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起澳大利亚,人们会想到她是一个只有200多个春秋的国家——那是历史;也会想到这里关于是继续留在英联邦还是成为独立国家的公民投票──那是政治;还会想到该国拥有比人口多6倍的绵羊和高品位的矿石──那是经济;当然更不会忽略澳大利亚所倡导的多元文化政策,还有那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和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是自然的精灵,是社会的主体。所以,笔者今天要略去那些人们熟知的内容,专门谈谈关于人的话题。这方山水养育的英高人 澳大利亚的国家和文明,是和殖民主义的海外扩张…  相似文献   

2.
泸沽湖畔“首长一号工程”之后文/邓万祥川滇共辖的泸沽湖,是人类母系社会的最后一块领地。那远古漂来的猪槽船,那喇嘛教的晨钟暮鼓,那女权维系的母系大家庭,……构成了“东方女儿国”的无限神秘,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公元1996年初,泸沽湖发生了历史上亘古未有...  相似文献   

3.
韦颖琛 《中国民族》2023,(4):112-116
<正>绿油油的稻田承载着农人的希望。春天,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遍布山坡平坝的稻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农民正在以人工或机械化方式忙碌地插秧。隆安位于广西西南部、右江下游两岸,有着“中国那文化之乡”的美誉。这里河道纵横,湿地密布,水、土、热资源丰富,发展稻作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孕育出了极具特色和价值的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那”是壮语,意为水田、稻田,“那文化”就是壮族的稻作文化。隆安“那文化”底蕴深厚,被著名学者梁庭望先生称为“壮族稻作文化最集中、最灿烂的展示地”。2015年,隆安壮族“那文化”稻作文化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时生活在湘西崇山峻岭中。在那封闭的年头,乡村人很少有机会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主要靠这么几条渠道:听歌唱歌,看电影,从书本中获知,听参军出过远门的人讲。那时候,那首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民歌曾激发了我对外面世界的无穷幻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十三四岁年龄,对姑娘小伙子男女之事朦朦胧胧的,更感到神秘的是那“遥远”二字的深邃缥缈。那是一首流传在青海的歌,我不知青海有多远,感觉仿佛在天边。运动的发展增开一条了解外界的渠道,听去过北京串联的同学讲…  相似文献   

5.
陆中午 《民族论坛》2003,(8):54-54,57,58
走进通道侗乡,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是那淳朴、浓厚、神奇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6.
国政 《民族论坛》2001,(1):32-33
我儿时也好文学那杯酒,常和小伙伴们躺在草坪上说家乡出的大文人,就说到孙健忠、石太瑞。那时说到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仰头看星星,遥远而亲切。如今不用仰脖子那么累了,却也难得见上一面。那日,孙健忠说你小子的名字天天听到,就是见不着人。这不,自那以后两年我们又没见过面了。  孙健忠永远是一脸的灿烂。他贪杯中之物,却又上脸,酒后面泛桃花的他话便更多了些。有的文学青年问他文学是什么,他说那是菩萨的球----人雕的。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有家杂志发了他的一个专访,其中说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孙健忠有一回去土家山寨走访…  相似文献   

7.
让一小部分人先富起来,谁不想加人这“一小部分”?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劫抢偷盗,那是暴力致富;欺世盗名、蒙骗拐诈,那是欺骗致富;苦心智,劳筋骨,那是勤劳致富;靠官位,仗权势,那是权力致富。自然,我们提倡勤劳致富,反对暴力、欺骗致富,更痛恶权力致富。广西靖西县城有干部嫁女,请柬发出二三百张,婚庆日却有20桌席没人来坐─—100多人拒宴,当然意味着百多人没有送礼或红包。赔了三四千元。依照俗例,官员的面子是不该驳的,但是有那么多人不领情。这是人们对社会不正之风,包括以权…  相似文献   

8.
梦回青藏路     
梦回青藏路赖凡英又是月圆的日子,分外圆润的月儿尽情地流泻她的光辉。清清月色下,恍然间,仿佛又回到那魂牵梦萦的青藏高原,那儿,也曾是一轮明月……那是在去年的八月,我坐在由两司机轮着开的格尔木到拉萨的双班长途。炎炎的高原烈日毫不容情地熔化着沥青,迤逦蜿蜒...  相似文献   

9.
魂牵梦萦的家郭桂芝我在新疆安家落户已经30年了。然而我现在要说的,却是我们所共有的一个维吾尔族的家,那就是托乎提汗阿帕一家。也许你会奇怪,一个天津来的汉族女同志,怎么有一个维族的家?每次我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心情激荡,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那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邵阳(南路)地区与稻作有关的语词与壮语的对比研究认为, 壮族的“那”文化即稻作文化在我国南北交往的长期历史中,吸收了中原汉族的旱作文化;另一 方面,“那”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江南汉族稻作文化的形成,成为江南汉族稻作文化的有机组成 部分。湖南邵阳(宝庆)南路地区,曾经是壮汉两族及其先民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地方,可以说, “那”文化深深地融进了这里的汉族稻作文化,成为它的筋骨和血液,邵阳(南路)话中的壮语 成分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11.
老皂角树     
老皂角树陈哈林资丘街头的那棵老皂角村怕是有2000年了吧。然而就是那皱儿巴几的皂角树却成了资丘人永恒的话题,他们象谈论女人一样的说资立老皂角树,有滋有味的,绘声绘色的……或许老皂角树下有一些美艳故事吧,美艳的故事有,但更重要的这资匠的老皂角树是资丘的...  相似文献   

12.
梁黎 《中国民族》2014,(4):43-45
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一本2008年出版的《国歌合唱团团刊》。当场,我就被团刊上那56张充满阳光的笑脸所震撼——这本画册记录了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歌合唱团选手的故事。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口含玫瑰花的维吾尔族女孩。那就是你吧?  相似文献   

13.
建个网站叫“雪域风情———告诉您一个真实的西藏!”西藏———一个令人神往的圣地,那白雪那蓝天那太阳那藏民还有那动人的歌声,很久以来就在我心里绰约生姿,有时想起这神秘的远在尘嚣之外的“世外桃源”,我就按捺不住甚至连血液都像要沸腾了。为了踏上这块圣地,我...  相似文献   

14.
佟伟 《中国民族》2007,(2):24-26
每年腊月,总会有一种牵动心弦的情愫,那是老家屯子里漾出的笑脸化成了一阵风推着我的心,梦游般年年于此游荡……这是辽西的一个村子,满族和锡伯族人较多。  相似文献   

15.
谈酒鬼     
酒鬼,这个名词听起来让人牙齿打颤。不做酒神,不做酒仙,偏做“酒鬼”,这就是湘西人的独特。在那片有着许许多多的人都爱枕着唐诗宋词睡觉,喜欢嚼着沈从文的文字下酒的地方,“酒鬼”这个名字的确意味深长,就象湘西那地方的气质:既人文,又蛮荒;又象湘西那地方的人的气质:既温婉,又强悍。所以,“酒鬼”的确切表义应当是:鬼到大俗处,就有了神气和仙气——真正地俗到极点,就登了大雅。   “酒鬼”是湘西一家著名酒厂生产的一种酒的名字——虽然“酒鬼”已经很有名声了,但作个解释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毕竟有很多人不喝酒。但…  相似文献   

16.
傣乡昆虫宴     
第二轮第二届滇西笔会在滇西重镇保山召开时,东道主保山地区文联为与会者安排了一次傣乡茫宽采风活动。那是怒江以西的富饶美丽的傣家村庄,我不仅在此享受到了当年“美丽富饶怒江坝”歌中的美景,还享受到一次独特的昆虫宴。今生难以忘怀那宴席的奇异芳香。食馆不大,就...  相似文献   

17.
红河是流淌在滇南蔚蓝色天边的一条火红的河流。红河以远的金平县十里村边防站,距我的住地滇池之滨的昆明至少有千里之遥。但我又总是觉得它离我很近,甚至可以说近在咫尺。只要我一微微闭眼,便会看见一朵充满生命力的绿云,那就是十里村边防站的独特的哨兵——营房门口的那棵高大粗壮的红杉树,就能听到红杉树的枝枝叶叶在风中雨里发出的情爱的声音……   十里村边防站于 1963年春天建站。那棵红杉树就是在建站那天被一位来自黄河岸边的老兵种植在哀牢山的红土地上,小树苗是站旁老乌寨的一位苗族老祖母赠送的。不久,育苗的老祖母生病…  相似文献   

18.
周龙江 《民族论坛》2010,(12):61-61
山路 三月的早晨你往山路上走,总有路旁那带几分灵气的花草,亲亲热热地牵你的衣衫;总有那昨天夜里方才长出的竹笋,恶作剧似地绊你的足尖……  相似文献   

19.
不知为了什么,无论见识过多少美丽的城市,我却总是向往着那里。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只要有一丝机会,就想去看看那座神秘的小城。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此生若还有一件遗憾,那就是没有真正成为喀什的儿子。我说不清楚对喀什怀着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虽然它清晰地时时在我胸间涌涨。它不是嫉妒也不是后悔,它不是浪漫的幻想更不是梦,它只是一种因为觉察到“没有那样活过”而导致的深刻空虚。 十几年来我多少次写到喀什。近来我似乎觉得紧急,甚至提笔就只想写它。可是写了,出版了,对着苍白的文字,那是苍白的自己啊,我如怔似痴,心中久久漾…  相似文献   

20.
钟汶哲  ;于志力图 《中国民族》2008,(7):I0003-I0003
耳边是隆隆的声音,那是对面山上石头不断滑落的声音。余震之中,我的视线里出现了一位羌族老奶奶,这让我无比的震惊。要知道,那是一个极陡的坡,这个佝偻着腰的老人是怎么艰难地爬上来的,她上来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