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扬 《阅江学刊》2012,4(4):75-81
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争取香港主权的努力遭遇挫折,战后英国重返香港,中国在涉港事务中试图积极应对,争取国家利权。1946年12月3日,中国内地与香港边境的文锦渡发生一起英军越界开枪事件,造成宝安县居民张添祥死亡,即"张添祥事件"。事件发生后,广东地方当局和民意机构主张强硬外交,积极组织援助;国民政府外交当局亦介入善后,在民意舆论的压力下展开外交维权。最终,张添祥事件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2.
从绝对主权到实效主权: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主权是在 1 6 -1 7世纪欧洲特殊环境下形成的一个概念 ,在其产生之初 ,曾对反对神权 ,确立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国际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后来也一度支持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二战后 ,主权平等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其内涵也开始向经济和文化领域拓展。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主权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绝对主权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 ,重新审视主权原则 ,树立实效主权观念 ,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洋官报》应清末北洋新政而生,亦以宣传新政为己任。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官报》作为一份新式官报,如何展示和报道新政。首先是邸报部分。邸报与篇首圣谕广训、京师风,-t的图画.三者在官报初创之际,共同构成了报纸内容的仪式性空间,暗示了皇权秩序的象征性存在。文牍部分是《官报》宣传新政的核心所在。其意义有三:一、《官报》报道与宣传新政,是以文牍的展示为主。二、文牍的展示不仅能使读者全方位了解北洋诸项新政的进展情形,而且形成了呈现于报纸之中的新政话语。成为其他民报、外报报道或评论新政的可靠的信息来源。三、汇聚在《官报》中的各式新政文牍,也起到了公开政治信息的作用。新闻部分对新政的宣传,某种程度上是文牍部分的延续。另一方面,《官报》报道新政的新闻也有很多来自于对其他民报与外报的摘选和编译,体现了官方与非官方之间的连接和转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日云 《浙江学刊》2005,36(5):108-115
在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使命.这些改革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更新主权观念,培育国内成熟的公民社会,推动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以适应全球治理时代的国际形势,发挥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应有的作用.参与全球治理也会对国内的政治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志军  李金侠 《唐都学刊》2004,20(3):150-156
新政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需要重新评价。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标志着资产阶级首次对生产方式进行主动调整。新政首次进行了体制创新和建立了混合经济体制。大萧条、新政迫使自由放任主义破产并确立了国家干预主义。新政既防止了美国的法西斯化又防止了美国的革命,确保了美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新政带来的制度绩效消除了美国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柯立芝繁荣、胡佛反危机措施与新政之间存着复杂的关系。新政建立了现代资产阶级政体和管理体制,新政中实施的以工代赈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主张。新政以其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给美国社会配备了安全阀。新政亦首次进行了环保建设和人力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6.
货币具有交换中介与治理工具的双重属性,它既要满足市场要求,也须以主权货币的形式发挥政治功能,且作为治理工具而存在。现实中频发的主权货币危机侵蚀着人们对主权货币的信心,从而形成用技术手段实现货币去政治化的期望。通过对数字货币兴起过程的研究,发现技术、观念和组织力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回应去中心化的数字加密货币与平台企业发行的稳定币带来的治理挑战,各国政府基于数字化治理、保护数字时代国民财富、汲取经济资源的需要,开始积极推动主权货币的数字化,主权数字货币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媛 《学术交流》2012,(8):69-72
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各主权国家的经济主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中尤以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较为突出。其症候大致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不能顺利地制定及出台符合自身利益的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决策权能受到削弱,从而使得经济主权利益受到来自多方面的蚕食等。这些结果,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内矛盾冲突所引起。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应对:一方面应根据自身特点、国情积极制定体现本国利益的相关经济政策,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内法律法规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经济产业;另一方面应加强国际交流、沟通与协作,争取参与制定、重建全球经济规则,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通过"内外兼修",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经济主权,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主权理论的产生使传统的抽象主权概念发展衍生出行使实在性权力的管辖权,陆上主权向海方向的延伸催生了国家管辖海域的出现。国家海上管辖权早期主要呈现出海上主权的特性,在其制度化后主要服务于国家海上主权和主权权利。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在海洋领域提出的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发展趋势。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相关活动仍要建立在尊重国家主权、主权权利基础之上,通过推动符合全人类共同体利益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理念导向的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国际法治,促进基于国际法的全球海洋秩序朝着更加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对美国当代国际法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同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美国将身份认同因素渗透到国际法实践的诸多领域,企图建构符合其认同模式的国际法律秩序。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国坚持其独特的人权认同标准高于他者的主权,这与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背道而驰。从实体国际法规范的具体实践来看,美国奉行例外主义,采用双重标准,这有损于国际法的有效性。为此,各国只有以全人类的幸福权利作为终极价值目标,并积极建构超越不同身份认同模式的国际法规范,才能促进国际法的遵守,并实现真正的主权平等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大压力下,为迅速克服金融危机,韩国金大中政府在公共行政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综合性改革。实践证明,金大中政府的行政改革对韩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信任危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韩国行政改革的主要举措及成效的基础上,对影响改革成效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为我国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陈国庆 《唐都学刊》2002,18(1):66-69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学的重要创始人 ,他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起到过奠基作用。梁启超对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史学方法的创新 ,在当时学术界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后世的中国史学研究有很大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化消费是社会经济达到一定积累,社会成员家庭耐用消费品需求基本满足后产生的一个新的消费领域.该领域发展空间大,牵动能力强,合理开发,将会对提升和完善社会成员的文化理念,文化意识,提升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形象和品味,促进其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可谓一举多益.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学术界有关南海历史权属的英文研究成果表明,以比尔·海顿、阮雅等为代表的部分欧美和东南亚学者通过大量著述掌握了解释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洋历史性权利等的历史依据的话语权,但他们的研究歧见颇多、漏洞明显,混淆南海岛礁权属的历史真相,对我国南海权益维护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学者发表的关于这一议题的英文研究成果较为有限,在国际上未能积极有效地发挥正本清源的作用。鉴于此,中国历史学者应在南海研究中担负更多责任,通过推动历史学视域下南海岛屿主权归属研究框架的构建、中外文史料整理与翻译、中国史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等来促进对南海诸岛主权归属和海洋历史性权利的规范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主权范畴再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主权问题是近年来我国国际政治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加带来了新问题 ,二是由于全球化的新进展。本文的讨论包括两个方面 ,即主权范畴的基础作用和主权范畴的充实与进化。  相似文献   

15.
孙伶伶 《日本学刊》2004,(2):139-154
中国在 15世纪最先发现钓鱼群岛。根据当时国际法上的发现即占有的“先占”原则 ,钓鱼群岛成为中国领土。此后数百年间 ,中国政府和民间对钓鱼群岛进行了有效的统治和开发 ,使对该群岛的主权得以有效存续。日本 1895年占领钓鱼群岛不符合“无主地先占”要件 ,不具备取得钓鱼群岛主权的法理前提 ;中国政府和民间的抗议行为在国际法上使日本欲以时效取得钓鱼群岛主权的企图无法实现。中日两国应依据国际法寻求和平解决钓鱼群岛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主权问题彻底解决之前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 ,是积极务实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刘胜题  赵芸 《浙江学刊》2007,152(1):147-151
主权经历了主权观念—主权概念—主权理论的历史逻辑嬗变,主权原则在国际法上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经济主权原则是国际经济法的首要原则。国际银团贷款涉及的主权是一种经济主权。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风险包括国家行为理论风险、主权豁免风险、“卡尔沃主义”风险、主权债务的独特风险、国家和政府的继承以及承认风险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结合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价值取向,系统控制国际银团贷款中的主权借款人引起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孔颖 《日本研究》2006,(4):90-95
“觇见监狱之实况,可测其国度之文野。”清末,西方列强以清政府狱制不及西方国家为借口,阻碍清政府与西方列强放弃关于领事裁判权的谈判。为此,许多有识之士走出国门,游历考察西方国家的狱制,以期改革清政府的监狱制度。游历较之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日本狱制考察与清末狱制改良,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以近六十本东游日记(清末官绅日本考察日记)为第一手资料,着重考察清末新政时期的日本狱制视察之全貌。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一个结论:清政府对日本狱制的考察,在清末狱制改良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政治的实质始终是权利政治与权力政治的较量,冷战结束后权力政治处于主导地位,权利政治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权利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主权、人权与“球权”。要特别重视“球权” 问题的重要性,应该强化“球权” 建设,认真分析主权与“球权”,以及主权、“球权” 与霸权的关系。在主权与“球权” 两大领域内,开展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清末东北“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作者认为:在当时屡遭帝国主义蹂躏的东北,进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外交和教育等方面的“新政”,其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在东北历史上是空前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东北“新政”是自上而下实行的部分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它一方面表明,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时,幻想以此来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不同程度地顺应了东北人民抵御日俄侵略者和发展社会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权债务救助是国际社会应对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和发展危机的重要方式,历史和现实经验表明,主权债务救助的作用往往是短期的,其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债务问题,也无法预防和避免新的债务危机。这根源于主权债务救助的三个结构性难题:主权债务合作中的集体行动难题;主权债务救助目标议程的分散化;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虽然集体行动难题一直是主权债务救助努力克服的核心问题,但债权人的多元化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主权债务救助目标议程的分散化,尤其是债务救助的政治化则导致债务救助偏离了实际,往往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发展中国家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是非常有限和脆弱的,其是由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中的位置以及国家治理能力的结构性挑战决定的。由此,主权债务救助必须以缓解这些结构性难题为导向,根据现实变化,反思和重塑债务救助的理念和方式,最大程度降低债务救助的附带影响,必须标本兼治,从系统、综合和发展的视角塑造和践行新时期的主权债务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