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壮学,建立壮学,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学术事业,有必要对壮学的意义、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进行研讨。为此,本刊特在“壮学研究”专栏中发表一组笔谈, 以推动壮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壮学,建立壮学,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学术事业,有必要对壮学的意义、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进行研讨。为此,本刊特在“壮学研究”专栏中发表一组笔谈, 以推动壮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研究壮学,建立壮学,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学术事业,有必要对壮学的意义、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进行研讨。为此,本刊特在“壮学研究”专栏中发表一组笔谈, 以推动壮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研究壮学,建立壮学,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相互了解、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广西经济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卓有成效地开展这项学术事业,有必要对壮学的意义、内容体系及研究方法进行研讨。为此,本刊特在“壮学研究”专栏中发表一组笔谈, 以推动壮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兼容性是中华各民族融合的重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华多民族历史发展的回顾,提出了民族史学的一个新观点民族兼容性是中华多民族国家融合的重要条件和历史根源。作者对中华各民族的经济、政治、思想、科学、文化、军事及历史等方面的民族兼容性进行了阐述,并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各族人民组成中华民族一个大家庭,中国是各族人民的生命之根。  相似文献   

6.
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没有文字,只有本民族的语言。羌族的民族文化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代代相传的,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研究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维吾尔族是统一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对维吾尔及其先民的记述自古有之,且卷帙浩繁。汉文和民族文字的典籍为国际学术界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西方、日本对维吾尔的了解始于19世纪。斯时,沙俄帝国主义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企图进一步染指我国西北边疆地区,不断派出以学术探察为幌子的各种探险队、考察团到我国新疆进行地理、历史及社会政治情况的调查。大量文书、碑刻及其他有趣的发现把俄国东方学的注意力引向新疆,引向了维吾尔。 “维吾尔研究”曾是俄国东方学的一个分支。十月革命以后苏联确定以“苏…  相似文献   

8.
正赫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创造了以渔猎文化为核心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宝贵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佳木斯大学地处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腹地,依据地缘优势,多年来十分重视对赫哲族历史文化问题的研究。2001年6月成立了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即是该所的特色研究方向之一。为突出地方高校教学  相似文献   

9.
饮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产状况、文化教养、心理素质、创造才能,都会从他们的饮食中反映出来。我国素有“烹饪王国”的美称,饮食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云南古代民族的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饮食文化的一部分,整理和研究云南古代民族的饮食文化,对于丰富整个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她那光辉灿烂的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依据。以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她在世界文化宝库中所处的重要位置,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在造福人类方面取得的光辉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与缺憾,对于增强人民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义务感与责任感,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文化共同体,又是政治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历史的选择,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领和主线,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等构成共同体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是核心和关键。本文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分析,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以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有一定拓展。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华民族的族源及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形成的影响钱宗范中华民族各民族,包括汉民族及其前身华夏族在内,是怎样起源的?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研究中华民族史中非常重要、也是对当前振兴中华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近百年来,西方殖民主义者为...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民族性格,或称民族心理素质,是一定民族在一定历史时代和相应文化氛围中型铸塑造的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它反映该民族在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逐层积淀、世代相沿的心理素质的构成、状态、风格,是民族思维习惯、行为方式等非理论形式意识形态的具象说明,有其稳定而独特的涵蕴和结构。随着民族历史文化的演进发展,民族性格亦相应发生变化。作为表现于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中华民族性格,在中华民族悠久广袤的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又反过来给予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共通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追求。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和今天的社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历史任务的完成是与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觉分不开的。在探索中华民族解放和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始终把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创新中华民族精神与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政治自觉的同时不断实现自身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创造思想统一的理论前提、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从而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三个认知基础:第一,在结构上,各民族是包容差异的开放共同体结构,是多元一体,各民族关系是平等的、是联系性的。第二,语言相通和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识与重点,统一的语言文字是文化认同的社会和历史基础,思想界和学术界的理论自觉是文化认同的思想和精神来源;全国性文化的一体与地方文化的多元并存。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过程性,不仅文化认同经历了历史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本身也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演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制度上要坚持上下一体、东西协作、部门联合、统筹安排,在文化建设上要坚持各民族互鉴、古今互鉴、中外互鉴;在具体工作中要有信心、耐心和灵活性,在思想观念上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包容性、自觉性和过程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嘉璐 《文史哲》2004,(2):5-1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标志,它可分成不同的层次和类别。中华文明丰富多彩,错综复杂。中华文化来源是多元的,商周以来,中原文化逐渐向外扩散,并吸取周边各种文化,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任何文化,单凭自己的内部力量,难以有大的发展。中华文化在成长和细密化过程中各种学术异彩纷呈,并以其博大的胸怀广泛吸收异质文化。20世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封闭消沉走向文化自觉的历史。民族的文化自觉决定着文化走向和建设的快慢、质量的高低。当前,应该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鼓励发展雅文化,建设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好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了阐述,认为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包含古代、近代、现代民族传统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每一个历史时期,民 族传统文化均有自身的特色。并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兼容性、继承性和自我保护性 等重要特性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不断发展的历史缘由。进而以广东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说明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作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肃而深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以悠久、丰富、灿烂而著称于世,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校历史系林乃燊教授的专著《中国饮食文化》,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饮食文化的著作,它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方法、新理论。该书从中华民族的经济地理、食料生产史、国土开发史、民族交流史的角度,探索中国饮食文化的源流和现状,并展望未来;运用营养学、食疗学、烹调学、发酵学、保朝学等学科的知识去剖析中国的饮食,揭示中国文化的奥秘。作者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食物构成和饮食风尚,反映了该民族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和创造才能,体现了朝明的民族特质。作者立足于历史的高度,考察了中国饮食传统的形成过程,发掘饮食烹调技术的素材,展示中华民族的饮食风尚和饮食艺术,阐明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规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丛书中的又一绚丽鲜花。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但中华民族精神蕴含在中华儒家文化之中是其理论共识。儒家的"和谐"与"理性"、"内圣外王"之道、人文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及"心性之学"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固有的内涵。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从儒家文化视角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有失公正性的,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儒家文化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现代新儒家力图从深层的精神内核来认识儒家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识过程的深化和发展,也是继续研究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