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中国古代民族融合与文学的关联互动而言,所谓民族融合一般指作为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之间的融合。民族融合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总体走向。民族融合的文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体质融合和文化融合两大方面。这也是其文学功效实现的两大路径。体质融合与文化融合往往扭织在一起,或互为因果,或形成一种合力而共同对文学产生影响。两者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的时效也不同,前者呈渐现性,后者呈即时性。  相似文献   

2.
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改革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曹萌教授就是运用这组关系实现了他多年的学术理想。从2002年发表《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方式》到2006年出版《中国古代戏剧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传播研究》和四卷本《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资料汇编》,可以明确地见出,曹萌的文学传播学的创建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研究工作正由启动嬗变为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以开拓新学术领域为目标,以特定研究方向为突破点的学术上的荜路蓝缕。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梅新林教授撰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一书,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文被收入《上海市社会科学博士文库》,获2005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导论部分发表于《文艺报》后,先后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5期)转载。本书旨在通过文学与地理的跨学科研究,力求达到揭示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的表现形态与演变规律,以及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地理研究的学术体系,推进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之目的。全书由导论和五个章节内容所组成。导论主要就“选题缘起与…  相似文献   

4.
在学界所称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收录了大量关于古代作家及作品的民间传说,这些资料对于反映古代文学作家及作品在民间的状况,丰富和深化古代文学研究与评论,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理切实 评赏精妙──读《中国古代文学散点透视》刘凤泉崔海正先生十多年来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成绩显著。继《东坡词选注》、《东坡词研究》之后,他又推出《中国古代文学散点透视》(齐鲁书社1994年5月第1版,以下简称《透视》),为学术事业作出...  相似文献   

6.
崔海正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憧憬新世纪》一文中指出,古代文学研究作为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新型文化中的一翼,面对新世纪,研究者至少要增强以下几点意识:首先是立足点意识。即注意寻求古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化意  相似文献   

7.
王运熙、黄霖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丛书》是继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后 ,又一次为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作的努力。该丛书为开放性形态 ,现已出版了黄霖、吴建民、吴兆路的《原人论》、汪涌豪的《范畴论》和刘明今的《方法论》。 6月 1 6日 ,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 30余位专家学者相聚复旦 ,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丛书》座谈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这套著作是目前从横向角度探索传统文学理论批评的系统特征和整体面貌的最为扎实厚重的力作。近年来 ,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探…  相似文献   

8.
陈德长(1946-),男,四川隆昌人,副教授,任教于文学与传媒系。长期以来,陈德长同志默默奉献在教学一线,一直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概论》和《大学语文》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古代文学和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学养。他对学生一贯要求严格,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济大新秀     
刘静女,1976年出生,山东平原人,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所教授的课程包括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专题、《唐宋词选释》经典阅读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中国词史、唐宋词专题研究等研究生课程。科研方面,目前已在《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求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工。余篇,合著《金元词研究史稿》(《历代词研究史稿》第四分册,齐鲁书社,2006年版)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是中国唐代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传播到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镰仓后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徒然草》,亦受到白居易作品的深远影响。从《白氏长庆集》与《徒然草》所表现的社会性与人生观,可以看出后者对前者的继承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文学是多民族文学构成的共同体,具有多样统一的特点.一般来说,目前流行的高校文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绝大多数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文学的多民族性这一特点,所述内容基本上是汉族文学及少量的少数民族作家的汉文创作.亟须编撰尽可能真正再现中华多民族文学原生态和民族特点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正确认识并解决好相关的理论问题是编撰多民族文学史教材的前提.应以多民族文学史观为指导,从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及其流程,对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家书面文学和民间文学口头创作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基础研究和各民族文学专史的编写是综合性的多民族《中国古代文学史》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就古汉语教材、常用工具书及古代文学作品个别字词的词义重新注解释义与方家提出商榷意见 ,对古汉语及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稍有裨益。与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等教材及工具书所作释义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时期普遍存在优伶热。一方面是优伶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士人,都出现向优伶趋近的倾向。这两种趋势的汇合,促进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再度与音乐、戏剧联姻,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新的基础上向综合艺术回归。本文不同于以往的见解是:不是把优伶热看作个别现象,指出这是民族融合中的普遍规律;不是单纯从政治方面否定优伶热,而是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肯定它的积极作用,从而揭示文学样式变革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2004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有关"古代文学研究"的"2005年的研究展望",编者提出了三点可能的突破:其一,文学史观的讨论将继续深入,可能涉及观念与方法的创新和变革.其二,对史料研究的重视将推动古代文学研究进一步拓展.其三,随着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变化,一些新的文学理论观点将会提出,并引发争鸣.2005年4月24-26日,由《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古代文学学科建设暨学术研究座谈会",也对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与展望,讨论涉及两方面:一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包括(1)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2)古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学科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4)要充分占有研究资料.二是关于古代文学学术研究,包括(1)充分认识目前古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2)要重视文献的研究,加强学术积累;(3)开阔研究思路,多角度地展开古代文学研究;(4)注意发扬古代文学研究的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列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楚国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生平和事迹。这篇文章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之一。作为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屈原列传》不仅在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对妻子形象的构建,受儒家身份的规定,历来偏重于品德。梁简文帝《咏内人昼眠》的性别意识——对妻子体貌的注意与描写,是对儒家身份规定的逾越。文章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妻子形象描写范式,并讨论了儒家"身份"规定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从《钱神论》到《钱本草》──谈古代文学的金钱描写史实中国古代早期专门描写金钱的代表作品,首推鲁褒的《钱神论》,然后是张说的《钱本草》。这两篇作品产生的时代不同,走向各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描写金钱的不同特点。通过剖析《钱神论》和《钱本草》,不仅能够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需要,我校中文系七八届古代文学研究生集体编成《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资料目录索引》。该索引比较详尽地收录了一九四九年十月至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国内出版和发表的我国古代文学的作品、研究专著、论文集和论文的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就是古代汉语的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与古代汉语的“诗性”之间具有深层的联系,但对于这一问题我们现在研究得还非常不够。把中国古代文学翻译成现代汉语作为一种文学行为里面包含着很深的对于语言“诗性”的误解。《关雎》的文学价值就存在于它具体的语言之中,改变其语言形态就是改变其文学性,所以《关雎》是不能翻译的。《关雎》的不能翻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雎》可以作多种解读,而翻译实际上消解了《关雎》的复杂性、多义性以及开放性;第二,《关雎》在语言上的形式美没法翻译;第三,《关雎》的“意境”没法翻译。现实的把《关雎》翻译成现代汉语,在理论上经不起深入追问。翻译本质上是对原作的一种解读和欣赏,而不能替代原作。本文通过追问《关雎》为什么不能“今译”而追问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性。  相似文献   

20.
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硕士研完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史书文献、《全唐文研究》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获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出版《中国风雅文化》、《闻一多罗庸论古代文学》等专著3部,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省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吴贤哲,教授,硕士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