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据《战国纵横家书》语言的稳定性和《战国策》语言的动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随着语言的发展,否定副词“不”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使用范围也日趋普遍、广泛。  相似文献   

3.
楚简《老子》否定副词“不“与“弗“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法功能、表义和强调用法三方面,探讨了楚简<老子>中否定副词"不"、"弗"的区别,通过对荆门郭店楚简<老子>中"不"与"弗"的比较研究,以揭示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个否定词的重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汉语中否定词"不"。"不"是仅与非限定体同时存在,且须在表层结构中附着于其后成分的Spec,AuxP或Spec,VP中的一个副词。例证主要来自:(1)一般不与完成体标记词一起出现,(2)当"不"与动词前附加词一起出现时,它不能与某些特定动词后附加词同现。笔者认为,从基本的动词前后置到其后,将留下一个阻碍"不"附着的语迹。  相似文献   

5.
高频功能副词也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义类型方面的讨论空间扩大,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句法功能上出现了词平面、句平面、语篇平面的多角度研究态势;历史演变的年代、来源、语法化进程的探讨取得重大进展;认知上凸显出句法结构背后的深层思维范式的剖析;语言对比上既有汉内比较也有汉外比较。诸方面成绩突出,但也存在3方面的不足:系统性不强;经验推论多,科学考察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缺乏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 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 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词类范畴化理论看“副词+名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者对汉语中所谓的“副词+名词”结构从各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无一质疑该结构中心词的词类判断。对刘正光等人提出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汉语词类的判断不能依赖于直觉或语义,而应在使用大型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确定;词类范畴化是动态的过程,包括去范畴化和再范畴化,再范畴化是去范畴化的最终结果;对于“副词+名词”结构中发生的词类去范畴化,语法转喻是其内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3篇论文从功能和演化两个方面对副词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谊生从构式化角度对“你少X”的构成方式、语义特征、句类归属及语用语境加以描写,揭示了这组构式的提醒与建议、规劝与告诫、贬抑与调侃、反对与指责等语用倾向;还指出了“少”与“别”在可替换使用时细微的倾向性差异。胡丽珍等分析了副词“想”作为话语标记的性质和功能,其功能包括篇章连接功能和信息凸显功能,前者包括话题引入、话题深化和话题转换功能,后者包括凸显人称信息和已然、惯常信息的功能。罗美君、雷冬平则揭示了“好道”从名词短语演化到肯定语气副词,再演变成测度语气副词,最后形成反诘语气副词的用法;认为“好道”由核心成分演化成非核心成分的语法化过程与反诘副词“难道”的演化路径相似,符合一般的语言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9.
“程度副词+名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虽然不符合现行的语法规范,但是具有典型的语义特征,广泛的语法功能和较高的语用价值,并且在语言表达中也可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介词+X+方位词”这一格式,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里有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一格式的性质我们认为,格式中的“方位词”已经不是独立使用中的方位词,而是一个兼有方位词、半方位词、非方位词性质的词。其发展道路是由方位词变非方位词,走汉语语法化道路。这一格式也是一个介宾结构。对这一格式中“方位词”隐现问题的研究,通过重点评述樊海燕《现代汉语方位词隐现问题研究》一文,说明问题实际远未得到解决,还有待于广大研究者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