纠正的史料讹误做了澄请.作者认为,“悔过自新”说只是李颙的早期思想,用以概括其全部学术主张是不妥当的;在李颙的整个思想体系中,“明体适用”学说才是真正成熟的、最有历史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李(禺页)吸收了阳明的“致良知”学说,以“致良知” 为本体,并以朱子“主敬穷理存养去欲”的工夫对其加以补救,但他所谓的朱子的工夫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王学化了的。在以“致良知” 为本的基础上,李(禺页)提出了“悔过自新”说,更进一步体现了其以王学为本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4.
要让一个求你办事你给办了的人说你好很容易,要让一个求你办事你没给办的人说你好却很难;要让一个在你的审判中赢了官司的人佩服你很容易,要让一个在你的审判中输了官司的人佩服你却很难。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全国模范法官宋鱼水,就能做到这样一点。求她办事她没给办的人说:“我不怪你。”在诉讼过程中曾经非常恨她的当事人,事后给她寄来贺年卡:“是您启发了我怎样做人。”在她的审理中打输官司的一方,给她送上锦旗:“辩法析理,胜败皆服。”一个经常和她打交道的律师,对她这样评价:“在你这儿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  相似文献   

15.
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诸子百家既相互排斥,又互相融摄,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理论有着明显的道家影响痕迹,主要表现为:君道同体说;“道理”范畴的提出;文化专制说;尚法不尚贤;反对“前识”的认识说;“誓不两立”的矛盾说;“无为”的术治论。  相似文献   

16.
全面准确地把握“求女”喻意,对于了解屈原《离骚》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求女”喻指什么?众说纷坛,其中“求贤说”与“求君说”最有代表性。本文评述二者的偏颇性后指出:“求女”即为追求“美政”理想。  相似文献   

17.
在儒家的视野中,“变”是历史的通则,历史之“变”具有循“反”而变、变不逾“常”、顺“势”而变、变中求“善”等特点;文章对儒家关于历史之“变”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李二曲先生是关学的继承者,他批判了“游学无根”、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崇尚实务。他一生清贫,拒荐不仕,终生讲学,传播其以“悔过自新”、“明体适用”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人人修养自我,注重实践,不务空谈。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其教育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议“语言世界图象”薛效贵教学、阅读中,常可碰到这种情况: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各民族之间所用的方式不同,即呈现出语言的多元化现象。譬如,表达“因小失大”这一意思时,汉语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维吾尔语说“为寻钮扣,丢了骆驼”;英语说“怕核丢苹果”;...  相似文献   

20.
关于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在编辑学界,还存在很大争议,主要有:1.“纯理论学科”说;2.“纯应用”说,即“技术科学”说;3.“理论加应用”说(即“三性”说);4.“理论为主,应用为辅”说;5.“三结合”说;6.“边缘学科”说。“编辑学是一门技术科学”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编辑学主要是研究人作为活动主体的内在文化规律;“三结合”把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和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混为一谈了;“理论加应用”,即“三性”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