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述强 《中国民族》2008,(12):53-54
仫佬山乡很美。在中国南方九万大山南沿地带,从广西西北部历史文化名城宜州的小龙村出发,往北直到罗城龙岸镇的北源村止,有一条150华里的锦绣长廊。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仫佬山乡。全国60%以上的仫佬人聚居于此。这里,青山环绕,重峦叠嶂,丘陵纵横,林壑幽深,奇境妙景,层出不穷,其间点缀着一块块肥沃的平地,淌着几条清清的河流。  相似文献   

2.
徐正荣 《中国民族》2007,(11):62-62
四川省兴文县先锋苗族乡大元村过去是高寒边远贫困山区的特困村。该村248户人家,总人口928人,苗族人口占44%,人均耕地7.8分,1978年人均纯收入32元,人均占有粮食100多斤,老百姓点的是煤油灯,住的茅草房。村里无集体企业和集体经济,村集体欠账10多万元。当年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有女不嫁吴家沟,一年四季冷嗖嗖,白天去背煤炭卖,晚上围着火柴兜”。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伟人还是凡人,当他降临人间时,那第一声啼哭,让人听起来都是甜蜜的。那是小家庭爱的结晶啊! 罗素琴,这位妇产科医师,便是迎接婴儿第一声啼哭的使者。三十多年来,她辗转在红水河上游的千山万(?),为壮、瑶、苗、布依等民族的小家庭增添着爱  相似文献   

4.
一座绿树环抱的农家小院,两间简朴而整洁的房舍,61个山里孩子,5个比孩子大不了多少的教师。这就是湖南常德县草坪乡私立清泉中学。它的创办人是25岁的回族姑娘马兰花。马兰花从小就立下志愿,长大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上大学的愿望未能实现,她没有灰心。她找到本  相似文献   

5.
情随大兵入苗寨1976年6月的一天,在通往古丈县叭喇村的崎岖山路上,正行走着一对青年男女和一个老太太,他们是刚从广东退伍回乡的苗族小伙子龙巴进及其广东籍妻子邓雪英,老太太是邓雪英的奶奶。今天是老奶奶特意陪送孙女来苗寨叭喇的婆家。邓雪英,1953年生于广东省龙川县,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村办企业做工。由于经常帮助当地驻军做事,结识f勤劳、憨厚、朴实的湘西苗族军人龙巴进。龙巴进经常给她讲湘西大山的雄奇、溪水的清澈、木楼的隽秀、土地的沃美及苗家的风情。苗家小伙子的点滴叙说,激发厂南国少女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彼此的爱恋…  相似文献   

6.
帕米尔高原上的江南塔吉克族是我国一个人数较少的兄弟民族,有一万五千多人,世代居住在新疆西南的帕米尔高原一带。这里号称“世界屋脊”,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境内,就有拔海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峰几十座,其中包括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拔海八,六一一米)和中国女子登山队在上面创造了集体登山世  相似文献   

7.
山乡新气象     
<正>中国地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虽给交通运输和工农业发展带来困难,但山区可提供丰厚的林产、矿产、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多种有益条件。因此,山乡的开发、建设与保护,关系着国家全面与持久的发展格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山乡新变的题材,得到了几代画家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迎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时代以来表现山乡变化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中,中国艺术家关心生态保护、科技致富、脱贫攻坚,以及为村民办实事,这些均在众多的美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而形象的表现,构成了新时代美术作品中的山乡新气象。就山乡新变的意义而言,美术家可借鉴的成功之处在于挖掘和表达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通过最为着力的创作导向、审美取向焕发新的光彩,使艺术趣味与时代使命密切互动,使作品洋溢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展现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光明图景。  相似文献   

8.
李立 《民族论坛》2014,(9):F0002-F0002
9月21日,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在湖南省民宗委主任徐克勤陪同下,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考察。 在湘西,罗黎明一行首先考察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花垣县边城镇隘门村的保护情况,并与3万多名各族同胞一起参加赶秋节暨苗绣展示会。在张家界,罗黎明一行首先来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杨家坪村考察,了解该村近年来致力于土家族特色村寨恢复与建设的成果;随后来到位于武陵源区索溪峪土家族乡的张家界禾田居度假酒店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
花山壁画赞 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明江东岸,在一堵书百九十米、高二百五十米的崖壁上,绘着高团四米、宽一百三十五米的壁画,是壮族古代刘的文化遗产之一·一明江两岸层峦叠翠,座座崖壁峥嵘、挺拔,在那气势磅礴千姿百态中,最令人注目的是花山壁画。谁登悬崖挥彩笔?谁蘸江水调丹砂?壁画作者未留名,几多优美传说难记下。画中储色的人、兽、器皿,粗犷、朴素、健美真潇洒,跃马横刀的武士雄姿抖擞,盛装歌舞的妇女裙据飞花。一个个铜鼓眶呕有声,一面面铜锣档档敲打,象胜利的会师,丰收的集会,洋溢生活情趣,迸发战斗火花。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创造…  相似文献   

10.
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组通户,一幢幢漂亮的房屋掩映在红花绿叶中,如画的土家田园风光尽显古城村特色民居风貌。2009年8月4日,恩施土家族苗族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19日,正在赶街子的人流中,广播喇叭大声报讯:再有三天,亚运会就开幕了.刚刚还在为五分一角地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们,此时春风满面,互相邀约:“22号,来我家‘参加'亚运会.”我们家乡安龙县龙广山镇,是广西、贵州两省交界的民族杂居之地,四周群山簇拥;山上山下48个村寨.每到赶街天,人如万马归槽,千河涌海,浩浩荡荡,似雷公滩的惊涛拍岸,十几里外犹听得轰隆隆的闹声.这天,我爹满街子窜,终于找到了来赶街的我的岳父:“嘿,还是找到你了,好!”“啥子事,忙得你汗水淌?小两口闹架了?”“没闹架,是闹亚运:请你22号来我家‘参加'亚运.”  相似文献   

12.
在辽宁省桓仁县向阳满族乡,满族父老乡亲没有不知道乡信用社主任、农金员孟宪友的,没不叫好的。年已53岁的孟宪友,里里外外一把抓,全乡信用扶贫工作一身担。几年来,全乡九沟十八岔,都有他留下的足迹和洒下的汗水。仅1987年,他一个人就包扶了57户贫困户,年末有42户脱贫,其中有9户人均收入多达700元以上。人们说:“老孟为全乡困难户脱贫,真是跑细了腿,操尽了心,把一片真情洒遍了向  相似文献   

13.
2004年暑假,我受命在张家界摄制电视纪实片《张家界土家风情》(以下简称《风情》)。经过一个暑假跋山涉水的拍摄,加上一个多月的编辑制作,终于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长达41分钟的《风情》片的摄制任务。一位从事土家族研究的老教授看了《风情》片后对我说:“这个片子里的许多镜头,  相似文献   

14.
我那鄂西南大山深处的家乡是平静的,它有一个充满想象和诗意的名字:望坪。离乡十多年,真正让我魂绕梦牵的是故乡至今越来越少见的一些土家族的风俗和仪式。“偷”龙杠龙杠是办丧事时专门用来抬棺材的一根长木头。长约4米,直径约20厘米,且下上一般粗,这么笔直粗壮的树不容易找到。在鄂西南的土家族地区,龙杠是办丧事时的必备之物。前几年的一个初夏,父亲捎信来说女祖祖(曾祖母)病重,我匆忙请假赶回家,祖祖已不能开口说话。当医生的幺爷爷说:恐怕捱不过10天了,准备后事吧!一大家人便开始紧张地忙碌起来,女人们开始准备办丧事的酒菜;男人们则忙…  相似文献   

15.
很多读者喜爱本刊的《居京五味》专栏。不过,也有反映:《居京五味》好是好,但只写住在北京的。据此,遂易名《人在旅途》。栏目名称改了,宗旨未变,只是范围大了许多。这就更要靠热心的作者、读者大力培植了。否则,光靠编者,那9千万茫茫人海中,又写谁呢?  相似文献   

16.
你知道阿西吗?阿西,又叫谭文西,是闻名中外的毛难族小画家。1978年,在芬兰举办的第四届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阿西画的《桂林山水》获得一等奖。当时他只有7岁。小阿西不仅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也是毛难族人民的骄傲! 你知道卢金光吗?他是全国青年新长征突击手,毛难族业馀气象员。小卢从1975年底起,自己动手在毛难山乡办起了业余气象哨,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决心要“管天”。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小卢终于掌握了天气预报的本领,为预测毛难山乡多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班在沈阳师范大学隆重开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乔晓光教授、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辽宁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关东风情民间剪纸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是将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剪纸艺术与关东风情相结合,依托东北地区的地产资源和文化资源,立足于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富的民族形态、鲜活的民俗风情,将非遗传统技艺和当代剪纸艺术形式相融合,将关东风情剪纸建设成为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为东北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艺术造诣,又有创新意识和时代感的艺术精英,创作一批极具地域风情、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力作,进而推动东北民间美术文化事业稳步前进与发展。以此为契机,引发了对关东风情剪纸课程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巍巍武陵山下,苍山似海,海中掩映着金丝桐油的故乡——来凤县. 来凤,虽属老少边穷,但曾是绿色的.全县总面积20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占62.7%.绝大部分土地分布在700米左右的坡上,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杉、松、  相似文献   

19.
独龙族风情     
彭义良 《民族论坛》2006,(5):F0004-F0004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人口约5800多人,千百年来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的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与优良淳朴的道德观念。独龙族风情@彭义良  相似文献   

20.
湘西保靖县城北26公里的普戎,是土家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秀美怡人的自然景观,而且有醇如酒、甜似蜜的人文景观.用“花花轿”迎娶新娘,便是有独特风趣的人文景观之一. 普戎新娘出嫁前,最讲究的是“哭”,叫“哭嫁”.此地风俗:丧歌喜哭.嫁前数日或月余,就开始“哭”.“哭”时,还有女伴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