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7月4日,黄河治理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天。 就是在这一天,黄河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不是因为洪水,也不是因为干旱,更不是因为断流,而是因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河流泥沙治理试验——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在这一天开始。 爱恨交织的母亲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一条有着非同一般意义的河流。黄河母亲孕育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滋润着万顷良田,为两岸人民带来丰收与富庶。因此,人们爱黄河,把她比作中华民族的母亲,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她。然而,黄河的洪涝灾  相似文献   

2.
李兆良先生《黄河改道与地图断代:中国地图学西传辩证》一文,解读现存《坤舆万国全图》中的黄河所处年代,推断地图的成图年代,认为地图中黄河分两支,为1194-1580年状态,不是利玛窦与李之藻时代的黄河。李兆良关于黄河变迁的讨论疏阔,完全忽视历史地理学、水利史界数十年成果。《坤舆万国全图》所呈现的黄河,是明后期河道,绝非明初甚至宋金元时期的分流河道,所谓的北流,不过是从徐州北上的运河。  相似文献   

3.
黄河三门峡大坝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该大坝在规划设计阶段"三起三落",于196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经过两次改建和三次运行方式的改变,三门峡大坝实现了"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工程哲学是在哲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与实践相结合而诞生的.今天的人们不是生活在纯天然的原始环境中,而是活跃在人工自然的舞台上.寻求黄河中、下游两地区人民利益兼顾的途径是治理开发黄河所追求的长远目标.从人工自然的角度论述三门峡大坝工程的社会责任,有利于我们规避黄河治理中的风险,有利于建设生态黄河,维持黄河生命的健康,进一步完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一件大事,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大事.近三年间,习总书记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在甘肃省、河南省等地了解黄河治理和生态保护情况,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21年视察山东省东营市,参观黄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培育了古老灿烂的文明,但几千年来黄河洪灾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的治理可上溯至传说的尧舜禹时代,至今已历数千年。1949年以来黄河治理取得辉煌成果但仍未根本解决,以至海内外各届人士仍关注黄河课题,仍要讨论黄河的最大隐患是什么?不及时治理将产生什么后果?对待黄河隐患的对策是什么等问题。所以这样,除了黄河本身的问题较严重较难治理,还与我们对黄河问题的复杂性认识远远不够,以及综合规划综合治理仍缺乏真正扎实的综合研究基础有关。在21世纪,大力发展黄河问题的综合研究是黄河问题根本解…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到黄河上游的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目的是解决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严重缺水问题;合理配置水资源、整治国土、改造自然,开发西北,兴利华北、治理黄河。1987年7月国家计委决定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列入“七五”超前期工作项目,1990年国家又将西线调水超前期工作列入“八五”计划。黄河委员会在有关部、  相似文献   

7.
如果要在挪威找到最具中国气息的地方,不是街道上零星闪现的中餐馆,也不是科学奇才云集的黄河站,而是奥斯陆的一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沿黄九省区都留下了他的考察足迹。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万里黄河浩浩荡荡,在此东流入海。站在码头平台,总书记驻足远眺,新华社记者定格了这样一个瞬间——最动情:面向黄河的"凝思"。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我国河流中最重要的七大江河之一,黄河之水的开发和利用为沿黄地区的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黄河水资源正受到掠夺性的利用,黄河断流日益频繁。黄河下游从1972~1997年的26年中有20年发生过断流现象。20年中累计断流70余次,合计908天,平均每年断流45天。自1991~1997年,年年发生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时间达到了创记录的226天,为北方水资源短缺敲响了警钟。黄河断流给下游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1972~1996年间由于黄河断流使下游灌区  相似文献   

10.
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的诗给我们描画了冬日黄河的艰险,但无限风光在险处,冬日的黄河也正因此才更彰显其雄壮奇丽。让我们沿着黄河,跨越冀晋陕,走进晋陕大峡谷深处,去观赏那秀美如画的黄河湿地,蔚为壮观的黄河冰瀑,壁立干仞的黄河石城,深度感受那"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意境。河南三门峡黄河湿地天鹅舞"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磅礴奔涌的  相似文献   

11.
刘前 《人生与伴侣》2022,(44):72-74
<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早在王克举第一次遇见黄河(济南段)时,大坝下那河面宽阔、泥沙俱下的蜿蜒近景便深深烙印在他心里。2009年,王克举在吕梁写生时第一次萌生出画黄河的想法;十年一梦,2019年,王克举历时四年创作完成《黄河》长卷;2021年末,《黄河》长卷在山东美术馆展览......纵览黄河,蜿蜒万里后奔流入海。至此,王克举完成了这段深度对话母亲河的敬畏之旅。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国家将黄河故道治理纳入黄淮海开发的总盘子,特别是2006年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列入了省级专项扶持以来,通过治水、改土、建路、造林等综合配套开发,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发展了一批特色农业。但故道沿线流经区域广、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是徐州的一条"贫困带"。实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是事关徐州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本文深入分析了黄河故道的基本情况、开发利用现状和制约因素,挖掘了实施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的重要功能,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2000年起,国家将上马“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这项工程涵盖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13个省(区、市)的770个县,国家预计投资1035亿圆。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堪称我国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这是中国治水方略的重大战略调整,即由治标转向标本兼治。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天然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将由此出现转机。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到那两条奔腾不息,既孕育人类又桀傲不驯的大河——长江和黄河。古代中小国5000年灿烂文明,大多都与这两条大河有著…  相似文献   

14.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其《九曲词》中写道: 铁骑横行铁岭头, 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 黄河不用更防秋。 细味高适此诗,诗人在“铁骑横行”、“黄河防秋”的战乱已成历史陈迹之后,把“只今将饮马”看作是消弭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大好时机。比之今日,十年  相似文献   

15.
山西大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登载铮鸣同志的《鹳鹊楼和<登鹳鹊楼>诗》一文,作者根据鹳鹊楼旧址的地理环境——“蒲州旧城座落在黄河之滨的东岸,黄河自西北经城下向西南方向流去,遇到华山才绕中条山之南急折东向,流入大海;城西黄河彼岸则为黄土高垣,其上有远山接天;城东数里,即为丘陵高垣地带,构成数里长坡;城南稍远即是中条山脉,地势尤为陡峭高峻;只有城北为黄河谷地,地势较为空旷平远,但数十里之外即为渐高的丘陵山地。”从而得出“若登楼远眺的话,那么它周围的境界景象远非诗中所描写的那样开阔、深远”;又说:“从上述的山川形势观之,鹳鹊楼即使是建‘在黄河中高阜处’,即使是‘楼三层’,即使是登上楼的最顶端,也看不到什么黄河东流入海的景象”,据此认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一诗不是写眼前的实际感受,而是“凭借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气候变化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 ,自 2 0世纪 50年代以来 ,我国年平均气温已升高了 0 68℃ ,其中黄河以北地区平均升高了 0 8~ 1 2℃ ,黄河以南地区平均下降了 0 2~ 0 8℃ ;而北方年降水量减少 ,南方却增加 ,南涝北旱加剧。经模拟预测后认为 ,我国从 1 987年开始的气候变暖将持续到 2 0 1 5年 ,将于 2 0 1 6年转入低温期 ,2 0 39年又将转入高温期。到 2 0 2 0年全国年平均气温将比 2 0世纪 50年代升高 1 68℃ ,西北地区平均升高 2 2 2℃ ;南方年平均降水量增加 2 8mm ,北方变化不大 ;2 0 30年海平面将升高 5 3~ 1 4 2cm ,气候将向暖、干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38年郑州花园口黄河决口的真实情况,长期以来让人疑惑不解。近几年,尽管有人研究了这个问题,也发表了文章,但都还没有将真相全部揭示出来。笔者对此曾作了一些工作,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查阅了资料,从国民党军政大员来往函电中,发现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现把它写出来作为补充。国民党挖掘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是有预谋的。1938年4月,日寇围攻徐州,企图沿陇海路向西进犯,这就严重威胁着开封、郑州的安全。“开封不守,郑州即暴露于敌前,如河南省全部丢掉,武汉同西安的保卫更加困难,而且十分危险”。①为应付严竣局势,国民党已有了“挖掘黄河堤”“将日寇隔绝在豫东”的打算。②  相似文献   

18.
劲松 《山西老年》2014,(7):34-34
周润全.退休前曾任河曲县工商局局长、交通局党委书记。山西黄河奇石看河曲,家住黄河岸边的周老,1990年夏季一个偶然的机会与黄河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基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千万年来,黄河文化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显示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从山东入海,哺育了齐鲁儿女,孕育了齐鲁文化,在新的环境下对黄河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认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传播山东黄河文化的意义与困境,可从丰富黄河文化的输出形态、拓宽公众黄河文化认知、创新黄河文化传承方式等方面探讨山东黄河文化传播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制定黄河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立法定位是黄河法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对于黄河法的制度选择影响深远。黄河法应当以全流域为调整范围,将黄河问题置于流域整体视野之下予以统筹考虑。黄河法应当遵循整体系统性的立法思维,以全要素为规制对象,实现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黄河法应当统筹流域内各生态环境事务,以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环境修复、自然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事务为核心实施整体管理。黄河法应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市场调配为动力,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黄河法应当坚持多元规制手段,以科学的空间规划、严密的用途管制以及多样化的制度措施,确保立法目的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