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每当在报刊上看到错别字或勘误表时,总使我联想到校对工作的重要性。校对的职责就是要消除出版物在排字制版过程中,在文字上、标点符号或版式上出现的一些错误或疏漏。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为什么在报刊上还有错误出现呢?有人说:“洋洋数万言难免有点错别字。”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从办刊物的宗旨和校对的职责讲是不允许有差错的。这就需要我们研究校对的学问。古人非常重视校对工作,清代孙德谦写《刘向校雠学纂微》就是研究校对工作的。只有掌握了校对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提高校对工作的质量,以我校学报为例,我试从校对的两重含义的四个方面作以探讨,以期达到重视、加强并改进校对工作,保证出版物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校对工作(包括签付印之前的校样照红)作为新闻出版工作的一个环节,因其是对出版物的最后把关,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关系到读者对出版物的评价,甚至可能因其出错使策划、编辑等工作前功尽弃,所以,校对在整个出版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环节上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3.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质量是构成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校对是责任编辑的重要职责。时下,责任编辑要主动学习新技术,改变以往的工作和思维习惯,提高校对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校对定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社会上对校对工作存有偏见,从业人员中也有忽视校对工作,甚至轻视校对人员的现象。其实,在编辑工作中,校对的地位是非常特殊、非常重要的,它是一项专门的学术活动,是编辑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编辑工作的完善和补充,是打造精品出版物的重要保证,校对人员正在完成由“文字匠”到科技人的转变,是今后编辑活动中的“通识者”。  相似文献   

5.
校对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加工工作的延续。它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文字质量,影响到出版物的使用效果。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章,如果里面错别字太多,则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了。一本学报若错误百出,那么它的命运就与其办刊宗旨相悖。可见,校对质...  相似文献   

6.
任何出版物都离不开校对,无论是专职的校对还是兼职的校对,还是作者本人校对。校对,在编辑出版工作的流程中起着校误订讹,把关防漏的重要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最重要的出版条件是:保证校对得很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 所谓校对,依据成说就是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订正差错,以保证出版物质量的一种思维活动。就词义讲,校和对在内涵上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对,是将两个参照物进行核对,使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出版机构编辑这一角色被不断地赋予了新的内涵,编辑不再只是负责制定出版的选题以及对书稿进行审核、校对、加工等工作,还要做相关出版物营销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对高校出版机构编辑的市场营销角色产生的背景及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编辑和校对是保证出版物文字质量的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编辑对原稿进行审读和文字加工,校对根据原稿校正排版清样的差错,这是编辑与校对的关系的主要形式。从我国编辑实践的历史发展看,传抄、雕版时代的编辑,是编校合一的,到了活版机印时代,校对从编辑工作中分离出来,至今,大的出版社和报刊社都是编校分家、各司其职的。学报由于出版周期相对较长,加上人力、财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基本上采取的是“编校合一”的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但又在另一方面锻炼了编辑的基本功,提高了编辑的基本素质。下文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校对是书刊出版生产过程的一道重要工序,也是书刊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继续,是担负重要责任的工作。任何一种出版物的质量,固然主要是指它的内容而言,但同时也包括其出生质量。而校对质量就是构成出生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本好书在握,待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悄悄地安然地醉心于内,轻灵其间。与书中人物共思同忧,亦笑亦悲,可谓一种至高的艺术享受。但由于校对质量差的缘故,忽然从字里行间蹦跳出许多的错字、倒字甚或句、段落颠倒,岂不使你兴趣大减!欲律书而罢,又舍不得书中精彩的故事,待往下看,却…  相似文献   

10.
将文稿中常出现的汉字误用进行归类,并分析它的成因,提请作者、编者和校对工作者注意,以降低出版物的差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事业蓬勃发展,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繁荣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突出的是版物上的差错十分普遍.这些"不合格的精神产品"流入市场,会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造成不良影响.出版物的校对工作者是这种精神产品的重要把关者,责任重大.本文分析校对工作中出现差错的种种现象及原因,以期出版物能成为百分之百的合格产品、优秀产品.  相似文献   

12.
校对的主体即校对者,包括专职校对者、著作人(作者)校对者和编辑校对者。三者分工合作,互补性很强,体现了校对的整体功能。校对主体的错位与功能缺失是造成目前图书存在编校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出版社应坚持专业校对独立建制,编辑、校对分工负责,保证出版物质量。  相似文献   

13.
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识别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期刊印刷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校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高低。本文试从编辑校对与作者校对的识别差异对比入手 ,分析二者的优劣 ,进而提出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说明编辑校对的作用和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4.
校对的本质属性是校误订讹.<辞海>(1979年版)、(1999年修订版)对校对的界定是片面的,用以指导实践是有害的.应将校对条释义为:"图书、报刊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根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如果原稿等参照物有误,即使校样与其相符,也应一并订正,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无纸化电脑办公模式普及的今天,编辑工作流程中的编审加工与校对工作之间的界线在逐渐淡化,校对的编辑职能在不断加强。军事期刊稿源由于其来源渠道的特殊性与作者群体的专指性,在文稿的编校过程中,两种职能更是经常出现业务交叉、密不可分的现象。从稿源把关入手,探讨共同做好文稿从内容到形式的规范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出版物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出版物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语言混乱状况,其影响已波及整个社会。语言混乱现象的产生,不外乎原稿的差错,编辑的疏漏,或是校对的失误,等等。但是,不论由哪个环节出错而造成的出版物语言混乱,作为承担审校工作的编辑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出版物要在语言规范化方面起示范作用,编辑更要正确使用语言,尽量杜绝出版物中语言混乱现象,不断地为出版物的语言规范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校对主体多元化 最优化与专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出版物质量,重在建立和健全书刊质量保障体系,而实行责任校对制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校对主体有作者校对,编辑校对,专职校对,编校合一,编校轮岗,内外结合等多种做法,呈现多元化趋向,虽然不同的校对主体各有优点与缺陷,但还是可以根据出版单位的实际情况予以最优化。要根据出版行业的有关法规与制度,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术知识结构方面,建立一支合格的专业化校对队伍;必须从“德、智、体”几方面培育校对队伍的专业化素质;必须从工艺流程、校对指标、校次检测、质量责任以及校对奖惩等方面加强校对队伍的专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也谈“编校合一”石杰(锦州师范学报副编审锦州121000)如果我们把一个出版物的出版过程看作一个整体系统,那么编辑和校对就是其中的两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与系统中的其它环节一起,共同完成出版程序。这是对编辑和校对的笼统的定位。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出版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出版业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数量高速增长的却是图书编校质量的大面积滑坡。质量是图书的生命,校对质量的下滑无疑会严重影响整个出版事业的发展。影响校对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校对的前道工序如图书在选题、编辑等方面质量不高,包括协作出书、代印发式自费资助出书、买卖书号、出关系书、出平庸书以及编辑不能做到“齐、清、定”等都会影响校对质量;校对体制不适应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校对机构不健全、不合理;校对人员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  相似文献   

20.
出版物质量问题目前已成为出版界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出版物本身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也影响并反映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多年来,我国出版业及有关领导部门在抓出版物质量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就现状而言.出版物质量的提高似更多地表现在各类出版物的外包装如图书杂志的装帧、纸张质量的改善以及版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而在出版物的平均品位档次和直接影响读者阅读接受出版物内容的差错疏漏(包括语言逻辑错误和错别字等)方面,却无多大改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