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认为:作为文学原理体系中的文学发生学阐述应该遵循逻辑化的方法,应该与该体系中关于文学的概念保持逻辑统一,从而使文学原理体系中各项内容形成严整的逻辑演绎关系。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问题是当下许多民族国家面临的棘手问题,其形成和运行具有自身的逻辑和机制.从历史渊源、权力结构、发展差距、社会融入、精英意识和国际关系几个角度对跨界民族问题进行发生学分析,可以看出,跨界民族问题的发生和发展是以上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共同结果.所以,民族国家要解决跨界民族问题,必须推行务实、灵活、弹性的民族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心灵研究的实在论路线已将心灵研究引入歧途。当前有希望的战略是对心理语言作发生学的研究。心理语言的创制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实相应。但人类在创立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其所指及结构图景、运动论、动力学作了错误的设想,从而导致了民间心理学、二元论的产生与蔓延。当前心灵研究的当务之急是解构传统的心灵观念,重构心灵的地理学、结构论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红色资源发生的文化源泉是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论基础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现实依据是发展的时代形势,根本途径是丰富的实践活动。从发生学的视角考察红色资源,对于反映和揭示红色资源发生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进而合理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朔 《东岳论丛》2006,27(4):155-158
审美形式是艺术的本体存在,是艺术自律的承担者。艺术自律是指艺术具有一种独立于现实世界必然性的自由自主的特性。在艺术自律的世界中,人和自然摆脱了异化和外在的压迫,呈现出自由自在的本真状态。艺术的革命功能呈现为:否定功能、解放功能、造就新感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人性的生成。因此,艺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对应于人性生成的三个阶段,艺术教育也分为三个层次。审美是人性历史的最高成就,因此,艺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教育。纯技巧和道德化的艺术教育是对艺术的异化。  相似文献   

7.
任海涛 《学术探索》2010,(1):108-114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制史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该学科的研究中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方法论的更新。发生学研究方法最初是研究生物遗传问题的一种方法,后来该方法被引入到对人类思想、制度的产生历史的研究中来,今天该方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中国法制史学科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必要引入该方法,而且也具备了引入该方法的条件。法发生学的引入对于中国法制史学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教育与审美经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感觉和审美经验的培养与传递是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通过艺术活动培养起来的审美经验具有客体指向性、感受自由性、情感超脱性、主动发现性和综合完整性等特点,其总体效果是提供一种高度的心理满足和精神愉悦,使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更好发挥,从而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洞见。艺术教育的目标体现在培养文明感、孕育创造力、传授交流能力和提高整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在由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组成的整体艺术活动中,审美个体的审美艺术经验得以全面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朗西埃的美学理论被乔纳森·卡勒视为当下文学理论向审美回归趋势的代表之一,但是在朗西埃的语境中,美学并不纯粹,其审美理论的两个维度都体现出美学与政治合一的趋势。就历史之维而言,朗西埃独创艺术的体制理论,将艺术由再现体制向审美体制的转换看成社会平等化的表征;就未来之维而言,他又提出解放的观众来为普通大众艺术欣赏行为的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这两个维度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朗西埃美学理论的核心:审美平等。审美平等要求大众时刻意识到感性分配的存在,并以此为基础勇敢地去想象另一种生活。但是,朗西埃审美理论的两个维度却隐藏着各种无法消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历史发生学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学术路径的历史发生学考察,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有机统一的思想整体,任何以“纯粹学理”的名义把其中的一个部分独立出来的作法,都有碍于对其思想的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研究都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总对象、总问题出发,准确定位本学科的对象和问题域,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统摄自身,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精神聚合、理论创新及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93-99
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审美与功利目的相伴而生,美依附在宗教、政治和实用器物的边缘而存在,审美以实用性和功用性为目的。超越实用功利目的,获得独立自足的发展空间是审美和艺术努力的方向和最高境界。但是当审美和艺术完全摆脱宗教、政治和实用器物的附庸地位时,往往走向空洞和淫俗。因此,依附于政治、宗教和实用器物而产生和发展,又要努力超越这些外在因素的束缚,在纯审美与实用性两个端点之间做钟摆式的运动,这才是审美和艺术正常健康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王中原 《天府新论》2018,(2):117-123
数字网络技术进一步剥离了艺术作品的实物性存在,使其成为虚拟的“赛博空间”中的虚拟存在物(比特物),艺术功能的基础由此转变为虚拟生存。虚拟生存使得数字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的本质特征表现为游戏。数字网络时代的艺术审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拟性、技术本体论以及艺术审美的游戏特征所引发的争议,这些争议为美学提供了一个调适自身的契机,从而拓展我们对艺术审美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原始文化与哲学——一种发生学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诞生于原始文化。原始文化发展的“动力学”基础是人类性崇拜与性禁忌形成的张力。从图腾崇拜到巫术、到神话,原始文化渐趋成熟;神话与巫术的结合塑造了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原始文化的缩影。原始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发散”的过程,表现为科学、宗教、艺术的确立,又是一个“收敛”的过程,表现为承担文化整合功能的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4.
以发生学方法架构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不够多样,研究视野较为狭窄等不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为使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采取发生学的方法,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根源、发生基础、发生过程进行研究,以深化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发生学方法架构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术界关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存在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不够多样,研究视野较为狭窄等不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问题的方式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为使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获得更好的发展,可以采取发生学的方法,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根源、发生基础、发生过程进行研究,以深化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活动作为一般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与人类历史同步发生。思想政治活动天然具有政治化的倾向,当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活动意识形态化的一个结果。从发生学的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活动的始源性发生及其演变,从其演变的过程中理解当代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出路,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获得真正理解和取得实质进展所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今中外,艺术的发展是在变革中走向成熟,不同的艺术家、批评家、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艺术的准则。但始终没有突破艺术的底线———审美。审美永远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非审美因素是审美产品的重要构成,非审美性也是审美产品的本质特征.很多审美产品最初都是实用产品,很多审美范畴最初都是实用范畴.一般来说,经典作品大多有很强的审美性,但经典和审美性之间并不是成正比例关系.提倡审美批评,并不是否定社会批评等其它艺术批评,而仅仅只是强调审美批评是其它一切批评的前提,审美批评与其它批评不是先后的关系,不是重要与不重要的关系,而是层次的不同.当下中国文学的很多写作越来越偏离审美性,但偏离审美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偏离文学性,有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说它缺乏审美性,但却不能说它缺乏文学性.  相似文献   

19.
张玉能 《云梦学刊》2012,33(3):88-96
审美潜意识是人类深层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人类文化结晶在社会实践中的内化和积淀。它的结构主要是三个层次:1.内在表象世界。2.审美图式。(优美图式,崇高图式,滑稽图式,幽默图式,美的图式,丑的图式;形体图式,色彩图式;节奏图式,旋律图式……)3.审美意象。审美潜意识的“内在表象世界——各类审美图式——审美意象”结构形成了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性空间。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样式,既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也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传播导致审美接受呈现出三个转向:一、欣赏方式:由书面阅读转向读屏方式;二、接受模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互动接受;三、接受心理:由沉静感悟转向沉浸体验。网络传播对人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仍是一个需要关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