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蒲松龄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一辈子没离开过农村,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布衣终身的作家。他充分了解农民的思想,广泛反映农民生活,有强烈的为农民创作的意识。他的思想情怀及其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农民情结。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常为这样一个问题困惑着:如何编写一部能够切实反映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既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又颇具当代人意识并有新的突破的《中国文学史》。因为建国以来,虽有几部《中国文学史》和几本断代文学史问世,但这些著作大多停留在作家作品的欣赏评介,缺乏对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深层揭示,也缺乏对文学主体的细微合理的剖析。与其说它们是“史”,倒不如说它们更具有资料长编的性质。同时,其论证方法也比较单一拘谨。加之过去受苏联文艺思想和极左思潮的影响。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颇具片面性,因此学术界早就盼望能有一部观念新,揭示深,方法活的《中国文学史》或断代史出现。令人高兴的是,最近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经历了一个"重写文学史"的过程,一度沉寂的古代文学史写作,突然出现了一个兴旺发达的过程:各种作家作品论的文学史,各个朝代的断代文学史,按照现代归类为文学体裁的叙述各种文学体裁演变的分体文学史,某些专题文学史等等如雨后春笋,纷纷问世,显示了"文革"之后思想解放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成果,把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传统的古代文学史形式,已经差不多都有人做过了.古代文学史研究经历了这么多年,进入21世纪之后,需要有人作出新的尝试,面临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古代楚国的自然环境因素、屈原流放的地域特点以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意象来看屈原创作的悲秋文学主题。从整个文学情境的创作来看,屈原在作品中体现的主要情感基调是愁闷怨愤,而愁闷怨愤之情的体现与自然时节气候之变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多以秋季的荒凉景象作为文章内在的情感变化线索,使其有独特的秋天愁闷意象的文学特色。这种倾向不断发展与演变,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种悲秋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山进行审美观照始于先秦,而先秦时代众多涉及山的描摹的文学作品中,最早且最具代表性的为<诗经>,<诗经>中有1/5以上的篇章涉及山.山在这些篇章中传达出的主题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家国情感、生命意识和道德品格,其影响非常深远.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大体是孤立封闭式的研究,全球意识相当薄弱。时代呼唤着一部全球俯瞰式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意义在于:能够从世界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探究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能够以世界文化为最广阔的背景和最完整的参照系,正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演变轨迹及其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撰写一部全球俯瞰式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虽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但终究能设法解决和克服。  相似文献   

7.
高玉 《天津社会科学》2006,6(6):111-114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性作品。其“奠基性”不仅表现在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模式,更表现在它的学术精神上,它的问题意识、科学性、规范性等都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定下了很好的基调。  相似文献   

8.
左fen作品的数量可观,其赋作和诗作均有突出的特色,其颂赞诔表也显示了一定的文学功力,这一切不仅对后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决定了她在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上所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石超 《理论界》2014,(5):122-124
中国古代的诗话、词话与各类文体的选本编撰中暗含有非常丰富的文学史思想。本文试以陈廷焯为例,探索其词选编撰中透露出的文学史学意识:第一,正其"本原"的文学史本体论。第二,"示人正鹄、度人金针"的文学史功能论。第三,"论"、"述"结合的文学史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陶谷雨 《云梦学刊》2014,(5):158-160
目前,我国主流文学史分为两个部分,即通常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古代文学史部分和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命名的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前者一般叙述到晚清,以小说为例,往往以所谓的四大谴责小说代表这一时期的小说发展水平,其他作品则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后者一般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展开叙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略有变化,追述到五四以前,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20-12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一批以江西为背景、反映江西地域文化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征,对江西山川、风物、民俗作了详细记录,是从文学的角度对晚清至民国江西形象的描摹。作家在作品中渗透了深厚的乡愁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既有认同,又有审慎的批判。通过研究现代文学中的江西地域书写,不仅可以丰富地域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可以在文化与文学的研究热点中,发现江西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 《人文杂志》2003,(2):89-94
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引入的西方"文学"和"文学史"概念作为话语方式的权力、中国自本世纪初以来文学史的本土建构积淀等从深层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家作品中心论"模式的建立.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是异常复杂的,除了作家作品以外,文学期刊、文学社团流派、文学沙龙、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制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学事实,作为文学史,如果这些现象和因素被略而不记,显然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也缺乏历史应有的过程性.文学史在模式上不具备形而上学的统一性,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诗经》中划分怨刺诗一类的合理性 ,并对某些文学史本在《诗经》内容划分上的偏颇进行了批评 ;怨刺诗都是些“变风”、“变雅”的作品 ,因作者不同 ,其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怨刺诗都具有很强的批判现实精神 ,是些尽善尽美的作品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评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被称之“硬汉子”的男性人物,同时又刻画了令人难忘的女性人物。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不难发现海明威的女性意识。如同他作品中的男性人物一样,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人物有着复杂的个性特征,经常有着悲剧的命运,揭示出了海明威悲观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丛鑫 《兰州学刊》2012,(5):205-207
曾经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存在进入后来者的研究视野,对其加以梳理改造以进入某种话语体系、纳入既定的体例框架中便是文学史书写的资源和动力。在"重写文学史"的语境下重新解读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感觉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某种似曾相识而又似是而非。无论是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概念的生成还是具体的写作实践,都能看出其依附性特点。而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体例以及对具体作家、作品的选择和评价上看,其中纠缠不休的史实与史识、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的对话与妥协既是这部文学史写作的困境,也在众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序列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由于她特殊的情感经历及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许多女性主义批评者不认为其作品具有觉醒的女性意识。其实,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对曹七巧被扭曲的女性的抵抗性生存状态的描述,就表述了其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梁乙真的女性文学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近代早期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的特点及其时代意义.梁乙真的<清代妇女文学史>和<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两部文学史具有较为为完整的结构叙述体系,而它们都基于"史料主义"进行叙述.虽然存在一些问题,梁乙真将女性的文学行为及作品视为一个"独立"的批评对象,这是最值得关注的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一切历史都是话语权斗争和掌控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便清楚地体现着文言话语霸权对于白话话语的压抑.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诸如“白话诗派”、白话小说等中国古代白话文学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样态.而从话语斗争的层面重新考察中国古代白话文学的发展,不仅能够解释清楚文学史上的众多谜团,更能对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出相应的反思,完善自身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与鱼玄机同属中国古代文学史领域的重要人物,都为文学史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但其女性意识却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美好爱情的咏唱、对现实危机的警觉和对各家词作的品评等几个层面.究其原因,概与其出身、处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作为教材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应该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古代文学的流变,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体现作家作品的个性,三是作家作品的社会批评,不宜以社会批评掩盖人性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