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赫亚 《江淮论坛》2004,(2):99-102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当代西方哲学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哈贝马斯秉承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本思想,基于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旨在消除人类“被扭曲的沟通”,提出“社会交往理论”。本文从理论上、实践上比较二人的社会批判理论,阐述哈贝马斯对马尔库塞的继承、改造及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文化哲学范式内的一种理论典型。马尔库塞文化哲学与马克思所确立的文化哲学传统有直接的承接关系,但他又试图从个体生存的角度,用精神分析、激进美学等哲学方法去改造、发展了这一哲学传统,从而形成以文化批判为特色的文化哲学范型。作为文化哲学的一种理论典范,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通过对现代主义知识理性原则及现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人之解放的文化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3.
马尔库塞从其所处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出发,在吸收借鉴马克思主义与其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与技术进步相伴生的极权主义以及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的批判,形成了以技术统治论、病态社会论和生态危机论为核心论点的三重维度,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猛烈而广泛的批判。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洪流中,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依然存在,因此,对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三重维度进行研究和分析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批判和反抗不合理现实是法兰克福学派及批判理论一贯的立场,但在异化不断深化的发达工业社会,批判理论自身面临被现实整合的命运。如何坚持并推进批判成为一个问题。马尔库塞基于具体现实和批判理论的历史发展,提出"新感性"理论,推进批判的同时恢复批判理论理性和实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理论层面上"新感性"被赋予"理性"的内涵,操作层面上"新感性"又指向艺术—审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5.
鲁献慧 《中州学刊》2005,(5):127-129
马尔库塞深刻分析了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人和社会的"单向度"弊病,从科学技术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的需求的关系等方面对科学技术采取了否定性和激进的批判态度,从而试图寻找一条人的解放的理想之路.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批判理论虽有思想闪光,但却充满梦幻色彩与空想性质.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造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原因甚至根源就是技术的发展,因此马尔库塞通过对技术的批判来分析和批判当今发达工业社会.他认为,在利用技术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人的真实需要,这对传统的单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发展观是一个挑战.但他认为,要彻底解放人类,建立自由社会,还是要依靠技术的发展.这一思想有其合理性,当代的一些思想家也认为,在发展经济时,不能离开对文化因素的探讨,而文化关注的正是人自身.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是不同的,它们不可能采取相同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赵子昂 《理论界》2007,(10):189-192
马尔库塞的哲学与美学思想是寻求人的现实解放的广义政治学。其“自然革命论”、“爱欲革命论”及“艺术革命论”融合在他对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单面思想的批判理论之中。马尔库塞对西方语言分析哲学工具理性的单维性、虚假性、矛盾性子以批判,提出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另一可能性途径:解放封闭中的论域。  相似文献   

8.
超越单向度的人——论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批判理论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发达工业社会现存科学技术的批判和对能导致未来自由社会的"新技术与科学"的憧憬两个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异化为政治统治的工具,人沦落为单向度的人。而要超越现存制度,救赎迷失自我的单向度的人,就必须发展出一种新的技术与科学,以最终地解放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9.
评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银霞  马斌 《理论界》2007,10(2):177-178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社会批判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他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60年代所写的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做了严厉而尖锐的批判。本文通过分析其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对其社会批判理论加以简单评论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1.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于世,实质上,他们的社会批判就是意识形态批判。在其不同的代表人物中,所批判的角度各有侧重,例如,霍克海默尔和阿多尔诺倾向于文化批判,马尔库塞更关心从整体上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弗洛姆偏重于社会心理批判,而哈贝马斯则主要从事于科学技术批判。从17和18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的苛刻的批判思维指向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唯有科学技  相似文献   

12.
孙浔 《理论界》2008,(6):108-109
马尔库塞对作为统治手段的技术展开了理论层面的深刻批判,呼吁一种能给人类和自然带来解放的新技术,但他对技术实践层面的研究不够深入。芬伯格对技术的研究则把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结合起来,发展和完善了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思想,提出了“转化(transform)技术”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物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卢卡奇和马尔库塞分别代表了物化批判的三种主导模式:关系物化批判、认知物化批判和技术理性统治批判.<资本论>及相关手稿的物化批判主导模式即关系物化批判模式为另外两种物化批判模式提供了思想资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批判,本身亦有可能成为物化的牺牲品,成为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8-25
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进行生态学批判,无疑是马尔库塞批判理论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马尔库塞认为,要克服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进行生态革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他主张通过引导技术发展新方向和推动社会关系变革的双重路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创了资本主义批判的新视角,为重新建构当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批判理论”最初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提出的。早在1932年,霍克海默就提出要建立一种“从整体上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理论。1937年.在《传统的和批判的理论》一文小,他把这一理论正式称之为“社会批判理论”后来,他又进一步阐述。哲学即批判理论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批判现存东西”,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人们忘却社会的现有组织所给予人们的那些观念和行为方式。”[1]霍克海默关于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社会功能的观点.匠映了整个法兰克福学派的基本思想和政治倾向。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何影响的代表人物。’一…  相似文献   

16.
与马尔库塞和阿格尔等人分别基于人道视角、生态视角批判自由消费的异化本质不同,鲍德里亚以物(商品)的功能的零度化为理论切入口,通过对消费内涵的重新定义,以及对符号拜物教的理论指认,提出必须引入符号学才能彻底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异化本质及其统治策略的隐蔽机制,由此建构了基于符号视角的独特批判向度。但鲍德里亚将其理论语境和关注视野仅仅锁定在符号消费和文化意识层面,过度夸大了消费对社会发展的深层作用以及符号逻辑批判的积极效应,遮蔽了资本这一现代性问题域的轴心地位和根本意义,从而导致其批判理论只是停留在分析异化现实的直接性和表象性层面上,阻断了深入社会现实本质的可能,并最终陷入符号决定论的虚无主义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17.
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主要代表的技术批判理论虽然对当代资本主义展开了一种新的社会批判,但是,由于他们对技术的历史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缺乏洞察,使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最终沦为乌托邦。如果从两种生产的历史观出发,祛除人们普遍具有的对当代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形式的教条主义信念,我们就会得出全新的社会批判结论。  相似文献   

18.
鞠新泉 《广西社会科学》2008,(6):218-220,F0003
从《爱欲与文明》到《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形成了自己对压抑性文化批判的理论思路。前著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辩证重构,阐述了压抑性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后著从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单向度文化的批判中,揭示了这种文化形态下压抑、异化的事实,并从艺术异化中探寻打破压抑性文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芬伯格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领军人物,他的技术批判理论集中了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技术批判理论的众家之长,超越了单纯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思想。芬伯格主张通过社会中以技术为中介的机构的民主化来解决技术统治的矛盾,规避技术的负面效应。这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20.
审美主义是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审美形式既是艺术得以挺立的内在生命,又担当着对既存现实特别是当下人性进行全面修正的历史责任.马尔库塞认为,艺术凭借审美形式的异在效应颠覆和解构既在的社会形态和异化的人性结构,从而动态地实现着世界景观和生存方式向更高层次的无穷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