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李艳文 《理论界》2001,(4):12-13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  相似文献   

2.
”德主刑辅”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治国方略,源远流长,绵延不绝.它对完善我国治国方略有着深刻的启示反面的启示是要反对道德至上,坚持法律至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面的启示是要以德治促进法治,以法治保障德治,社会主义要德治与法治并举.  相似文献   

3.
作为执政党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确定正确的治国方略。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这是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的治国方略。它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完善。一、法治与…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讲话中提出了“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 ,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属于精神文明的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以德治国” ,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的深刻总结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认真领会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 ,对于推进我国两个文明建设 ,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构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一、“以德治国”的理论探源所谓以德治国 ,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德治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思、总结后作出的明智选择."以德治国"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交替运用,便可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6.
论"以德治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 0 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重要思想。“以德治国”重要思想是站在新世纪的历史高度 ,深刻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 ,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 ,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在实践上 ,它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道德风尚产生积极的影响 ,大大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法律与道德都属于社会上…  相似文献   

7.
杨亚利 《人文杂志》2001,(5):158-160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方略是毛泽东、邓小平同志治国方略的发展创新."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内涵的扩大和发展.只有德法并重才能标本兼治."以德治国"的实施途径是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其次要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道德教育、道德实践做大量艰巨而又细致的工作;第三,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以解决以德治国的领导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要求这一深刻论断。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图景。因此,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真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严肃惩治司法腐败;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治国之道的深刻阐述 ,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完善 ,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要忠实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都必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决贯彻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方针 ,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国杰先生是中国伦理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强调伦理道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主张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的道德规范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整体思路。他推动伦理道德成为与法治并驾齐驱的治国方略,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备方案。  相似文献   

11.
政文同构、政法同构、政经异构和“差异”是保持一个社会稳定均衡运行的关键,其微观基础在于实现“理”、“力”、“利”的不同配置。苏共丧失政权和国民党的“黑金”政治都同“权力”和“金钱”的结合紧密相关。本文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差异”政治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了新见。  相似文献   

12.
郑汕  蒋勇 《学术探索》2003,(1):12-1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庄严指出 ,当人类社会跨入 2 1世纪的时候 ,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以“三个代表”思想界定“小康”概念 ,认识“小康社会”的性质 ,定位“小康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对于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康”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指引我们创造了20余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代价;“和谐”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处在攻坚阶段时提出的新的社会发展目标,是在对“小康”扬弃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问题,对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的系统总结和概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思想和发展理念的升华与成熟,也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发展观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一次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就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提出了"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论点.同时,马克思也提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文化和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多样的.这两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与夙愿。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最早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提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形势下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赖换初 《云梦学刊》2001,22(5):26-28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而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以来,就一直坚持不懈地在全党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建设.我们党的建设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历史,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框架形成并不断完备的历史,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正是我党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产物,是对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是社会主义根本利益原则的集中体现,是党建理论的新的完整概括,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18.
唐亚凌 《云梦学刊》2002,23(3):101-103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也是在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 ,更需要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紧密结合高校实际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9.
列宁认为,“共耕制”是帮助农民更快地过上文明生活的可靠“出路”。这是列宁探索农民为主体的落后俄国如何向社会主义大农业过渡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维度与列宁共耕制思想有深厚的渊源:毛泽东把共同富裕和机械化作为中国农业集体化的根本目标和主要手段:邓小平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家庭联产承包制”走向“适度规模”经济:胡锦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观是列宁共耕制思想的中国化发展。列宁共耕制思想,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反应对长期困扰我们的姓“社”姓“资”问题具有难得的方法论启示,即不要离开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去讨论姓“社”姓“资”问题,离开这个关系,便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也不能回答社会主义能否战胜资本主义的问题。恰恰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依存和联结”,才使资本主义得到了局部的人性化的改善,才使资本主义在危机爆发时得以喘过气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因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依存和联结”现象,而坚信市场经济选择的正确性,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