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科学技术存在悖论:一方面,科学技术造就了现代文明;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已成为资本主义统治合法性的重要凭据。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因其“中立性”而具有某种“合法性”,消除这种“合法性”的办法只能是摧毁工具理性;而哈贝马斯则认为这不具有可行性,提出以“交往行动”取代工具理性。但从中国现实来看,真正科学的态度应是人文精神与工具理性的协调共存,发挥科学技术有利于社会的一面,消解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徐文泽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4):22-27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普遍商品化社会,唯有把审美形式作为中介物才能够拯救文艺的真理,而文艺真理是物化社会的真理之光。这种审美形式观本质上是审美形式的中介论。它既区别于现代西方美学的形式本体论,也区别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作品形式的观点。从哲学方法论看,这种审美形式观根植于早期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中的人本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物化和异化的批判、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批判精神及其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哲学心理学思想方法,这些不同学派的庞杂的思想方法,在法兰克福学派的人本主义与抽象辩证法的基础上获得统一;从美学的继承关系看,它也是对以康德、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形式美学批判继承的结果;从文艺学方面看,它又吸收了俄国形式派诗学的文艺形式本质观的个别观点,并批判吸收了现代派的文艺形式创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4.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和文化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3):142-146
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流亡美国期间,对美国当时的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进行了无情鞭挞,从而开启了大众文化批判研究的先河。以"媒介、文化和社会"为论域,法兰克福学派在媒介和文化两方面的批判性观点,对于处于重要社会转型阶段的当代中国,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时刻提醒人们,必须理性应对市场经济时代的媒介和文化。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话语。考察此理论的源流可以分为滥觞阶段和发展成熟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四大基本内容。结合中国大众文化现状来看,其理论从多角度给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赵玉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5)
以批判性著称的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其思想文化遗产之所以至今还为人们所探讨和研究,不仅仅因为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传统,而且也暗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理念。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思维轨迹表明,其蕴含的和谐思想元素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隐蔽曲折到不断彰显的过程。该学派晚期代表人物认为,在现代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有机联系,生活世界与技术化的制度世界的相互沟通,以达到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促进群际和谐、人际和谐和个体身心和谐。这些思想对与资本主义共处同一时代的社会主义来说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启迪意义,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法兰克福学派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他们在传播学上的贡献国内却鲜见评介和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传播思想集中在对媒介控制的认识上。他们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虽然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作为意识形态媒介的批判,但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讨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与知识社会学的关系,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主要特点、贡献和影响.文章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不仅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社会学思想.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不仅完善和发展了知识社会学分析的双重面向,而且开创了知识社会学的批判传统.文章探讨了法兰克福学派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架构,特别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并对其贡献和影响做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以来的近现代科学史上,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曾涌现出众多成就显赫的研究学派。这些学派有着不同的发展境遇,或持续繁荣、或昙花一现。不同的兴衰境遇,与学派自身在组织机构平台、学术理论的持续创新以及核心人物和团队代际间传承等多方面的路径走向有着密切关系。结合学派与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逻辑,以推动学派稳定发展、实现学派持续繁荣的历史经验为参照,中国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引入学派意识,着力为一流学科成长提供健康的学术土壤,鼓励学科确立特色化的学术基石和理论引导,培养兼具学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打造具有内聚性、开放性和持久延续性的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代,在美国流亡的阿多诺、霍克海默等法兰克福学派诸家提出了社会黑道理论,对当时黑帮盛行的美国社会展开批判,试图由此解释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无论是作为社会中的支配形式,还是作为主导意识形态,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市场原则已经被黑道社会的人身保护关系所取代,甚至新兴的工人运动也充斥着黑道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黑道理论预言了特朗普在任期内的种种行为,这一点也在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电影《爱尔兰人》中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的科技思想是对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和我国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现实境况的审思回应。其基本内容包含科技地位、科技战略、科技改革发展、科技民生、科技创新、科技人才以及绿色科技等几个方面。在当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观背景下,习近平的科技思想对我国科技事业自身的改革发展以及对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肖德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3(3):76-82
科学技术伦理不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简单交叉与融合,伦理道德的内容内在地包含于科学技术之中,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应有之义。人类在创造科技之时就赋予了其伦理内涵,科技活动作为人类追求自身福利的活动,在本质上乃是人类的一种伦理追求。科技伦理是科技创造活动和科技成果中所蕴含的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和内在需求的属性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冯元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5):5-7,12
科学技术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员的全球科技活动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全球科技活动加速发展,国家间的全球科技活动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的经济全球化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科技活动自由的新特点促成了其进程的不断深入.面对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各国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正在对科研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调整,并形成了若干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邱若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115-120
徐特立在长期的求学历程和教育实践中与科学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在延安时期,他曾亲自参与创建、领导我党的早期科技事业。与此同时,他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及其发展规律,提出了科技为现实服务,实行科研、教育、生产三位一体,重视科技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这些科技思想和理论见解深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于今天的科教兴国事业仍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科技旅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廷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2):66-70
科技旅游是将科技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资源和产业。它虽然属于旅游的范畴 ,但也拥有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在实际中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发展科技旅游 ,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6.
叶立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99-105
批判性思维是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得以可能的逻辑前提与驱动力。批判性精神与批判性技能的缺失已严重制约中国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哲学素养不足、科学精神缺失以及传统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理工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哲学素养培育、逻辑思维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可以有效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导向式、对话讨论式、开放通达式和虚拟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可以成为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方法。通过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提升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认真梳理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洋务工业技术学堂,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学堂和外国语学堂中也广泛开展了近代工业科技教育,工业科技教育在各类洋务学堂中呈弥散性分布状态。这种弥散性使洋务教育在中国社会的工业生产、教育乃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我们重新认识洋务运动相关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建立科学技术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文范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6):395-398
科学技术学是以科学技术整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呼唤加快科学技术学这一学科的建立。从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科学学和技术学发展、"自然辩证法"学科调整等方面探讨了建立科学技术学的必要性;从科学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学科建设等探讨了科学技术学应如何建立;介绍了东北大学的科学技术学情况。 相似文献
19.
黄涛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6(4):93-96
科学技术是蕴涵着价值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包括物质文明价值、精神文明价值、政治文明价值、生态文明价值和社会变革价值等 ;科学技术负面价值既表现在对物质文明的损害 ,又表现在对精神文明的危害。实现对科学技术价值的合理利用 ,应树立科技、经济、社会与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大协调发展观 ,建立科学技术运用的社会控制机制 ,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调、科技发展与人的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综合协调 相似文献
20.
杨怀中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1):65-68
科技伦理学的兴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 ,加强科技伦理学研究是时代的呼唤。作为科学技术学与伦理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科技伦理学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间的关系 ;作为职业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科技伦理学又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 ,研究具体科技领域中的种种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