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代印度法,指的是从吠陀时代(公元前1500-600年)到笈多帝国时代(公元320年到六世纪末)的奴隶制法,同时它也是以维护种姓制度为核心的种姓制法和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宗教法。宗教在古代印度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占支配地位。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婆罗门教,因此古代印度法的突出特征表现为婆罗门教法。古代印度法,无论在世界法制史上,还是在宗教史上,都有其特殊地位,在我国的外国法制史和宗教法的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及其发展,又是其中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源远流长、独树一帜的印度法律文化在近代受到英国法律文化的严峻挑战。早在三千多年前,以《吠陀经》和同时代的非雅利安人的习惯为基础的印度法已经产生,至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出现《摩奴法典》等法规汇编,其影响及于东南亚诸国,从而逐步形成了印度法系。公元十世纪以后,印度受阿拉伯人统治,伊斯兰法虽被引入某些地区特别是北方各省,  相似文献   

3.
公元712至714年,穆罕默德·宾·卡西姆率领阿拉伯军队先后攻陷了第巴尔(今卡拉奇附近)、尼伦(今查拉克附近)、婆罗门阿巴德(今海德拉巴附近)和木尔坦等城镇,整个信德遂置于阿拉伯人统治之下。这一历史事件及其对印度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忽视。有的人甚至认为,阿拉伯人征服信德对印度社会没有什么影响。例如,印度学者恩·克·辛哈等人在谈到这一历史事件时说:“阿拉伯人征服信德曾经被形容为‘印度历史和  相似文献   

4.
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和尼科巴群岛(Nicobar Is。)是印度洋北部今属印度的两组岛群。它位于古代印度和东南亚及中国间海上交通的航路中。这两个岛群的岛民古代巢居野处,不衣服,生吃食物,长期过着极端落后的渔猎生活。有关这两个岛群的古代历史,现在只能从少量的七—十九世纪初中国、波斯、阿拉伯和欧洲人的航海记述中,寻找踪迹。这些航海记述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玄奘是我国古代西行求法最有成绩的一个人。他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从长安出发,取道今甘肃、新疆,历经西域16国,足迹遍五印,历时17年,于贞观19年(645年)回到长安。他怀着求知的欲望而去,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和印度人民的友谊而归。玄奘西行求法17年,其中有5年是在那烂陀寺留学度过的,因此和那烂陀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后来之所以在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中印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印人民友谊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与那烂陀寺这段关系分不开的。那烂陀寺又名施无厌寺,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著名寺院,在今比哈尔邦已腊贡地方。根据《大唐西域记》和《求法高僧传》的记载,它兴建于笈多王朝的帝日王时代,后经觉护王、幼日王等历代国王增建,规模逐渐扩大,到玄奘去印时已有六次院,后来义净去印时则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法是阿拉伯语“沙里亚”(Sharī'a)的意译,原意是指“道路”、“行为”、“通往源泉之路”,它是随着伊斯兰教的创立及伊斯兰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法律体系。伊斯兰法赖以产生的基础是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仰人群在全世界约有十亿之众,几乎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所以,以伊斯兰教义教规为主要内容的伊斯兰法依然对当今世界,尤其是广大穆斯林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道德等领域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现实影响。而以伊斯兰教法理论为核心的伊斯兰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同时也是东方三大法系(中华法系、伊斯兰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法律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在世界五大法系中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中华法系具有明显的维护君主专制,维护宗法伦理关系的特色,这是由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法律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法律是特权法,具有明显的特权性。这种法律特权性指的是,根据儒家尊卑贵贱的等级学说,法律公开宣布并确认社会成员具有不平等的法律地位。表现在根据宗法家长制的原则,以等级制基础形成了以君权为核心,以宗法特权为基础,以官僚特权为主要标志的等级特权结构,法律将此公开加以严格维护。同时,中华法系具有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  相似文献   

8.
一、生平近代印度著名社会活动家、“贱民”运动的领袖安培德卡尔(Bhimrao Ramji Am-bedkar),1891年4月14日生于中印度一个叫穆霍(今属中央邦)的镇上。祖籍孟买省(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因其父在英-印军队中服役,驻扎在中印度,全家随父来到这里。父母皆出身于马哈拉施特拉地区最大的“贱民”种姓马哈尔。其父信仰印度教“巴克蒂”教派。印度的“贱民”(又称不可接触者)是印度教社会中地位最低的阶层。他们从事被认为是最卑贱的工作,如清扫、制鞋、搬运尸体等,印度教徒认为他们是污秽的,不可与其接  相似文献   

9.
(一) 胜论派(Vaisesika)是古代印度著名的学派之一,它和正理派(Nyāya)共有的原子学说是古代印度自然哲学发展的高峰。这种原子学说是奴隶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生产力普遍提高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它的产生也是在当时强大的唯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冲破宗教唯心主义的藩篱,对自然界作认真考察的结果。它否认神的创世主的作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异质的极微(原子)所组成,这些极微是包涵在空(ākāsa,以太)、  相似文献   

10.
论唐律的礼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民 《浙江学刊》2002,(2):141-144
唐律既是中国古代法的代表性法典 ,又是中华法系的典型性法典。它还是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最终产物 ,能充分体现中国古代的礼法关系。这种关系的基本一面是 :礼是法的指导 ;法是对礼的维护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礼与法的矛盾及其解决。唐律中的礼法关系很具特色 ,在古代东方法制史上别具一格。唐律中礼法结合的内容还对唐后中国封建朝代的立法和当时东亚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过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宗教仪式以及哲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天文学在印度科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由于古代印度在科学、文化、宗教、哲学等方面与邻近国家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印度古代天文学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试图就印度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问题作如下概述:  相似文献   

12.
古代汉文佛典对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古代印度的两大宗教。婆罗门教在中国的影响不及佛教的影响大。但中国古代汉文佛典中有着大量对于婆罗门教思想的记述。这些文献材料中保存了不少印度本国没有保存下来的内容,它们对完整准确地理解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有重要意义,对研究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主要差别或不同特点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米拉·塔帕(Romila Thapar)(1931—)是当代国际上素负盛名的印度古代史历史学家,现任新德里尼赫鲁大学教授。曾两次访问我国。一次在1957年漫游敦煌,最近一次是1981年应南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邀请来华讲学。她的主要著作有:《阿育王和孔雀王朝的衰落》(1961)、《印度史》(1966)、《历史与偏见》(1972年广播讲话,1975年单行本)、《印度大陆史》古代部分(《英国大百科全书》,1977年版)、《意识形态和古代史的解释》(辑入《社会和变化》论文集,1977)、《教派主义与印度史的撰写》(1977)等。她继承马克思主义历史家高善必的研究工作,从事语言(梵语、巴利浯、德拉维达语)考证,运用社会经济史实解释历史,批判殖民主义和教派主义的历史观。近几年来,印度史学界开展史学思想论战。1979年,《印度教徒报》聘请阿特勒亚博士提出18个问题,向印度五位著名历史家征求答案。塔帕是其中之一。她针对13个问题畅抒已见。问答纪录发表于1979年12月29日《印度教徒报》。塔帕的对话坦率纯朴,是史学界的可贵文献,现在摘译原文中我国学者特别关心的部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吠檀多哲学自古代至现代一直是印度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也是当前印度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吠檀多和婆罗门教——印度教很多派别的信仰和实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这些派别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吠檀多在传入国外后曾发生过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对吠檀多的起源和发展,吠檀多的基本派别及其在理论上的分野,吠檀多与印度教、佛教等关系,吠檀多的现代思潮和对西方的影响等等作一概略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16.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世界关系的问题是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哲学史上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对它的考察应是我们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印度哲学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较完整的叙述自然需要较大的篇幅。本文只能简要地叙述和分析古代印度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念。这里所谓“基本观念”指该国哲学在这方面的主要或影响较大的理论。一、早期宗教哲学文献中的基本观念现存印度最早的宗教历史文献是吠陀 (Veda) ,而较早大量叙述印度哲学思想的典籍是奥义书 1。在吠陀和奥义书中 ,都记述了古代印度哲人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在吠陀中 ,叙述这方面内容较典型的赞歌是…  相似文献   

17.
印度古代史的分期问题是研究印度古代史的一个关键,它对古代印度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与批判,对古代印度文化成就的理解与评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问题不解决,对其他问题就不可能取得明确统一的认识。如对释迦牟尼的评价,主张当时是奴隶制社会发展时期的,就认为他是代表新兴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进步的历史人物,而主张当时是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兴起时期的,则认为他是维护旧的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反动的历史人物。两者的结论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印度教大会是一个机构庞大的印度教教派组织,是印度教各个派别的联合体。它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当今印度的社会和宗教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VHP的成立与发展 VHP成立于1964年,是由国民志愿服务团(RSS)的领袖M·S·高瓦克创立的。它的诞生决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时代背景。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印度的惨败刺激了印度国内民族情绪的高涨。随后,印巴克什米尔争端趋于激化,双方举行的数轮会谈均无结果,处于僵持状态。印度国内掀起反穆斯林  相似文献   

19.
奥义书是印度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它反映了印度奴隶制国家形成时期中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斗争。奥义书的多种思想形式对印度以后各种哲学派别的形成和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它的唯心主义路线为历来印度“正统派哲学”所追随,迄今还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我国,奥义书的一些重要观点也在我国传播。奥义书传入西方后,对古代的新柏拉图派直至现代的存在主义都有过影响。印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研究者为了当前政治、思想斗  相似文献   

20.
在拙文《古代印度原应是有历史的》里面,我曾说古代的印度本来是可能有史家和历史著作的,然而却终于没有。其中的原因尽管会有多种,但最根本的,我以为,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哲学指导下形成的印度人,尤其是印度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他们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起了多重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